刘洪亮||被历史遗忘的一代名将任珍、任洪德

一轮明月皎洁如盘 2024-12-13 03:18:43

被历史遗忘的一代名将任珍、任洪德

文/刘洪亮

二零二四年十一月十一日,我驱车赶回老家宜阳县三乡镇,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许武章先生。在谈及宜阳名人时,我无意间提到三乡后院村总兵墓。许武章老师很认真地讲:“没有在历史书上看到过”。他随机打开电脑进行查阅,在民国版《宜阳县志》卷之五《武略》中,看到有任珍及其侄任洪德的事迹记载。我当时大为震惊,因为这与我刘姓家谱的记载高度一致,所以对此非常重视。

为什么旧志记载不是刘任珍、刘洪德,而是任珍、任洪德呢?当时我和许老师还有一些争议,幸好我手机上存有我刘氏族谱。我说仁珍公墓在东北沈阳,洪德公墓在三乡镇后院村刘家沟上坡,并有第十六代刘永召为正,他们是从杨树凹村迁回守墓的。在此情况下,许老师嘱托我一定要把事实弄清楚。

为此,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考证,我有责任把一代名将刘仁珍、刘洪德的身世公予以纠正,以还原一代名将的真实面目,让先公之灵得以安息。

任珍,本姓刘,而在民国版《宜阳县志》卷五《武略》中记载为“任珍,生卒年不详,清初河南宜阳人,本明朝副将守河州。”就这样寥寥数语,把一代名将定成了“任”姓,让一代先贤无祖可归。今天让我们从实事求事的角度,再来重新认识一下这位名将的真实身份。

据《宜阳县三乡后院村刘氏家谱》记载,我刘氏自明洪武年间,先祖讳风者,迁居宜阳掩犁村,即今宜阳三乡后院村,是为一世祖。赿五代,有仁珍公者仕清为总兵,缘平贼有功,曾封平西候。《谱》序中曾记载仁珍公在顺治驾前为臣,入正黄旗下,世封呵嗒哈哈番、平西候,后自京都移居沈阳县。仁珍公命主四癸,居于后院村西山下。刚出生时,夜间尝见山下火光冲天,人皆谓西山遭火灾,既而察之,乃天降大火,由此可见仁珍公天象高贵。

按家谱排列,任珍公系我刘氏迁居后院村的第五代,兄弟三人,长仁珍、次仁心、三仁耀。其父守郡,兄弟六人,这在刘氏家谱中记载清楚,说明文本之真实。

纵观历史,任何一家祖谱决不会有二姓出现。本人为对历史负责专访后院村本姓后人刘福恒、刘红恩、刘少勋、刘宗伟、刘老虎、刘平均、刘志波及第十六代守墓后人刘海涛、刘永召等,均对此不可否认。另据刘福恒讲述:“仁珍公从小玩皮,好斗,常于村人不和。其父守郡公,知儿子仁珍聪明,有意栽培,便将他送到宜阳县城任姓家中,一则当长工,一则求学习。当时的任家,乃本地的名门望族,并有人在朝中为官,所以任珍就一直在任家长大成人。后任珍勇力过人,被送入军营,最终成长为一代名将。

另据刘福讲述:仁珍公次弟仁心,有以子,命洪德公,他在京都的官名场名字叫洪亮,开始当官于浙江粮厅,后升阳州游击,入正黄旗下,世封一等呵达哈哈番,升为狼山总兵。

由于历史的错误记载,把一代将领刘仁珍误记为“任”姓,实为一大遗憾。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却有着不凡的志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毅然决然地投身军旅,凭借过人的武艺和智谋,迅速在军中崭露头角。他的军事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对抗强敌的战斗中,屡建奇功,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他的战术灵活多变,善于利用地形和天气,常常出奇制胜,令敌人闻风丧胆。

由于这一错误记载,仁珍的真实身份被历史所遗忘,他的英勇事迹和对历史贡献,也因此被低估而忽视,这对于一位曾经为国家和民族做出重要贡献的将领来说,无疑是一种天大的不公。

​​​​​

0 阅读:0

一轮明月皎洁如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