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会结婚的,因为我认为穷人生孩子是不负责任”,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位女大学生如是说道。
她拒绝结婚生子,直指穷人不该让孩子承受贫困带来的苦难。
听起来有几分道理,但她的话也触碰了不少人的敏感神经,引来不少人的反驳。
那么,穷人到底该不该生育孩子呢?生育,究竟是个人的权利,还是应该以责任和条件为前提?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穷人生孩子是不负责任”!“我不会结婚,也不会生孩子”这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一名女大学生在街头采访时所说的一番话。
她直言,穷人生孩子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她认为在经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生孩子不仅可能加重家庭的负担,还有极大可能会让孩子承受贫困带来的心理阴影,影响其未来的人生。
从这位女大学生的话中,我们可以察觉这位女大学生的观点是非常明确的——由于经济压力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她并不愿意将孩子带入一个不具备良好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的家庭。
在她看来,生育不应是社会强加给个体的责任,更不是为了延续家庭或种族的“义务”。
“人类传承并不差我一个”,她表示,而且,她的童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她明白其中的苦楚,所以她不愿意再让自己的孩子重复自己童年时代所经受的一切困难。
其实,就现在年轻人来说,这位女大学生“不生育”的观点绝不是唯一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推迟结婚生育,甚至选择“不婚不育”,因为他们觉得,随着生活成本的上升和职业竞争的激烈,婚姻和孩子的负担让他们感到窒息。
尤其是对那些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年轻人来说,结婚和生孩子的责任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
所以,在结婚生子之前,他们更加希望先做好自己,等拥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和心理准备后,再考虑是否要步入婚姻、孕育孩子。
二胎夫妻,又生下四胞胎,生活陷入困境,求助网友与这些较为“清醒”的年轻人形成对比的是,今年8月份,已经生育过两胎,又生育下四胞胎的宝爸和宝妈。
由于新成员的到来,他们一家八口的生活压力骤然增加,妻子因为要在家照顾孩子,所以辞去了工作,家里只剩宝爸一人在苦苦支撑。
而宝爸累死累活的一个月,也才不过6000多块钱左右,但四胞胎在重症监护室的治疗费用却预计有20万元,尽管有部分费用可通过医保报销,但这笔钱对于他们来说依旧不是个小数目。
再者,孩子在出院以后,奶粉、奶瓶、尿不湿、衣服等等,没有一样是需要不花钱的,这就让后四胞胎的爸爸更为头大。
于是,这位宝爸便再网上发布信息,希望有好心的网友可以伸出援手,帮助他们一家人走出困境。
然而,这位宝爸的求助却并没有引来网友们的同情,反而,还让网友们给“教训”了一顿。
有些网友指出,在明知道自己经济条件不宽裕的情况下,还选择将四个孩子生下来,这简直是不负责任的情况。
再者,家中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就应该更为理智的去考虑生育问题,而不是在自己承受不起的情况下再去生育更多孩子。
生下来之后发现养不起了,再去求助社会、求助网友,这很难说服大众,毕竟网友没有义务为你养孩子,也没有义务为你的选择去买单。
其实单看网友们对这件事情的评价,就能看出来,现在的人越来越不敢生,因为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今时不同往日,在孩子生下来后,家长会想将一切好的都给孩子,同时也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各种营养品、大牌保健品、衣服鞋子、补习班、课外班接踵而至,但要想长期维持,还得需要充足的资金来维持,毕竟没有哪一个父母,会想要看到孩子失望,亦或是半途而废。
这也反映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经济条件到底应不应该成为决定一对夫妻是否生育孩子、生育几个孩子的关键标准?
在贫困中长大的孩子或许一项研究调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在2021年发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分子精神病学)期刊上的一篇文章可以看出,贫困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从童年开始就已显现。
在贫困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物质上的匮乏会让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比较中,感受到深深的自卑感。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会通过对比他人来评价自己,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经济条件的局限,可能无法享有与同龄人相似的教育、生活和成长条件。
这种差距让他们在很小的年纪就感受到不被接纳甚至被排斥,逐渐形成了一种孤立感。
除了社会环境带来的心理冲击,贫困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还需要承担超出年龄的责任。
家庭经济的不足,常使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过早的肩负起家庭的重担。
他们有的在校期间要靠奖学金支付学费,有的在假期里打工补贴家用,这些经历虽然让他们变得早熟,却也让他们错失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曾回忆说,他小时候经常害怕开学,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那种恐惧至今让他难以释怀。
更严重的是,这种长期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可能会对孩子的自我认知和未来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即便后来通过努力改善了生活条件,这种深埋在内心的自卑感依然会时不时冒出来影响他们的决策和心态。
这些现象无疑为贫困家庭的生育问题敲响了警钟,当孩子因为物质条件的缺乏而错失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时,这种代际传递的影响也会愈加显著。
支持者与反对者由此来看的话,北京理工大学的那位女大学生的观点其实也没有什么错误。
支持她的人认为,在贫困家庭生育孩子,不仅意味着以后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未来。
一个家境贫困的家庭,可能无法为孩子提供最基本的教育、医疗和成长环境,这对孩子的未来是不公平的。
在这种情况下,考虑是否应该生育下一代,成为了一个更加理性的选择问题,对于这些人来说,生育是一项责任,而不是单纯的生理行为。
当然了,反对她这种观点的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生育下一代不应该被一个小小的经济状况所束缚。
生育是每个家庭的基本权利,经济条件并不应该成为限制这一权利的标准,爱和关怀,比金钱更加重要。
他们相信,贫困并不等于无法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教养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
所以,在他们看来,经济困境并不应该成为放弃生育的理由,反而可以通过更加努力的工作和积极的家庭支持来弥补不足。
结语这场关于“穷人是否应该生孩子”的争论,注定没有标准答案,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各有各的道理与考虑。
但如果细究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两种观点其实都指向了一个问题:如何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
无论经济条件如何,生育本质上是一种希望的传递,而这个希望,不仅依赖于金钱,更需要智慧、努力和坚持去浇灌成长的土壤。
参考资料:1、生不生孩子,这是一个问题 澎湃新闻 2024年10月25日发布
2、研究发现:贫穷家庭可能不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 澎湃新闻 2023年2月15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