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辽西战役,国军企图逃跑,林彪:全军就地解散,活捉廖耀湘!

东叔看过去 2024-02-14 06:07:53

1948年,是解放战争辽沈战役的关键一年。这一年的10月份,林彪率领的东北野战军成功拿下锦州,解放军队对东北地区已成“关门打狗之势”。

此时,国民党东北军的兵力分成了两个兵团,分别是“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林彪率领的五个纵队,其中两个已经把东进兵团打退,林彪准备全力进攻西进兵团。

然而,西进兵团机械化程度极高,解放军难以追赶,林彪为了尽快剿灭廖耀湘的力量,居然下令:“全军就地解散,给我活捉廖耀湘!”

林彪同刘亚楼

解放锦州,直追西进兵团

这西进兵团又叫“廖耀湘兵团”,正是国民党“东北剿匪副总司令”廖耀湘率领的兵团,也是国民党最大的一个兵团。

本来,廖耀湘并不把林彪放在眼里。可当他看到林彪居然拿下了锦州,不由得紧张了起来。派了大量的侦查部队打探解放军情报。

林彪在拿下锦州后发现廖耀湘的兵团离锦州并不太远,而且此时手下的两个纵队已经能够把东进兵团。

锦州之战解放军纵队分布图

在这种情况下,林彪认为应该全力追击西进兵团,一举击溃国民党在东北地区的兵力,尽快解放东北全境。

于是,林彪调动兵力,增加了4个纵队,同原先的五个纵队合并成9个纵队准备全力追击西进兵团。

面对西进兵团,林彪对各纵队交代:“我们此次的方针是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快!”

廖耀湘紧急撤退,林彪却要解散军队

得知林彪正率主力前来,廖耀湘也不笨,立马下令全兵团加速撤退。因为他清楚,解放军没有那么多机械工具,行军速度绝没有自己的兵团快。

事实确实如此,廖耀湘率领部队撤退的极快。

廖耀湘

解放军为了追赶,各自的纵队已经不管位置和统一指挥,由于行进速度过快,纵队之间几度失联。

当林彪用无线电询问纵队长位置时,那边的回答非常含糊不清,大家早已不知地图的位置,只知道旁边有几个土包,几棵大树。

面对这种情况,林彪皱了眉头。照这种情况下去,啥时候能追上廖耀湘的部队?

目前部队之间已经的建制已经乱了,兵力较为分散,要想恢复统一指挥,必然要指定地点统一集结。

可这样一来,必然会耽误时间,延误军机。

这可如何是好?

林彪思考片刻后,对手下说,发电报下去:“各纵队不必找师,师不必找团,团不必找营,大家都找廖耀湘就行!”

林彪

几个有经验的老将见状急忙阻止说道:“如今各纵队已经分散,大军还未赶上就自乱阵脚恐对我军不利!”

“这你们就不懂了,解放军向来灵活的很,能聚就能散。如今我们速度不够快,不如直接解散,以乱制乱,让各兵全力追击,将速度最大化。”林彪笑着说。

就这样,9个纵队就地解散。情况果然同林彪预估的一样,解散后各纵队兵力没有了建制的束缚,火速前进,很快就赶上了廖耀湘的部队。

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根本没想到解放军就这样乱哄哄的一窝蜂追了上来。

在追上来的同时,解放军很快就和西进兵团混在一起,廖耀湘见状根本不敢动用重型武器。因为一不小心可能就伤到了自己人。

在一片混乱中,解放军充分释放了自己的近战优势,不到3天就制服了大部分敌人,而廖耀湘也被活捉。

被活捉后的廖耀湘非常的不服,满脸通红的对刘亚楼说:

“你们共军打得什么仗?根本不懂战役,也不讲究战术,如不信,请转告林彪将军,我们把部队摆开,重新打。”

刘亚楼笑着说道:

“不是我们不讲究战术,是你看不懂我们的战术。我们以能打胜仗为原则,以有效地消灭敌人为目的,事实不是已经证明了么?”

刘亚楼

就这样,林彪率领着9个纵队成功的歼灭了西进兵团。

此事之后,廖耀湘常常同他人言,解放军打仗定是用了巫术,引得林彪和一众元帅哈哈大笑。

结语

之所以此战解放军能够活捉廖耀湘,正是得益于解放军实事求是,灵活调整的优势。

林彪不拘泥于兵法,以乱制乱,出其不意的就地解散军队,充分发挥了士兵的主观能动性。

虽然军队看似混乱,实际上乱中有序,众人都有共同目标——活捉廖耀湘。这样便能在乱中凝聚兵力,达成目的。

林彪深知,用兵不可过于死板,拘泥于书中兵法。用兵不在战术多么高超,而要看战术是否能够达成目的。

所谓黑猫白猫,能够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正是这个道理。

4 阅读:931
评论列表
  • 2024-02-14 14:50

    林总英明![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6-27 10:42

    以乱打乱,全军只有林总敢这样做,效果也出奇地好,四野的兵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