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宗教有何区别?中国的宗教文化,影响着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东叔看过去 2024-02-12 09:03:14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先民灿烂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国文化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国家的独特性质。

在这些特质背后,反映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要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质,必然要从中西比较的视野中探求真相。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几大板块中,我挑选了一个方面深入比较,即宗教差异。从中窥探中国文化的特质。

宗教差异体现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

梁漱溟曾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谈到“人类文化都以宗教为开端,且每依宗教为中心。

宗教问题实为中西文化的分水岭”宗教作为人类最早对死亡产生的神秘想象,是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或一幅剪影。

从中西的宗教文化差异中,我们能够看出中国文化的一些特质。

首先是在世界观方面,任何一个宗教都要回答宇宙万物从何而来的问题。在这一点,西方的基督教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间万物和人,在这种情况下,世间万物和人都属于上帝。

所以,无论多么伟大的人都要在上帝面前忏悔,神职人员也不过是上帝在尘世间的仆人。西方基督教的这种世界观,不可避免的就把上帝和人放进了二元对立的情况上来。

人和上帝是有着明确界限的,无论人多么伟大也始终无法成神,人与上帝有着主仆关系。

因此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西方人有着强烈的二元对立观念,对竞争和力量的崇拜,对权力与义务的平衡,对造物主与被创造者之间的联系,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西方文化总是喜欢把这些事物对立起来。这是西方文化中“物我二分”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反观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其认为世间万物都由道所创造,在天地万物还未出现之前,道便已经存在。

所谓“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在道教眼中,“道”就等同于西方基督教所谓的上帝,但“道”却不同于上帝。

它与基督教的“上帝”的区别就在于:“道”体现的是一种生命本性,它不是预先包含一切,而是在变化中化育万物,生成一切。它不是既成存在,而是代表万物生化的一种生命活力,属于生命的生命。

道教把造物主归于这样一个人物相融,万物生化一体的心灵主宰,本质上体现了中国文化那种天人合一,内外相融的特质。

这有别于西方文化的二元对立观。

可以说,道教之宇宙观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义理性的悟觉思维,是通过身体力行去领悟、体认、完善生命本性的悟觉理性的独特表征。

宗教差异体现中国人独特的生命观

世界观之外,从生命观来看,基督教和道教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基督教强调来世福报,注重往生。人们苦行忏悔,只为了死后能够得到福报。

反观道教,却在教人长生不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似乎体现了中国人较为贪生怕死的求生欲望,但中国人在面对君子道义时,却有舍生取义的豪情。

可见这里道教的生命观,更多的表达的是中国文化的现世观念。

更加注重现世人生,从儒教到道教再到中国化的佛教,不管是不是本土的宗教,只要融入中国文化,那便会不自觉的重视现世人生,强调人生价值。

中国佛教的禅宗,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道教关注现世,关心现实,更多体现了对人类的同情和关注。

这有别于上帝对亚当夏娃的愤怒,而让人们在忏悔度日。基督教的天使在灾难来临时才拯救众生,而道教的神祇却在日常里为人间除灾解难,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所以我们会发现,道教的一些神其实都是历史上的一些人,人是可以得道成仙成神的,而基督教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神,这更是反映了中国文化对现世与现实的关注,神与人相融相通,中国文化的柔韧和务实体现的淋漓尽致。

宗教差异体现中国人包容特性

如果从信仰的对象来看,西方基督教是一神教,而中国的道教显然是多神教。有西方学者曾经认为,信奉一神教的文明较信奉多神教的文明更加先进。

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显然,这是一些传播学派的学者把文明发展的“果”套在了民族文化的“因”上,属于本末倒置了。

中国传统道教的多神教反映的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即中国文化是开放的、兼容的。

中国人对任何外来文化都采取欢迎和尊重的态度,否则也就不会有古代的儒、释、道并立和近代的“西学东渐”的历史。

与此相反, “一神”崇拜的典型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国家之间难以化解的矛盾和冲突,则完全可以在各自宗教所导致的封闭的、排它的文化观中找到根本原因。

总之,中国的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代代相传的三观理念。

这种无形的熏陶塑造了每一个中国人。从中我们能够看出中国人对世俗的现世理念、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民胞物与的生命观念以及海纳百川的包容理念。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