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罗斯福号航母染毒+舰长写求援信+媒体曝光后+被解职,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舰长克罗泽尔的前途可能因此断送,但离开航母时受到官兵热烈欢送。在上司眼里,他危机管控能力不足,所以被解职,但在部下眼里,他却是个负责任的好舰长。
克罗泽尔年轻的时候
求援信第一页
《旧金山纪事报》独家报道罗斯福号航母舰长求援信事件
但有一个关键问题似乎很少人提:
这封信是怎么落到《旧金山纪事报》手中独家报道的?为何不给影响力更大的全国性媒体?
要知道,《旧金山纪事报》现在是一份地方报,主要报道加州的事情(好在罗斯福号航母的母港圣迭戈也在加州),影响力有限。
一、到底是谁向《旧金山纪事报》爆料?之前,很多人以为是克罗泽尔本人直接向媒体爆料,美国军方将其解职似乎印证了这个猜测。克罗泽尔被解职后,应该会面临调查。如果是他干的,处理结果恐怕会很严重。不要说他一个上校,就是将军犯了类似的错误,往往都是直接拿下。
然而,克罗泽尔会直接向媒体爆料吗?
恐怕不会。
他已经是航母舰长,上校军衔,实现将军梦只是时间问题。到这个年龄这个职务,他不可能不清楚向媒体曝光此事的后果——危及自己的前程。理想的做法是既能保护全舰官兵的安全,也能保全自己的仕途,他似乎没有必要采取向媒体曝光信件这种极端的方式。
随着更多事实和细节不断披露,爆料者应该另有其人,会是谁呢?
美国海军(代理)部长莫德利解释将克洛泽尔解职的原因
据美国海军(代理)部长莫德利表示:“尽管罗斯福号航母拥有先进的通讯设备,但克洛泽尔这封求助信却是通过没有加密的邮件方式发送。”[1]
更要命的是,部长大人表示:这封信“不只是发给长官,还发送给了很多人。”
显然,这些人将信件泄露给媒体的可能性更大。不通过官方的保密系统发送该信件,而是通过非保密方式且发送给多人,的确不妥。要知道,当年国务卿希拉里用个人邮件处理公家事务都遭到口诛笔伐,引起轩然大波。
考虑到《旧金山纪事报》曝光这封信的时候,美国海军部长莫德利还没看到这封信,加上曝光求援信的不是全国性影响力更大的媒体,而是地方媒体《旧金山纪事报》,所以克罗泽尔在加州的朋友爆料的可能性更大。
具体是谁干的?
这个问题你想知道,我也想知道,估计美国海军部更想知道。
二、查出来具体谁爆料难吗?似乎一点都不难,问问《旧金山纪事报》管事儿的不就行了。但笔者认为,报社不会出卖爆料者。
美国媒体为了能搞到独家猛料,在政府、国会、军队里往往都有“线人”。如果媒体出卖自己的“线人”,谁还敢给它爆料?换句话说,媒体出卖线人是自断生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这么干。
有人也许会说这是在美化美国的媒体,所以笔者需要举个例子来证明——就算总统亲自出面想阻止媒体爆料,或者进一步利用职权之便要查出爆料人,往往都以失败告终。
这个人,是小布什;这家媒体,叫《纽约时报》。
2005年底,小布什想联合国会,把《恐怖分子监视计划》变成法案。如果成功,总统将掌握绝对权力,授权有关部门查看所有嫌疑人的所有信息。这意味着,每一个美国人的隐私都可能受到赤裸裸的侵犯。
然而,这份计划还没递到国会,《纽约时报》抢先拿到了。如果该计划的细节曝光,不仅别想在国会通过上升为法案,小布什本人还会被美国人民的口水淹死。
所以,当小布什得知《纽约时报》要曝光该计划,急了,赶紧邀请该报的出版商小亚瑟•苏兹贝格和主编比尔•凯勒到白宫“做客”,说有要事商量。总统亲自出面阻止媒体曝光某件事,这在美国历史上十分罕见。
《纽约时报》出版商小亚瑟•苏兹贝格
《纽约时报》主编比尔•凯勒
那么,《纽约时报》会不会受宠若惊,笑纳一笔丰厚的封口费,给总统面子呢?
小布什写在回忆录里写下了这次会面的具体经过[2]:
“我告诉他们美国现在仍处于危险之中,他们的报纸如果报道《恐怖分子监视计划》,有可能给我们的敌人以提示,这很可能增加我们面临的危险。之后,我授权海登将军(主管国家情报系统 笔者)给他们介绍一下这个计划的情况。”
“介绍大概持续了30分钟。我一直在密切关注这两个人,他们一直面无表情。我告诉他们,他们可以问海登任何想问的问题,但他们没有太多问题。我于是直接面对苏兹贝格,强烈敦促他基于国家安全原因停止进行报道。他们说会考虑一下我的要求。”
最后,《纽约时报》怎么做的呢?
