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一个非共产党员,却能在新中国成立时当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这事儿搁现在看,也让人直呼“离谱”。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届中央人民政府六位副主席里头,居然有三位不是共产党员,张澜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民盟主席,但从背景看,他既不是国民党大佬,也没掌控什么军队资源,甚至跟地方实力派都不沾边。
这人到底凭啥能站在那个位置?这不是摆明了让人好奇吗?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张澜的“德高望重”牌太硬了

张澜生于1872年,算下来比毛泽东大了整整21岁。
如果说新中国的代领导人是一支球队,那张澜的定位就是“老队长”。
他在民国时期的表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永远站在反对独裁的那一边。
袁世凯称帝时,他掀桌子反对,国民党搞一党专政时,他公开骂“这不是民主!”这份刚正不阿的底气,再搭配他77岁的高龄,妥妥的“道德标杆”。
毛泽东都说了,“表老(张澜字表方)只要往那一站,什么都不用干,威信就够了。”新中国刚成立,需要团结各方,张澜这种“活招牌”比什么都管用。
2. 他和共产党“肝胆相照”了几十年

别看张澜不是共产党员,但他跟共产党关系可比很多党员还铁。
早在五四运动时,他就读了马克思主义的书,觉得特有道理,后来跟李大钊成了好朋友。
毛泽东早年在北京筹款时,没人愿意帮这个湖南穷学生,张澜一听说,立马出面,帮他搞到6万元经费。
到了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还想拉他当和事佬,张澜直接撂挑子“我站在共产党这边,不当这个调解人了。”新中国成立前,蒋介石甚至派人暗杀他,结果失败了。
张澜这种“革命老朋友”的身份,放副主席的位置上,谁不服?
3. 他是“民主党派”的最佳代表

新中国的六位副主席,三位是党外人士宋庆龄、李济深和张澜。
宋庆龄,孙中山夫人,特殊地位无可争议;李济深,国民党左派,有军界背景;那个名额,必须找个重量级的民主党派人士。
对比其他人,比如黄炎培、沈钧儒等,张澜的资历、威望都更高。
他不仅是民主党派领袖,还长期在教育界、社会活动中积累了极高的人望。
让他担任副主席,不仅能安抚各民主党派,还能为新中国的民主团结挂个“金字招牌”。
总的张澜的副主席之位,既是对他个人历史贡献的肯定,也是新中国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所作出的政治安排。
他的存在就像一座桥,连接起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新中国,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全民族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