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梁的小说《亮剑》,里面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
攻打平安县城后,日军中将筱冢义男从情报部门调来了李云龙的档案:
姓名:李云龙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年龄:不详
籍贯:中国湖北省与河南省交界地域——大别山。(湖北人?河南人?不详)
简历:1927年参加中共组织的“黄麻暴动”,后转入中共工农红军。(历任职务不详)据悉,李曾参加过中共谓之“长征”的战略性撤退,属中共军内较为资深之军官,并多次立有战功。(立功原因不详)现任中共军队国民革命第十八集团军一二九师独立团团长,无军衔。
性格:桀骜不驯,胆识过人,意志坚毅,思维方式灵活多变,多采用逆向思维,处事从不拘泥于形式,是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纪律性差,善做离经叛道之事。
政治观点:偏左,但不激进,缺乏理论,对政治缺乏兴趣。
文化程度:偏低。没受过军校教育。也无资料表明受过何种教育。
特长:实战经验丰富,战斗中心理素质极稳定,由此推测,有当过士兵的经历。精通射击术,能熟练使用各种轻武器,能双手同时使用手枪达到首发命中,受过格斗训练及刀术训练,科目为中国武术,程度不详。
注:在都梁的小说《亮剑》中,是在攻打平安县城后,筱冢义男中将才命令情报部门调来了李云龙的资料,改编成电视剧后顺序有改动。
在了解李云龙的详细资料后,日军及时调整了作战方针,出手更加毒辣。
对中国一个团级军官都能掌握得如此详细,不得不承认,在对华情报工作中,日本情报机构堪称一流。
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按照规定,日本情报部门收集敌国或假想敌国军队少将级或师级以上军官之资料。
有人说,这是小说,当不得真。好,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据《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受降报告》统计,日本投降后,被国民政府改编的伪军共有238996人,被国民政府整编的保安团等779116人,共收编伪军1018112人。此外,伪军郝鹏举第六集团军向我军投降,伪军孙良诚第三集团军大部被我军解除武装,加上伪满洲国军,实际数量不少于200万。再加上被共产党抗日武装歼灭的伪军共118万人,抗战期间,中国伪军总数达到300多万人。
伪军将领郝鹏举
这个数字的背后,日军一个机构“功不可没”,那就是华中日本特务最高机构——梅机关,该机构详细搜集了大批中国高级军官资料,然后专门进行策反,发展了大批伪军。
这些伪军高级军官率领数百万军队替日本人卖命,让人心寒,更让人反思。
(二)历史往往惊人地相似。
60多年后,海湾战争打响。中东强人萨达姆掌控的伊拉克军队拥有正规军45万,预备役65万,清一色的苏式装备,3000余门高性能火炮,1800余辆T-62和T-72坦克,800余架先进战机,现代化程度极高。
手握百万雄师以待远道而来的联军,怎么着都有底气。有专家认为,联军不会占到便宜。
然而事实却出乎了所有人和国家的意料。仅用25天,远在异国他乡作战的联军就终结了萨达姆的百万大军。
向联军投降的伊拉克军官
这背后有诸多因素,但是一个计划功不可没,那就是美国中情局的“鼬鼠计划”,该计划旨在策反伊拉克军队师长和师长以上级别军官。
美国中情局详细搜集了这些高级军官的个人履历、家庭住址、电话、手机、E-Mail邮箱等信息,掌握其薄弱点;然后通过心理威慑、金钱美色等手段多管齐下,将这些军官予以收买。
让这些伊军高官分崩离析的代价是100亿第纳尔(伊拉克货币单位,约合30亿美元),此外还有57位年轻美丽的东欧模特。
(三)读史使人明智。以上军史中,透露出情报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方军队的高级官员。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一支军队中,高级军官是指挥决策的核心力量。
而当前的现实情况是,我们往往重点关注对手先进的武器装备,对其各种性能参数了然于胸。仿佛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摧毁一切的制胜力量。
但我们似乎忘了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一条重要理论: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充分掌握对手高级军官的详细资料,我们才有逢敌亮剑的底气。
(四)当前,我们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秉承着冷战思维的美国,把中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
近年来,美国情报机构和防务智库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中国军队的研究。
在“许述工作室”去年出品的《鹰视——美国眼中的PLA》资料集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中国新成立的战略支援部队,国人都知之甚少,但美国人所掌握的信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在美国防务智库2049研究所发布的报告中,有一个细节:他们已系统掌握中国军队关键岗位团级作战指挥军官的详细资料。
美国防务智库对中国军队高级军官的研究就已经如此详细、深入,更何况强大的情报机构?
由于精准地掌握中国高级军官的详细信息,美国情报部门经常联合台湾情报部门进行策反活动。
1996年台海危机被动局面的背后,敌对势力对刘连昆、姬胜德等高级军官的精准策反“功不可没”。
原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刘连昆(少将)
试想一下,如果战斗真的今夜打响,我们是否真正拥有逢敌亮剑的勇气和信心?
(五)那么,从我们的角度看,我们对美军高官的研究又是怎样呢?
如今大家的关注点聚焦在美军酷炫狂拽的先进武器装备上,很少有机构和专家静下心来研究美军的高级将领。
Why?
