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汽水
编辑/章鱼
春节已经彻底过完了,但人们对春节的怀念才刚刚开始。
来自黑龙江的同事凯斯带着普洱茶和鲜花饼来到办公室,告诉我们一个反直觉的消息:
现在的东北人,都流行去西双版纳过冬。
同样从西双版纳回到北京的米利暗也讲述了自己的版纳过年感受:落地后,迎接她的除了雨林风情和傣味美食,还有趋近饱和的东北冲击。她的原话是:
“我明明人在版纳,却被东北人包围了。”
〓图源:@酱酱子
时代变了。
东北人的第二故乡,已经不是三亚了。
一个到西双版纳游玩的普通游客所到之处,遍布东北口音的大哥大姐。
飞机场、火车站的网约车上车处,仿佛是小型的东北NPC集中刷新地。
号称亚洲最大夜市之一、游客必去打卡的星光夜市,也被东北店主占领了。
小吃摊右边嬢嬢在卖“正宗泰国巴拉达”(类似于甩手粑粑的小吃),左边大姐吆喝东北卷饼。
〓图源:@刘雨鑫JASON
再走两步,现炸的尔滨锅包肉和阿嬷手作版东北煎饺就在眼前。
要问摊主是哪里人,黑吉辽一个不少。
景洪市的东北一条街(已拆除)更像是空运过来的东北大集,在这里你能吃到最正宗的酸菜血肠、冻梨烧烤。
〓图源:@热带小狗肉肉酱 记录下的西双版纳东北一条街
当你的鼻腔里充斥着杀猪菜和水饺味,耳边环绕着东北口音,难免会陷入恍惚:
这里到底是在西双版纳,还是哈尔滨?
这边游客还在怀疑自己身处东北,那边本地人早就和东北人实现了口味大融合。
在西双版纳的东北一条街,东北菜早就根据云南人的偏好做出了改良。
“有那么一点点酸辣,比在沈阳吃的还好味”。
走入正宗云南菌子火锅或是过桥米线店,坐不了一会儿就会发觉:
好家伙,老板居然一口正宗东北腔。
到景点前排队爆改的女孩,路过旅拍店时少不了听到一句:老妹拍照不?
本来打算来个平替东南亚游的游客们,一不小心就被东北口音的商家包围。以至于到版纳旅行的小孩抬头问自家父母:
西双版纳的方言,为什么是东北口音?
不怪孩子疑惑,西双版纳真的遍地都是东北人。
天气好的时候,澜沧江边会刷出无数松弛感拉满的东北大爷,把自己晒得浑身通红。
〓图源:@爱旅居的磊哥 在江边遇到的哈尔滨大爷
日落时分,广场上满是在家乡劲曲中排队拿着扇子热舞的东北大妈。
看完热带植物和孔雀大象的游客们一出景区,就迎面撞上了“东北版纳”。
有人调侃说,或许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松花江和黑龙江已汇入澜沧江。
也有人说,现在云南的第二十六个少数民族——东北傣大量出现。
走在西双版纳的街头,很大概率可以偷听到东北夫妻的私密对话,内容基本只有一个:
是否要在西双版纳购房。
在西双版纳的东北人,一般只有两种状态:
一是在旅居,二是已经买房安居。
旅居的体验总是相似的:
白天买菜喝茶,夜晚跳舞社交,闲了可以去植物园看花溜达,渴了就在甜品店来一杯清凉的泡鲁达……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边缘,终年温暖湿润。
全年平均温度在二十多度,生生把耐冻抗造的东北人爆改成了能享受精致慢生活的叔叔阿姨。
〓图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官网
在西双版纳旅居的东北大爷大妈,已经过上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一位东北阿姨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在版纳旅居仅需两三千元一个月。
一个大房间内有两个床位,可包吃包住,如果想自己做饭,钱就花得更少些。
〓图源:@猫二要奋斗 记录自己在云南的旅居生活
西双版纳的食物既有傣味也有泰式风情,自己做饭的旅居者更看重蔬果新鲜便宜。
走进随便一个本地集市,巴掌大的牛油果五元一个,百香果十元三斤随便挑,香蕉火龙果更便宜,实现“榴莲自由”轻轻松松。
〓图源:@雪茄有话说 分享了西双版纳的菜场物价
云南市区绿化带种的就是椰子芒果和莲雾,到了收获季节,还有专人采摘下来分给市民游客吃。
除开水果,肉类质量也不差。
预制菜当道,有镬气是对一个菜的最高礼赞。
不少旅居西双版纳的东北人在互联网感叹“这里的猪肉是以前的味道”,成功勾起了四方食客的好奇。
更别提西双版纳还有一个东北大杀器:温泉。
云南的温泉密集,温泉数量占全国已知的温泉总数40%以上。在《徐霞客游记》里,徐霞客就曾记录过腾冲、安宁、曲靖等地的温泉。
西双版纳温泉的知名度虽不及“中国温泉之乡”腾冲,但温泉度假区和酒店依然不少。
泡着温泉,欣赏着四周大叶片的雨林景观,对出身东北的人来说堪称顶级享受。
带着硫磺味的温泉水平等地将每个东北人变成滑溜溜的剥壳鸡蛋。北方人冬天戒不掉的泡大澡,也在西双版纳得到了完美承接。
就这样,从食宿到洗浴,西双版纳的方方面面都在硬控东北人。
东北人被西双版纳支配的路径也相当统一:
刚开始只是想考察这里到底适不适合退休养老安居,几天过后,就会自动转化成要不要买房。
根据某线上房产主播介绍,有一对62岁的大连夫妻,在版纳仅旅行了五天,就交了购房定金。
某售房网站东北区域负责人何安曾透露,全国购房季活动开始后不久就有6个大连客户在版纳购置了房产。
