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及周边著名古塔TOP榜单,你打卡过几个?

蓝衣怒马课程 2024-05-17 11:10:45

西安及周边有很多著名的塔

大雁塔、小雁塔、万寿寺塔……

这份古塔“TOP”榜单

你打卡过几个?

看看身边这些藏着故事

却矗立千年静默不言的建筑

找到与山川、历史对话的方式

用敬仰、肃然的心感悟历史

大雁塔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随着佛教东传入中原地区并中国化的典型物证,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曾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在佛教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唐高宗还是太子时,为纪念母亲在晋昌坊占半坊之地立寺,名为“慈恩”。玄奘邀集全国名僧在此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场,翻译大量佛教经典,并督造了最初的五层塔用以安放真经。该塔倾倒后,武则天时在旧址重修并增建至十层,唐称“慈恩寺塔”,俗称“雁塔”。宋时该塔遭战乱兵祸仅存七层,明万历年间塔身外加砌砖面,形成了今日大雁塔的外观形象。

大雁塔还有两通唐碑,皆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其中,《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为唐太宗撰文,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述三藏圣教序记》碑为唐高宗撰文,现位于塔底层南侧门洞外壁。

很多人都知道,小雁塔的由来与唐代高僧义净法师有关。鲜为人知的是,小雁塔在千年岁月中出现过“三裂三合”,屹立至今依然不倒。

据文献记载,第一次是明成化末年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在明正德末年时又一次地震中“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第二次是明嘉靖时华县大地震使得“塔裂为二”,嘉靖四十二年复震后塔合无痕。第三次是康熙辛末年时“塔又裂”,这一次于“辛丑(年)复合”。

兴教寺塔又称玄奘塔、大遍觉塔,北距西安城20公里,南望终南山,是佛教传播史上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其中,玄奘墓塔、窥基墓塔是仅存的唐代四方楼阁式墓塔。

兴教寺乃是因塔而建,由唐肃宗赐名“兴教寺”,也被称为“护国兴教寺”,是“樊川八大寺”之首,中国汉传佛教八大祖庭法相宗(又称唯识宗)祖庭之一。隋唐时期,神禾原和少陵原之间的平川被称为樊川。这里佛寺众多,兴教寺、华严寺、兴国寺、牛头寺、云栖寺、禅经寺、洪福寺、观音寺合称为“樊川八大寺”。这里阡陌纵横、秀木苍翠、古刹梵音,很适合踏青郊游。

三塔呈“品”字形排列。其中,玄奘墓塔建于669年,共五层,底层北壁嵌“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记述了玄奘诞生、出家、受戒、取经和译经的过程;窥基墓塔建于682年,为方形三层楼阁式砖塔;圆测墓塔建于1115年,与窥基墓塔形制相同。

兴教寺三塔佐证了玄奘师徒共同翻译阐释佛经、在东亚地区发展弘扬佛教的历史。玄奘墓塔、窥基墓塔是印度佛教墓葬建筑形式中国化的典型物证,史载为朝鲜半岛新罗国王孙、唯识宗高僧的圆测,其墓塔及碑文则揭示了佛教在中原地区的发展及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华严寺塔为双塔,即杜顺禅师塔和清凉国师塔。杜顺禅师塔(东)为佛教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师的灵塔,清凉国师塔(西)为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澄观和尚的灵塔,两塔东西相距约20米。

长安华严寺襟山带河、殿宇庭院精致幽邃,是佛教华严宗的祖庭,也是隋唐时期樊川八大寺之一。唐代诗人岑参曾作诗《题华严寺瑰公禅房》云:“寺南几十峰,峰翠晴可掬。朝从老僧饭,昨日崖口宿,锡杖倚枯松,绳床映深竹。东谿草堂路,来往行自熟。生事在云山,谁能复羁束。”诗中描述了唐时华严寺规模宏大、高僧辈出的盛大壮观。

清乾隆年间因少陵原塌崩,殿宇被毁,仅存这两座砖塔。杜顺禅师塔为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有唐宣宗年间刻的《杜顺禅师碑记》碑。清凉国师塔六角五层楼阁式砖塔,塔前立有清末刻的《重修华严四禅清凉国师塔记》碑。

崇文塔是现存中国古塔中的最高砖塔。

崇文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据《铁佛崇文塔寺常住田供众记》碑文记载,该塔是明万历年间的工部尚书李世达及其子孙三代相继主持修建,历时18年建成的,是为倡导泾阳、三原、高陵三县学童努力向学而建,故名“崇文”。据说该塔当时每年建一层,每层均刻有捐资人姓名,修至第九层时李世达亡故,由其女继承父愿继续修建,塔于万历三十三年竣工。

