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画家喜欢画听泉图,这是由于在文人雅士心中听泉不仅仅是一个行为动作,还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泉水清澈象征内心纯净,泉水流淌象征自由自在。如果在松树下听泉,则象征了检讨个人得失,回归内心平静。古人喜欢泉水,可以饮用,可以清洁身体,还可以通过观看聆听体会生命的意思。
如此有意义的泉水,当然会引起画家的重视,于是听泉成了表现思想境界、人生感悟的途径。这两幅山水画分别是明末画家项圣谟和清初画家文从简的作品。之所以选择这两幅听泉图一同欣赏,是因为这两位画家均为名门之后,继承家学在审美方面高于一般画家。项圣谟是大收藏家项元汴的后人,文从简是大画家文徵明的后人。
项圣谟 听泉图
都是听泉图,两位画家表达的主题有细微差别。项圣谟着重表现文人雅士的平和心态,文从简着重表现人生思索。为了让人感受到上述主题,两个画家都采用了烘托的方法,利用山水的空间结构以及人物的神态动作营造出氛围,让欣赏者与画家产生共鸣。当听泉有了象征意义,山水画就有了助教化的功能。
古人认为,图画天地品类群生。山水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哲学意义。当文人画越来越兴盛的时候,画家都想提升作品的意境,于是各种象征手法出现在山水画中。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既是自然景物,也是文化符号。有了这些前提条件后,听泉图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就能让人们理解接受了。
项圣谟 听泉图 局部
烘托是创作技法也是表现手法,在两位画家的作品里能看到他们对线条、皴染、以及色彩的理解。他们不约而同地用若隐若现的烟云增加画面气韵。项圣谟笔下的树,文从简笔下的山石,都起到了丰富视觉效果的作用。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在表现空间变化时,有各自的小妙招。
项圣谟画的泉水飞溅而出,很像古人写诗常用的方法以动写静。文人面容平静做出聆听的样子,希望泉水可以净化心灵带走烦恼焦虑。修身养性,其实是渴望内心的平静。项圣谟用动与静的对比,表现出文人向往无欲无求的生活。
文从简 松下听泉
再看文从简笔下的泉水平缓流淌,为了表现水流采用了夸张的手法,用线条画泉水流动。为了画面更加生动,文从简安排了一段故事情节。文人回望溪岸处,童子正在持壶打水,估计正要煮茶。有茶香,有树影,有清音,多么适合思考人生大事啊!
古人觉得泉水流动生生不息,是生命力的具象体现。这么大的主题,在创作时从情节入手,看画的同时引人深思。相较而言,文从简的作品更符合明末清初的审美标准。不过由于他在创作中过于强调造型夸张和视觉感受,让这幅画显得不够天然。
文从简 松下听泉 局部
两幅听泉图,你喜欢哪一幅呢?当你把听泉理解成生活感受、生活态度,那么一定会说两幅画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