西双版纳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前十个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增速均位居云南省第一。其中,住房消费州外人士占比超过80%。
西双版纳能如此快速吸引外地人定居,主要还是因为房价不高。
2023年,西双版纳的平均房价为6000-8000,五十万全款能拿下一套两居室,吸引了很多外地人。
更有五十多岁全款拿下版纳养老房的东北大爷自豪地表示,这让自己在酒桌上多了一份谈资。
“在喝酒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说,我在版纳有房,是有点优越感的。”
不夸张地说,东北人的下一个买房尽头,就在西双版纳。
很多年来,网传东北人的第二故乡都是三亚,三亚也因此被称为东北第四省。
但最近,关于谁是东北第五省的讨论越来越激烈。
有人偏爱西双版纳,也有人提名广西北海。更有甚者从湛江细数到大理,人们这才发现只要是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的南方都市里都住着漫游的东北人。
对一生爱南方的东北人来说,住到哪里是笔经济账。
对此,互联网上简单粗暴的总结是:
“有钱的去三亚,没钱的去版纳。”
90年代末,拿着遣散费的东北下岗工人将目光投向泡沫刚刚破裂的海南房产。
彼时的海南房价回落到低点,比全国房价还要低上不少,在三亚买个房投资和安居都是不错的选择。
对奋斗了大半生的东北工人来说,这里的阳光和沙滩正适合舒舒服服“猫冬”。
〓《喜人奇妙夜》
然而市场竞争面前,没有哪个旅游城市是永远被无条件青睐的人间天堂。
三亚房价自2003年开始逐渐飙高,到2017年市场均售价已达到三万元每平方米。
自从开始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后,三亚每年春节时期的机票水涨船高,有时能飙到上万元,对尚未在那边安居的东北人来说,三亚已经逐渐失去性价比。
一生爱南方的东北人,亟须猫冬新去处。
西双版纳、安吉、桐庐、腾冲......爱做“候鸟”赶场的东北人,发掘出越来越多不为人所知的性价比小城。
人们定时定点抢购车票机票,在几个APP之间切来切去比价,寻找酒店攻略,拉着行李箱千里奔赴,都是为了寻找一场完美的精神休憩。
一生爱南方的东北人相信:“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于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抽个假期,找个好山好水的地方踩点退休,成为支撑他们熬夜加班的原动力。
不过,或许比起无数个让人心驰神往的“第二故乡”,更重要的是:
此心安处是吾乡。
那里以后不能去了
走一路祸害一路。
三亚,丽江,青岛是自己给玩死了
快回去,建设你们的故乡,不要让东北空洞化
烦死了,再也不来西双版纳了,因为我吃不惯东北菜!
老一代退休赶上了[静静吃瓜]
听闻昆明看守所被东北籍犯罪嫌疑人占领了 不知是真是假…不过 贵阳的几个看守所被东北籍犯罪嫌疑人占领了 确实是事实 那么 问题来了 海南看守所是怎样一个实际状况呢?[裂开][呲牙笑]
这些地方只是东北人作为养老的地方,以后还会回归东北。他们走时又要把房子卖掉,有的也会留给子女。可惜的是东北人都不太喜欢养育太多的子女,很多家庭都是一孩化,还往往是女孩子。东北人口持续减少,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负增长的地区,且这个趋势还越来越严重,所以这也不利于版纳对于东北人的长久吸引力。没人啦怎么去旅居呀?谁去旅居呀?
地域黑又出来给东北挡灾了[点赞][点赞]
那么多新鲜货,全部绑去缅甸[得瑟]
骗完海南骗北海,骗完北海骗版纳
霍霍完了沿海城市又开始向旅游城市冲
其实都一样,冬天北方往南方跑,南方往北方跑。我在沈阳基本每周都去泡一次澡,今年冬天第一梯队的洗浴工作日去全是卡行李箱的游客,我进去就撤了根本排不起队,直接转战次一档的。
都是黑龙江人
很久以前都是东北版纳
西双版纳夏天太热了,昆明、丽江是避暑的好地方。
如果是古代,北方人是打过去占领的[呲牙笑]
年轻人都在累死累活的干活养这帮老不死的
丽江黑导游基本上都是东北人团伙,有些本地黑心人也有样学样了,幸好大部分本地人都还是挺好的
三亚可以平替,三xx亚无人能替
不光是西双版纳,丽江大理这些旅游城市基本都是东北人在开民宿或者旅馆,跟温州炒房客一样的模式,只是东北人炒的是旅游资源。估计最后也是一地鸡毛,毕竟不是自己的家乡[呲牙笑]
这些地方只是东北人养老的地方,以后还会回归东北。他们走时又要把房子卖掉,有的也会就给子女。可惜的是东北人都不太喜欢养育太多的子女。很多家庭都是一孩化,还往往是女孩子。东北人口持续减少,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负增长的地区,所以这也不利于版纳对于东北人的长久吸引力。没人啦怎么去旅居呀?谁去旅居呀?
还好吧,全国各地人都不少,星光夜市吃过东北人卖的猪手,蛮好吃的
蝗虫
桌角分享给全国同胞品尝[赞]
退休后计划去昆明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