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胜利,俄乌战争的最终结局

我就是强哥 2025-01-16 14:35:47

文章写在俄乌战争结束之前,是战争总有结束的时候,欢迎共同验证,结束后我们互相打脸。讲真,我希望我判断错误。

先说结论:

乌克兰失去这场战争已经没有了任何悬念,失去领土停止战争将是乌克兰面临的最终结果,唯一悬念是乌克兰将会失去多少领土结束战争。

从北约层面来讲,在战争爆发后做出援助乌克兰的决定时,北约希望实现的目标无非有两种:

一是军事上的胜利。乌克兰在将俄军驱逐出领土,收复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全部领土,最低要求也是收复乌东。

二是政治上的胜利。通过制裁增加俄国战争成本进而导致俄国经济崩溃,俄国民众在亲西方派别领导下推翻普京,整个俄国全面倒向西方并从乌克兰全面撤军。

当然,西方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军事胜利和政治胜利同时发生。

经过近三年的战争以后,以目前的战争进程看,北约所期盼的军事胜利和政治胜利都已经无法实现,之所以还在加码的重要原因是沉没成本太高,需要继续提供有限支持寻求谈判,从而避免输得太惨。

从军事上看,乌克兰取得军事胜利的最好机会也是最后机会,就是2023年6月开始所谓“联合力量行动”大反攻。

在2023年夏季时,乌克兰军队达到了战斗力的巅峰。

那时,乌军拥有作战素质最高的军人,克里米亚危机后的八年内战锤炼出一支百战之师。正是由于这些高素质军人的存在,战争初期乌军仅凭北约提供的少量轻武器和情报支援就粉碎了俄军的全面进攻,其后更打出了哈尔科夫和赫尔松大反攻这样的辉煌胜利。

其后,在北约对乌克兰进行清空库存级别的大规模援助下,乌军装备得到了快速提升。

在接受大量地面武器的同时,北约又亲自训练了第21机步旅、第32机步旅、第33机步旅、第37陆战旅、第46空突旅、第47机步旅、第80空突旅、第81空突旅、第82空突旅、第116机步旅、第117机步旅、第118机步旅等十二支“北约亲训旅”。

而俄军则在同期陷入了战斗力的最低谷,重型装备在战争初期遭到了灾难性的损失,其后又在乌克兰发起的哈尔科夫——赫尔松大反攻中惨败,重装备进一步损失殆尽。

在6月中下旬俄军内部又发生瓦格纳兵变,这次兵变进一步削弱了俄军本就削弱的战斗力,而局部动员的新兵刚刚完成训练期,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战斗力,此时的俄军可谓内忧外患,整体上已经处于摇摇欲坠的崩溃边缘。

此时俄军唯一的依靠就是绍伊古通过瓦格纳在巴赫穆特绞肉争取到半年不到时间而紧急修筑起来的应急防线——“苏沃维金防线”。

然而,在双方战力差距如此巨大的情况下,“联合力量行动”大反攻却以失败告终。

这是因为此时的俄军地面部队作战能力虽然极其虚弱,但却拥有绝对优势的炮兵火力和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乌军在没有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情况下仓促发动反攻,那么注定只能迎来惨败的结局。

其根本原因在于,西方支持者在最有利于乌克兰的时刻,并没有趁热打铁提升乌军的能力,没有快速帮助乌克兰建立一支可以抵消俄国空军的空中力量。

后果是灾难性的。

此次反攻让乌军损失惨重,无数参战老兵在战斗中白白损失掉了,这种损失难以弥补,乌克兰不可能再有如此之多精锐军人组成的部队了,强征而来的新兵根本无法和百战老兵相提并论。

反攻失败造成的士气影响,也是巨大的。

不成熟条件下的失败反攻彻底断送了乌军快速取得胜利的能力,从此以后乌克兰再也无法拥有优势的力量对比。

而从这时候开始,随着俄军占领基辅的目标破产,西方各自的考量开始占据上风,援助速度明显放缓,美国更是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没有援助。

乌军反攻失败以后战争开始进入僵持阶段,前期援助让北约库存消耗耗尽,援助开始进入拼产能而不是拼库存的阶段,北约各国需要优先填补自己的库存损耗。

以美国为例,美国对乌600亿美元中有232亿美元用于填补因为对乌武器援助而带来的武器库存空缺,113亿美元用于资助美军在欧洲执行任务,仅有138亿美元用于采购援乌武器装备。

俄军方面则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苏洛维金防线经受住了考验,又平息瓦格纳兵变并趁机消除了厨子这一不稳定因素,这让俄军成功度过动员训练的危险窗口期。

与此同时,俄国军工生产也利用窗口期成功转型进入了战时状态,军工产能得到了快速提升。

这就导致乌军在战斗力下降的同时面对的是日益坚固的防线,2023年都没有赢得战争,未来更加不可能。

军事上如此,政治上同样如此。

在俄国政坛内部存在反对战争的亲西方投降派只是北约一厢情愿的臆想,和其他政治派别相比,普京其实算是俄国政坛的亲西方派人物,那些反对在乌克兰问题上表现得更加激进,反而认为普京的打击力度不够猛烈。

这种现象在俄国总统选举中表现出来,排在第二位的是更加反对西方的俄共,北约期待的投降派在俄罗斯根本没有任何民意支持。

即使那个死在监狱的著名反对派人物纳瓦尔尼,也同样在乌克兰问题上态度强硬。反对派反对的只是普京本人,而不是反对通过强硬方式解决乌克兰问题。

欧美发起的制裁同样没有想要的结果,虽然制裁对俄国造成了很大影响,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切断俄国的资源输出,也没有切断俄国生活物资的输入。

不光是其他没有参与制裁的大国,就是欧洲国家也在不停地购买俄国能源,《经济学人》也曾曝光俄国导弹中含有大量来自西方国家的元器件。

这就导致俄国经济并没有出现崩溃迹象,反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循环,北约指望仅凭现有措施就引发俄罗斯内部政治生变,只能说是自欺欺人一厢情愿的臆想。

简而言之,普京从泥坑里爬了出来。

在长达一年多的僵持里,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三大领域都得到较为稳固的发展,而乌克兰则出现了人力资源愈发紧张的趋势,整个国家已经丧失对战争的自持能力,战争全靠北约的军事援助才能维持下去。

北约各国却又陷入争论之中,军工生产迟迟不能扩大产能,这让乌军雪上加霜,面临的局势越来越艰难。

为了破局,乌克兰只能另辟蹊径。

库尔斯克行动纯粹是乌克兰为了证明自己还有能力继续战争,试图以此争取到更多国际援助而强行发动的。

然而西方有着自己的考量和节奏,不会被乌克兰牵着鼻子走,这让乌军在注定无望的反攻中挥霍了本就所剩不多的机动力量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反而在南顿地区被俄国快速突破,战场局势向着对不利于乌军的方向快速发展。

在这种局面下,如果外部环境没有发生有利于乌克兰的剧烈变化,那么乌军再无军事胜利的可能。而发生这种变化的概率几乎没有,老川还没等上台就已经挑起了格陵兰和巴拿马运河问题,这必将导致美国对乌克兰局势的热情会持续下降。

乌克兰想要赢得战争,目前看只有两个办法:

一是北约自己亲自下场,二是争取到其他国家对俄国实现真正意义的全面制裁,完全彻底地切断俄国资源输出和生活物资的输入。

这两个目标,完全没有任何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乌克兰的支持者出卖了乌克兰,在他最需要得到支持的时候放缓了力度,进而让乌克兰失去了原本可以得到的胜利。

1 阅读:86

我就是强哥

简介: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