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的里江西九江,照片里有你熟悉的地方吗?

天柴视界 2025-03-26 13:58:29

九江市,隶属于江西省的地级市,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素有“江南门户”之称。九江建城历史悠久,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柴桑县,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浔阳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浔阳县为江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改为浔阳县。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设九江府,清初九江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九江开埠,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贸港口。

1949年九江解放,设九江市至今。翻看江西九江的老照片,那些码头、街巷与古塔,诉说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沉淀,让我们在影像中感受九江的繁荣过往与时代变迁。如有错漏,还请指正!

九江码头(1867年)九江码头位于长江中游,连接鄱阳湖与长江,是明清时期中国四大米市、三大茶市和景德镇瓷器集散中心之一。码头繁忙,商贾云集,成为南北贸易的重要枢纽,这里也见证了九江作为商业重镇的辉煌历史。

九江古城(1909年3月2日)九江古城内,街道两旁的建筑古朴厚重,墙上贴满广告,展现了当时市井生活的热闹景象。“X子牙粉”等广告透露了当时人们对卫生的逐步重视,牙粉成为条件较好家庭的日常用品,映射出九江城市文化的变化与发展。

九江古城外长江岸边(1909年3月2日)长江岸边的码头渡口人头攒动,苦力、挑水者和小贩穿梭其中,勾勒出一幅繁忙的生活画面。附近的“寿圣宫龙王庙”可能是都昌县多宝乡龙王庙,作为祈福场所,历来香火旺盛,成为附近百姓寄托信仰的重要场所。

庐山归宗寺舍利塔(1904—1909年)从庐山归宗寺远眺金轮峰,舍利塔巍然耸立,这座东吴赤乌七年修建的古塔历经千年沧桑,宋代改建为铁塔,与东林寺铜塔齐名。1938年侵华日军炮轰铁塔,塔内佛像和铁板被劫走,千年古迹从此湮灭,令人惋惜。

庐山西林寺佛塔(1904—1909年)庐山西林寺佛塔,又称千佛塔,是一座唐代砖浮屠,塔高七层,呈六角形,塔身雕刻佛龛,工艺精美。作为庐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符号,西林塔不仅展现了唐代建筑艺术的辉煌,也承载着深厚的宗教历史。

庐山秀峰寺佛塔(1904—1909年)庐山南麓秀峰寺佛塔位于鹤鸣峰下,这座寺庙前身为南唐中主李璟读书台,后扩建为开先寺,寓意开国先兆。清康熙皇帝御笔题匾后改名为秀峰寺。秀峰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幽静的自然环境闻名。

庐山圆通寺(1904—1909年)庐山圆通寺曾接待过宋代著名文学家“三苏”父子,他们在此下榻并留下诸多诗文。圆通寺作为庐山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址,不仅是宗教圣地,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庐山御碑亭(1904—1909年)庐山锦乡峰上的御碑亭,是明太祖朱元璋为纪念协助击败陈友谅的疯和尚周颠而建。亭内立有朱元璋亲撰的周颠仙碑,见证了明初战争的辉煌胜利,也成为庐山文化的独特象征。

长江岸边(1909年)长江之滨,几艘木船卸下帆,停泊在岸边,岸边城墙垛口清晰可见。远处的白色民居与古老的城墙交相辉映,展现了九江城内外的独特风貌,静谧中又透着繁忙。

锁江楼塔(1909年)九江东北长江岸边的锁江楼塔,又称文峰塔或回龙塔,是九江的风水塔。巍然矗立的宝塔,守护着长江航运的安全,也成为九江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历经风雨仍见证着九江的变迁。

九江以东长江岸边(1909年)九江以东的长江岸边,一片孤舟静静停泊,岸边荒凉,远处沙山因风沙侵蚀而形成。这片人迹罕至的区域与长江水道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历史的沉静。

九江,这座坐落在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的千年古城,通过一张张历史照片,展现了它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时代变迁。从繁忙的九江码头到古朴的城墙民居,从庐山的千年佛塔到秀峰寺的帝王御匾,每一处场景都记录了九江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这里曾是米市、茶市与瓷器集散中心,这里有过三苏造访的文脉辉煌,也有过舍利塔被毁的历史伤痛。九江的风景与故事,既是岁月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用独特的地理与人文魅力,诉说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与记忆。

说明:部分图片取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部分图片网络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始作者, 如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告知,将及时予以更正/删除。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