登崇文塔可远望“骊山晚照”胜景,近观泾、渭二河。崇文塔共13层,为楼阁式空心砖塔,平面为正八边形,整体用青砖修建,塔底层南面辟有券门,门额题“崇文宝塔”四字,其余各面均辟一券龛,内置佛像。塔壁上部平砖隐砌倚柱、额枋、斗拱,塔壁角部均隐砌圆柱,额枋雕荷花、瑞兽、飞天、寿星等图案,各层间叠涩出檐,檐角均挂风铎,塔顶上置4.2米高铜质葫芦式塔刹,看上去宏伟挺秀,成为一方胜景。

该塔塔壁与塔心柱之间有券顶式环廊,楼梯盘旋而上可至塔顶,登顶远眺,可尽收美景。

万寿寺塔位于西安市万寿中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六边形六层实心砖塔,是陕西省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万寿寺塔因地基夯土不够厚实,塔体周围土地含水量过高、战争期间曾在附近挖过防空洞等种种原因而出现了严重倾斜,到2011年塔体最大倾斜达2.64米。为此,2011至2014年,西安市文物局组织对它进行了塔体纠偏及地基加固等保护工程,终于在2015年初让塔体改“斜”归正。

万寿寺塔在中国古塔中名声不显,但它辉煌的历史是绝大多数古塔都无法企及的。

相传万寿寺前身为章敬寺,是唐代宗为纪念母亲而建,其设计恢宏壮丽,所用木材有不少是挪用自华清宫等名建。由于章敬寺毗邻通化门,而通化门是距离大明宫最近的城门,章敬寺由此成为皇帝亲临寺院礼佛祈福时最常去的地方。

比如据典籍记载,唐德宗曾率太子及文武百官在章敬寺酬酢赋诗,留诗《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为证;唐穆宗时太和公主和亲远嫁,穆宗至通化门送嫁,满朝文武也在章敬寺为公主送行;多年后,太和公主的返京迎接仪式也在章敬寺举行。后来章敬寺逐渐没落,于乾隆年间才得到重修并改名为万寿寺。今寺已不存,独留此塔。

与万寿寺塔不一样的是,建于北宋的旬邑泰塔是因偏离中心线2米有余,而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泰塔是楼阁式砖塔,八角七层,高五十六米。据塔身第六层北面槛窗上一块砖刻题记可知,起塔的时间为北宋嘉祐四年,所以泰塔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

清代诗人周崇雅在《宝塔凌空》诗中这样形容泰塔:“玲珑金刹跨豳阳,七级芙蓉舍利藏。风雨翠屏形突兀,云霞白色镜苍茫。”除了能了解到这里景色壮观之外,还能发现泰塔之名与中国传统八卦学说有关。这座塔的建筑基址根据八卦学说中的方位推断,正位于八卦的“泰位”,故取名泰塔,意为乾坤和畅、道路通达。

咸阳市礼泉县烽火镇有座古塔名为“香积寺塔”,当地人称“望母塔”。

相传这座塔是汉文帝刘恒为纪念母亲薄太后而建,承载着绵延千年的中华孝文化,“文帝尝汤”的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据说刘邦妃嫔薄姬怀有身孕时,为避吕后迁居咸阳的行宫,在此生下汉文帝刘恒。薄姬在此不但教村民务农纺织,还细心教导刘恒读书做人,因教子有方远近闻名。一次薄姬得病,村民们纷纷采药送来,年幼的刘恒接过汤药亲试冷热后才给母亲,回回如此。刘恒即位后多次迎请薄姬还宫无果,只好建一高大木塔,思念母后时在皇都登高北望,见塔如见母亲。

今天的古塔已非汉时的木塔,而是唐时重建砖塔。该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塔基为双层须弥座,上面有许多小龛,龛内刻有佛礼故事及山川、流水、松柏、祥云、佛塔、寺庙、神兽、人物等等,栩栩如生。须弥座之上为三层仰莲花瓣拱托塔身,四面有砖雕的拱券门和半圆形雕窗。门上有匾额,因年代久远,匾额上的字迹虽已模糊,仍可见"薄太后塔"四个字,门窗两侧都有木胎金刚力士像和菩萨像,金刚力士体态威武雄浑,菩萨像仪态端庄秀丽,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1992年,香积寺塔被公布为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周边古塔还有许多

如果你心动了就抓紧打卡吧

不要辜负了五一假期的淡然时光

来源:文物陕西

0 阅读:22
评论列表

蓝衣怒马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