10天后,白宫终于接到该报主编比尔•凯勒的电话,说还是要报道这事儿。“过分”的是,《纽约时报》在回这个电话之前,已经把报道文章放到了网站上。也就是说,报社只是通知白宫自己的决定,丝毫没再给对方劝说的机会。其实,如果十天前《纽约时报》的两个头儿知道总统找自己去是谈这事儿,估计去都不会去。
在小布什眼里,《纽约时报》太不懂事了,为了自己小报的利益罔顾国家安全。在美国海军部看来,克罗泽尔写求援信也太不懂事了,缺乏全局观,为了一艘军舰几千人的安危不顾众多盟国的安全(如果美军大量感染病毒的事儿传出去,就给了其他国家做某些“大事儿”的可乘之机)……
继续说小布什和《纽约时报》的事儿。话说,堂堂一国总统被区区一家报社拒绝,小布什会是什么反应呢?
他自称“很失望”。
除了对《纽约时报》很失望,小布什极想知道究竟是谁把消息泄露给了该报。于是,他下令对机密信息泄露事件进行“刑事调查”,但这事儿查了几年都没结果。
《恐怖分子监视计划》立法通过的事儿当然黄了,而且小布什还被国会和媒体可劲儿嘲讽,称他“不是总统是皇帝”,“凌驾于法律之上”。
三、美国“第四权力”与“媒体线人”众所周知,美国是“三权分立”国家,媒体号称“第四权力”,谁都可以不鸟——包括总统。美国的很多丑闻破事之所以大白于天下,被其他国家的人知道,很多情况下是美国媒体自曝家丑,而不是外国媒体调查的结果。
所以,很多时候大家觉得美国全身都是毛病,而且随时都在犯病,一直都在垂死挣扎,但疾病缠身的美帝咋就垂而不死呢?
第一,美国的确存在很多毛病,但同时也拥有更多的优势。
第二,美国在不断暴露毛病的同时,也在不停治病,保持着相对健康的躯体。
丘吉尔讲过两句话值得思考:
1.Do not criticize your country when out of the country. Never cease to do so when at home(不要在国外批评你的国家,但不要停止在国内批评)。
2.Criticism may not be agreeable, but it is necessary. It fulfils the same function as pain in the human body. It calls attention to an unhealthy state of things.(批评让人不痛快,但却是必须的,批评就像是人身上的疼痛,它引人关注不健康的状态)。
最后,聊聊美国一个特殊的群体——“媒体的线人”,这是美国(美军)丑闻曝光非常重要的渠道,媒体最喜欢,官方最讨厌。
温斯洛•T•惠勒在美国参议院和政府问责局供职约30年,对美国政府、军方、国会的运作非常熟悉,了解很多内幕,他用一大段话描写了潜伏在官场的“媒体线人”[3]:
“五角大楼这个地方充满了潜在的揭发者(‘地下爱国者’)。他们希望把一些有关国防部问题的未公开的(和非保密的)信息向公众公开,他们因为没有人认真处理这些问题而颇感失望……向国会和公众‘供出真相’是要遭噩运的,他们不愿以牺牲自己的工作为代价。这些‘地下爱国者’也不熟悉媒体是如何运作的,或者只是不愿意冒险在与媒体接触时暴露自己(所以通过民间一些公益组织作为‘中介’向媒体爆料)”。
一间屋子再暗,如果有一束烛光,就有了光明和希望。
引文出处:
[1]https://www.navy.mil/submit/display.asp?story_id=112537(美国海军(代理)部长解释为何解雇罗斯福号航母舰长克罗泽尔)
[2](美)小布什著、东西网译:《抉择时刻》,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年,第165-166页。
[3](美)温斯洛•T•惠勒等著,陈学惠等译:《美国军事改革反思》,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49-50页。
“许述工作室”创始人简介
许述,四川宜宾人,军事学博士,曾在《书屋》等媒体发表文章70余篇,接受过凤凰卫视等媒体采访,受邀到华为等演讲十余次,出版专著《这才是美军》(中将王洪光、军事专家戴旭作序),出版一年5次加印,在京东新书热卖榜常居TOP3,登上三联书店畅销书排行榜,进入美国纽约公立图书馆和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即将出版新书《兵道》(乔良和余戈两位老师作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