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新开启美俄对话之后,欧洲磨磨唧唧的经过3个月“开会 - 拖延”的折腾,终于有了个大消息,30个国家搞了个“自愿联盟”。不过到现在呢,就6个国家答应出兵。这表面上看着挺团结,实际上,里头全是猫腻和矛盾。
波罗的海那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还有拉脱维亚,都是北约的老成员了。这次出兵计划,他们可精得很呐!他们想着让英法派大部队,自己就派1到2个“辅助排”意思意思。瑞典国防部长荣松都说“没人清楚驻乌军队以后要干啥”。这不明摆着嘛,先表个态占个位置,具体干啥让别人先去试试水。谁愿意为了乌克兰把自家军队往火坑里送啊?这三国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既想刷点存在感,又不想当出头鸟。
你瞧瞧,这种“出工不出力”的做法,就把欧洲内部的分裂给暴露出来了。大国想当指挥官,小国就想混个好名声。英国嘴上说着支持乌克兰,派兵计划却一拖再拖;法国更难办,既要撑着欧洲“带头大哥”的面子,又不敢真把俄罗斯惹急了。说白了,这就是一场政治秀,大家都不想真掏钱出力。
这么看来,这所谓的“自愿联盟”,不过是各国为了自己利益在那互相算计的遮羞布罢了。
俄罗斯淡定放狠话,乌克兰成“烫手山芋”?欧洲搞派兵计划,俄罗斯倒挺淡定,直接就放狠话了:“所有外国军队都是合法攻击目标。”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还嘲讽说:“欧洲送来的不是士兵,是给乌克兰的‘催命符’。”可泽连斯基还在做美梦,幻想“自愿联盟”能大规模派兵,还公开喊话:“乌克兰人民都在流血,欧洲不能干看着!”
俄罗斯为啥这么有底气呢?一方面有核威慑这张王牌,另一方面,他们也清楚欧洲就是个“纸老虎”,真打起来,谁都不想为了乌克兰把自己搭进去。乌克兰现在就像个烫手山芋,拿着怕烫,扔了又显得不讲义气。欧洲各国嘴上支持,实际上都在心里盘算:得罪了俄罗斯,能源供应断了咋办?本国选民支持率下降了咋办?
俄罗斯这么淡定,一下子就把欧洲所谓的“团结”假象给戳破了。乌克兰的未来啊,更像是一场拿人当筹码的交易。
派兵合法性遭质疑:正义还是干涉?这次派兵行动最尴尬的地方就在于,乌克兰又不是北约成员国。按照国际法,外国军队没经过允许就进入主权国家领土,那就是入侵行为。可欧洲各国倒好,用“自愿联盟”这个模棱两可的概念打擦边球,想绕过法律问题。网友吐槽得也挺狠:“当年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就被骂‘侵略’,现在欧洲派兵就是‘正义’?这双标玩得太溜了!”
这种打着“正义”旗号的派兵,其实就是在玩火。要是俄罗斯采取强硬措施,欧洲各国是继续加大力度,还是当缩头乌龟?更重要的是,乌克兰的老百姓真的需要这些“外国雇佣军”吗?他们可能更想要和平谈判,而不是让战火越烧越旺。
这么搞下去,这派兵说不定就成了点燃更大战争的导火索。
欧洲为何陷入“派兵困境”?表面上看,欧洲各国对乌克兰那是情深义重,可实际上背后全是问题。
首先,能源被卡住脖子了。俄罗斯天然气一断供,欧洲冬天冷得直哆嗦,谁还敢和俄罗斯彻底翻脸啊?
其次,欧洲内部矛盾一堆。德国、意大利这些传统大国对出兵态度含糊,小国又指望大国带头,就这么互相踢皮球。
最后,美国当了“甩手掌柜”。特朗普重启对话,意思很明显:美国不想亲自下场,欧洲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场“自愿联盟”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各国轮流出来表个态刷存在感,实际上都等着别人先行动。就像网友说的,欧洲现在就像个怕惹事又爱装样子的“老好人”,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行动磨磨蹭蹭。
到最后“自愿”成了“被迫自愿”从30国联盟到就6国派兵,从一开始的“热烈支持”到现在任务都不明确,欧洲这场“自愿行动”真的很讽刺。乌克兰危机说到底就是地缘政治博弈的牺牲品,欧洲各国在所谓“政治正确”和现实利益之间摇摆不定,让这场危机变得越来越复杂。就像有个欧洲官员私下说的:“我们就像在玩‘俄罗斯轮盘’,还不知道谁会扣动扳机,但谁都不想当第一个倒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