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太阳系,也在高速飞行。
太阳凭借其强大的引力,带着太阳系的一切,绕银河系中以每秒约220公里的速度公转,大约1400年的时间,就转过一光年的距离。

太阳系成员
银河系直径在15万光年之间,恒星更是有着2000千亿之多。
在如此庞大的恒星群下,太阳超高速飞行,为何却未与其他恒星发生碰撞呢?
按说,在几千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里,太阳会跟很多恒星相遇,或者说擦肩而过啊!

银河系美丽动人
为何从来没有过?
在太阳所在的银河系边缘区域(猎户座旋臂),属于银河系外围的贫瘠区域。
恒星密度仅为每立方光年约0.004颗,相当于每167立方光年才有一颗恒星,平均间距约5.5光年。
即使将太阳和邻近恒星等比缩小为足球大小,两者间的距离仍相当于数千公里。
就好比一个足球在北京,一个在上海,两个足球在运动员的脚踢之下,相遇的可能性太小了。
所以这种低密度使得恒星碰撞的概率微乎其微。

宇宙真的很空旷
而且银河系中绝大多数恒星与太阳类似,围绕银心沿大致相同的方向公转,且轨道相对稳定。
这种协同运动减少了恒星间的相对速度,进一步降低了碰撞可能性。
例如,太阳附近的巴纳德星虽以每秒110公里的速度接近,但最终仍会在约3.8光年处远离,不会发生碰撞。
这3.8光年,就是轨道之间的距离。

银河系直径约15万光年左右,包含上千亿颗恒星,但平均每立方光年仅有不到一颗恒星。
以最近的比邻星为例,其距离太阳4.22光年,若以光速航行仍需4年多,实际距离远超恒星本身的体积。
这种空间尺度使得恒星间的“相遇”更多是引力扰动而非直接碰撞。
宇宙太大了,星系中,天体的密度也极低,然而,尽管天体碰撞概率极低,仍有个别恒星曾接近太阳系:

超大木星
约7万年前,一颗红矮星曾进入太阳系的奥尔特云范围,最近距离约0.6-0.8光年。
科学家预测,大约130万年后,它将接近至0.05光年,可能扰动奥尔特云小天体轨道,但不会直接撞击太阳。
这类事件虽然罕见,但提示未来人类需关注长期天文威胁。
即使未来40亿年后,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合并,恒星间直接碰撞的概率仍极低。
因星系内恒星分布稀疏,合并过程主要表现为引力作用下物质重新分布,而非恒星密集撞击。

两星系合并
太阳未与其他恒星相撞,本质上是宇宙空间极度空旷与恒星运动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尽管存在极少数近距离“擦肩而过”的案例,但在银河系的时间与空间尺度下,直接碰撞的概率几乎可以忽略。

一切,都归结于宇宙太过辽阔,恒星的密度分布太过稀疏,纵使运动速度极快,相遇,相撞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