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朋友是一名成功的生意人。经过多年的生意场上打滚。我这位朋友深知,怎么做人比做生意更重要。
这位朋友虽然是中年得子,对儿子小锦视如掌上明珠。但他特别注意对儿子品德的培养。
今年9月份,小锦上一年级了,思维方式仍处于爱玩状态,孩子一玩起来就很疯。大人和他说话,孩子经常不理不睬。朋友认为礼貌要从小培养。所以不能放任孩子这种态度。
每当看到孩子这个样子,朋友都很心急。很多时候对孩子大呼小叫地进行批评教育。可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这令他很头痛。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怒火中烧,用大吼大叫来表达愤怒。
01、其实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为什么呢?
大宝在小学都是佼佼者,所以孩子在小学阶段,我都没有怎么管她。孩子上了初中,科目多了,难度增大了。第一次月考,大宝考得非常差。我看到孩子成绩。非常生气。
晚上孩子回到家。我忍不住对她大吼大叫。结果,那天晚上孩子情绪非常差。不但当天的作业也没有完成。而且连续几天学习状态都不好。那时,我才一下子省悟过来。原来对孩子大吼大叫根本教育不了孩子。
以我的经验来看,往往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教育不是情绪发泄,嗓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相反,会使孩子感觉你没有修养和自已不被尊重。
另外,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孩子学不到什么有益的东西。
相反,孩子习惯了你的这种教育方式,他会将你的话当作耳边风,慢慢就会变成你的批评或表扬他都听不进去了。
教育孩子时,我们对孩子大吼大叫,这样做,虽然暂时镇压了孩子,但是如果孩子习惯了我们的吼叫或者发怒时的声调,那么他将来就很难再接受心平气和的命令,我们的话自然而然就成了耳旁风。
所以说,不是我们的声音越高就越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并且大喊大叫使孩子丝毫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也把我们的修养咆哮得无影无踪。
为了纠正孩子的错误,对孩子总是大吼大叫、大吵大闹,这是一种错误的方法。
俗话说,有理不在声上。
其实,如果我们换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效果可能更好。实践证明,用冷静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会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教导是客观公正的,并且他也会愿意接你说的做。
02、不冲着孩子大发雷霆,其实也能将事情处理好。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①、要控制情绪,平衡心态
如果我们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那么冷静的头脑将能带来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孩子也不会受到我们坏脾气的影响, 那么他的心情也不会很糟糕,我们的教育才能发挥好的效果。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个人经历。
今年9月份,二宝刚上一年级,孩子很不适应新环境,再加上由于上的是公立幼儿园,拼音0基础,一天晚上,老师要求发拼音拼读语音。二宝由于跟不上老师节奏,非常抗拒做此类作业。
无论我怎么劝说,孩子就是不肯开口读拼音。当时我感觉到我的情绪要爆发了。但此刻心里还有一点点理智告诉我,对孩子大吼大叫只会让事情更糟糕。于是我借故去楼下买东西。离开了一会。
我在小区楼下逛了一会。冷静下来后,回到家后。换了一种方式和孩子交流。最后,在我的鼓励下。孩子终于肯开口,完成了这个拼读作业。
当感觉情绪就要爆发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转而去做别的事情,转换一下思维;或者什么都不干,找个地方自己冷静一下;还可以听听音乐......当头脑不那么激动的时候,这样想问题也会全面得多。
②、学会对孩子的错误“冷处理”
我们打骂孩子往往是自己急了的时候,因此我们要学会“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在自己着急、上火、 生气时不要教育孩子,自己先消消气,等心情平静了再教育孩子。
而当孩子也处于生气、激动的时候,也不适宜进行教育,应该等孩子平静下来再用温和的态度进行教育。这样才能防止粗暴型教育,才能冷静地、客观地处理孩子的各种问题。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妨坐下来,以促膝谈心的方式,心平气和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样效果会更好。
③、不要让自己的坏情绪感染孩子
菁菁的父母因为感情不和,前两个月签了离婚协议,菁菁的抚养权归妈妈所有。
尽管父母是协议离婚,但是菁菁的妈妈总是认为自己很“吃亏”,离婚的当天晚上,妈妈就当着菁菁的面一直数落爸爸的不是。
还不停地和菁菁说一定要努力,不能让爸爸瞧不起他们母女,菁菁一直对爸爸很敬仰,所以面对妈妈的数落,菁菁感觉很迷茫,为什么爸爸很疼爱她,妈妈却说爸爸坏呢?到底是谁对谁错呢?
面对父母的离异,妈妈的整天愁眉苦脸,菁菁由原来一个活泼聪明的小女孩。现变成不爱说话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下滑。
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不要让自己的坏情绪感染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的情绪,这样会使孩子处在一种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受到父母的消极情绪影响而导致情绪上也发生变化。
④、包容体谅孩子的行为
很多父母都会说“我是爱孩子的",可是,我们的这个“爱”有时候是不是都带有附加条件呢?
比如,孩子的所作所为符合了我们心中的要求,那么“爱”就表现得很自然;如果孩子一旦出现了调皮捣蛋的行为,我们就去指责,呵斥,这哪里是在表现真爱呢?
所以,我们要包容体谅孩子的所作所为,不用将孩子犯的一些小错误当成是个“事儿”换个角度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不也是这么调皮吗?
寄语:对孩子的教育,我们要学会让自己冷静,控制好自己。如果能把精力放入在控制自己的行为上,而不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得到的教育结果会出乎意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