首先是资料的缺乏。美军高级将领的简历虽然是公开的,但其性格特征、对华态度、能力强弱点这些方面的信息却琐碎凌乱,需要专业的公开来源情报技能作为支撑,穷极各种搜集手段,条分缕析,才能形成有效情报信息。
其次是频繁的轮换。美军通过人力资源系统统一管理和使用军官,因此其高级军官任职经历丰富,跨区跨域调动频繁。可谓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官。刚掌握某位将官的信息,过段时间人家就轮换到新岗位了。因此就觉得这项工作的变数太大,不想去涉及。
此外,这项工作需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人物进行画像,工作难度比较大,因此这方面的研究真的不多。
(六)对美军而言,防务智库是其决策的“外脑”,为其提供了许多中国军队的情报信息。诸如2049计划研究所和兰德智库,其对中国军队高级军官的研究分析十分深入,给美军情报部门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也给了美军称霸世界的底气。
虽然当前美帝情报能力强大,但不等于相对较弱方就没有机会。
尽管当前我国的防务智库还处于起步时期。但也有一些防务智库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利用自己的专家队伍和技术手段对美国军队的高级军官进行研究分析。
(七)对中国而言,美国印太总部是美国落实“印太战略”的军力支撑,也是围堵中国军力发展,干扰我解决台海、东海、南海问题的主要阻力。
据“许述工作室”开源情报,美印太总部拥有约200名将官,其中70余名任职于司令部、联合参谋部、作战部队指挥岗位。
为透析美印太总部将官群体,做到知敌、晓敌,“许述工作室”组织专业人员搜集、整理了上述重要将官的详细资料,综合利用情报分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厘清其任职履历、著作论述和社交图谱,透析其政策主张、能力强、弱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美国印太战区现役将领情报资料》(双击标题点开可了解详情)。
这份资料是“许述工作室”数位资深美军研究专家历时一年打造而成,内容详细、资料准确,更难能可贵的是,里面就重要将官的对华态度和强弱点进行了分析,让人颇有启发。
有不少人认为,整理美军现役将领情报信息有什么难的,资料找过来翻译不就行了。
说这种话话的人,多半没有去做过这件事,才会这样看。
现在,我们手里往往只有对方的一张照片和一页履历,为什么?
因为这个太容易太简单,好做。
美军现役将领的情报资料要有效有用,绝不仅仅是搜集资料和中文翻译那么简单,还需要耐心、细心、走心,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脑力、智力。我们不能只“吃肉”(做容易的事),还得“啃骨头”(做难的事)。
就“许述工作室”整理的《美国印太战区现役美军将领情报资料》而言,履历只是7大部分之一,我们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比如,美军将领的人脉关系和强项弱点,似乎找不到现成的英文资料简单翻译过来。
读完这些美军将领约20多万字的资料,最大的感受是:要做好战争在今夜打响的准备。
在中国问题上,90%的印太总部将官都持强硬态度。现任司令戴维森指出,中国是美国国家安全的“长期战略威胁”,并指责中国的经贸政策、周边外交政策以及在南海的军事活动。其强硬的对华立场与上任太总司令哈里森一脉相承,这一立场也与特朗普政府整体对华政策的转向相一致。
美印太总部司令戴维森上将
虽然当前中美竞争已日趋激烈,但有的人还是抱有和平的幻想,因此放松警惕。如果深入了解美国印太总部将官的对华强硬态度,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印太总部将官也不是铁板一块,有许多我们可以利用的薄弱点。印太总部责任区远离美国本土,牵涉利益众多,人员派系复杂,因此极易滋生腐败和内部倾轧现象。在印太驻军中,非洲裔、亚裔、印度裔等有色人种比例较高,但有色人种将官比率非常低,种族歧视矛盾比较突出。此外,由军种圈、校友圈和上下级关系形成了诸多派系,为了利益互相排挤,内部倾轧严重。近年来美军在太平洋地区训练事故频发,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印太总部将官的弱点。一些将官还存在贪腐“灰黑”信息,平时可对其实施精准心理威慑,甚至拉拢策反,从其内部分化瓦解;战时可根据其能力、性格特点辅助预判其作战决策,从而掌握军力较量主动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希望打造了整整一年、来之不易的资料《美国印太战区现役将领情报资料》(双击标题点开可了解详情),能真正给人以启迪,助力中国军队拥有亮剑决胜强敌的底气。
对本资料感兴趣的单位,请联系本工作室工作人员Hunter进一步咨询和交流(其二维码见文章底部)。
“许述工作室”创始人简介
许述,四川人,军事学博士,曾在战区级机关工作,并在《解放军报》、《书屋》等媒体发表文章70余篇,接受过凤凰卫视等媒体采访,受邀到华为等演讲十余次,出版专著《这才是美军》(中将王洪光作序),出版第一年5次加印,在京东新书热卖榜常居TOP3,登上三联书店畅销书排行榜,进入美国纽约公立图书馆和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现在成立了工作室,专注于研究美军。
最新与耳闻合作出版《兵道》一书(乔良和余戈两位老师作序推荐,王洪光中将和任国强大校,姜鸣、江晓原、杨浪等名家封面推荐),主要内容是古今中外21次重大军事改革。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