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3大“经典治法”揭秘:提壶揭盖、逆流挽舟、补母泻子

李大哥知识分享 2025-01-18 09:58:35

中医治病调理的手段有针灸、正骨、推拿、方药等,人们接触较多的是“方药”。一堆花花草草、根茎子实的组合里,藏着祛病强身的本事,也是中医魅力的体现。

方药有许多秘密的招数:配伍不同,治疗方向不一样;生熟不同,功效千差万别;炮制不同,药力深浅不一;而最为人熟知的是: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其实,中医还有大量“压箱底”的秘密,除了方、药、制、量等方面外,“治法”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中医药的治法千变万化,奇正结合,但都是建立在中医阴阳理论、整体观念上的,这里说3个很重要的治法:提壶揭盖、逆流挽舟、补母泻子。

很多人没听过这3个词,它们是中医从生活现象总结提炼出来的,应用于临床辨证论治。从字面意思可大致理解:提壶揭盖,是茶壶和茶壶盖的联动;逆流挽舟,是激流和舟楫的进退;补母泻子,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具体含义,体现中医什么样的治法?

1、提壶揭盖

在古代,人们流行煮茶饮用,茶叶需用沸水冲泡,在用茶壶倒出热水时,有时盖子盖的紧,水流不下来,把盖子揭开一条缝,或松动一下,水就能流畅倒下来了,这就是“提壶揭盖”。

后来人们受到启发,制作茶壶时特意在盖子上钻个小孔,就不用每次揭盖子了。元代中医朱震亨从这个生活常识受到启发,创立了“提壶揭盖”治法,明清得到深入拓展。

提壶揭盖,如果说身体是“壶”,那盖子是“头部”吗?不是,提壶揭盖是针对上中下三焦,也就是躯干说的。

盖子是肺部,中医把肺部叫“华盖”主气司呼吸,主行水,与大肠互为表里,那么身体哪里能“流水”?当然是“大小二便”,它们由膀胱和大肠分别管着。

所以“提壶揭盖”是“开宣肺气、通利二便”的意思,当二便不利时,宣降肺气能达到目的,本质就是协调身体气机升降出入,恢复脏腑气化运转功能,气机畅通了,肠腑也通顺了。因肺和大肠互表,传导膀胱,大肠通导,进而疏利膀胱,二便困顿可解除。

当患者二便不利,身体显著表现为水肿,时间越久越明显。有的表现为面部、四肢重度浮肿,肚脐外凸,眼睛肿胀无法睁大,气喘胸悸,坐卧不安,皮肤无汗,无法排小便,伴有发热、炎症等问题,舌苔发灰,舌胖大,脉浮沉。

提壶揭盖怎么治?用宣通肺气、行水消肿法,一般还考虑发汗。除了肺肾二脏外,还要调脾脏,脾运化、肺行气、肾气化利水,药材有麻黄、桂枝、桔梗、防己、苦杏仁、苏叶、车前子等,典型的药方是五苓散。

五苓散由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组成,解表、健脾、燥湿、宣肺、逐水,是水湿内盛、滞留肠胃的良剂,其它的方剂还有猪苓散、三拗汤合止嗽散、龄甘五味姜辛汤等。

2、逆流挽舟

古人出行坐船是寻常方式,逆流而上是不少见的,有时遭遇漩涡和风浪,船上的人惊慌不定,舟楫险象环生,此时最重要的是赶紧想办法稳定局面,或者靠岸避险,这就是“逆流挽舟”。

逆流挽舟本质是把陷于困境的舟楫稳住,最好能靠岸,中医引申为透邪外出。这种治法历史悠久,最早可见于《伤寒论》,唐宋元明时期有所拓展,而系统总结提炼并正式命名,是清代中医喻嘉言。

逆流挽舟是治什么病的?为什么要用“挽”法?它最初是治痢疾的,过去瘟疫盛行,生活条件简陋,食物容易变质,痢疾很常见。痢疾是外邪入侵,内陷于里,气血失调。该病突出特点是频繁泻下,身体像被逆流冲刷的小船一般,不及时止泻、逐邪会有严重后果。

逆流挽舟本质是将内陷的邪祟,通过疏解法拔出体表,并赶走,这样内生的滞症、泻症也祛除了,核心的治法是“疏解发散”,使邪气反表而出,痢疾就解决了。

逆流挽舟经历代发展,不仅能治痢疾,还拓展到表邪未解、脾虚气陷、表里同病等问题,现代叫慢性结肠炎、胃肠型感冒、秋冬季腹泻等。

调理的药方,经典的是败毒散,由柴胡、前胡、枳壳、羌活、独活、川芎、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等组成,扶正解表,辛散透表,治气虚外感,且益气健脾化湿,另外还有葛根汤、玉屏风散、七味白术散、黄连解毒汤、芍药汤等。

3、补母泻子

母子关系,是通行全球、贯穿古今的最重要的亲缘关系,母亲给予孩子的爱都是无私、足量、长久的,那“补母泻子”是怎么回事?

在中医理论里,有一句话很有名: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出自中医名著《难经》,它是在五行相生基础上,把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关系,比喻成“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简称“补母泻子”,又叫“子母补泻”。

补母泻子最初是针灸上应用很广泛,后来应用到汤剂上来。补母泻子其实包括两个方面:补母+泻子。补母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衡的虚证,补其母脏、母经或母穴,泻子用于母子失调的实证,泻其子脏、子经或子穴。

补母具体治法有5种:

培土生金——当肺金虚弱,补母脏脾土,土可生金,方剂有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

金水相生——当肾水虚弱,补母脏肺金,金能生水,方剂有百合固金汤、生脉饮等。

滋水涵木——当肝火虚弱,补母脏肾水,水可益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金贵肾气丸等。

濡木生火——当心火虚弱,补母脏肝木,木可生火,方剂有右归丸、麦味地黄丸等。

益火补土——当脾土虚弱,补母脏心火,火能益土,方剂有归脾汤、甘麦大枣汤等。

泻子治法也有5种:

泻火清土——当心火实证,泻其子脏脾土,用承气汤方系列、礞石滚痰丸等。

泻火清木——当肝火旺盛,泻其子脏心火,用导赤散、清心莲子饮等。

泻木利水——当肾水泛滥,泻子脏肝木,用五苓散、固经丸等。

宣肺清土——当脾脏亢实,泻子脏肺金,用泻白散、温胆汤等。

清水抑金——当肺金亢盛,泻子脏肾水,用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

补母泻子关键要辨虚实,尤其注意虚实夹杂、补泻结合,还要考虑季节、患者个体等因素。中医有一种治法“泻南补北”,是补母泻子的延伸和拓展。

总之,提壶揭盖、逆流挽舟、补母泻子三大治法,非常考验中医领悟、运用能力,对辨证有很高要求,堪称“不传之秘”,患者用药需遵医嘱,中病即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