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病机病位分析,治则治法辨证,一定离不开“痰”。痰属于“叛变”的津液,在人体只会生乱生事。中医临床对它的研究探讨较多,典型的结论有:
1、六邪之友,六邪是“风寒燥火暑湿”,痰能与六邪任意一种或好几种勾搭串通在一起,使治疗难度加大,治疗病程变长,治疗变数增多。
2、有形无形,痰既有肉眼可见的形态、颜色,又有隐藏在身体内部,背后“捅刀子”的手段,辨证论治不能偏废,否则久治不愈。
3、寒热实证,痰属于实证范畴,可分为寒、热两种形式,不同的表现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而且新旧夹杂。
4、走窜难除,痰在病体会走窜,向上会恶心、耳鸣、头晕,居中会咳喘、呃逆,向下会麻木、水肿,窜入五脏六腑有大量问题。
所以,中医有“痰多生怪病”、“万病不离痰”等论断,治则有“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等,治疗强调一击即中,不拖泥带水。
中医治痰的药、方很多,各有专攻,但名气最大、应用最广、评价最好的,是“二陈汤”,并制成中成药“二陈丸”。
二陈汤,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杰出方剂之一,全方由半夏、乌梅、陈皮、茯苓、生姜、甘草6味药组成,其中半夏和陈皮是化痰理气逐湿的著名药对,而且两个药年份越长越好,所以叫“二陈”,组方就是二陈汤。
二陈汤虽然药材不多,但集化痰、和胃、健脾、燥湿、止咳于一身,相当于把肺、脾两大主脏都照顾到了,药材易得,价格便宜,利于保存,很快打响名声,被誉为“治痰总剂”、“治痰第一方”,学会辨证使用二陈汤,是中医基本功。
而且,二陈汤还有两个“拿手本领”:
一是自身可化裁组合,应对不同的痰饮病症,如逐风痰,加竹沥、胆南星;治寒痰,加细辛、干姜;除热痰,加黄芩;拔食痰,加神曲、莱菔子;消气痰,加厚朴、枳实等。由二陈汤化裁延伸的药方,不少于二三十个。
二是该方能与其它药方配合,治痰症和其它疾病,如配逍遥丸,健脾祛痰疏肝;配四物汤,先化痰再养气血;配桂附地黄丸,化痰同时温通血脉;配血府逐瘀丸,除痰湿化血瘀,等等,用途非常广泛。
这些治法和手段结合在一起,又进一步巩固了二陈汤的“治痰首方”地位。
不过,中医治痰还有更丰富和更灵活的实践,有的中医认为治痰求本,从“肾”入手,兼顾脾、肺、顾护胃气会更好,所以在二陈汤健脾清肺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创立了新的治痰方剂。
这个方剂是“理痰汤”,出自清末民国张锡纯之手,基本考虑是:二陈汤可治痰之标,不能深挖痰之根,从源头解决问题。如果用“烧开水”来形容,痰症比作水烧开,止沸可以减少柴火,或把柴火灭掉,这是二陈汤的作用,而理痰汤出场,则把柴火都撤除,开水很快就凉下来,或者凉水根本没有烧开的机会。
理痰汤由7味药组成,配伍情况如下:
君药1味:生芡实,俗称“鸡头米”,水生植物,补肾名药,堵漏要药,堵哪里的漏洞?膀胱。目的是提高肾处理津液的能力,防止生痰。
臣药2味:半夏、陈皮,这个和二陈汤的意图是一样的,化痰、理气、逐湿,而且可辅助芡实补肾。
佐药4味:黑芝麻、柏子仁、生杭芍、茯苓,润燥、补肾、健脾、利尿、淡渗。
使药1味:陈皮(兼),佐降胃逆,缓和滋腻,行气引经。
方剂思路是固肾,补肾元,提升运化水液,闭藏津液能力,把“生痰之本”看住,而且把注入膀胱的痰饮变为小便清除,全身轻松,同时行气健脾、燥湿、补益脾肺二脏,三管齐下,痰饮可除。
实际上,理痰汤可看成是二陈汤的衍生方,青出于蓝胜于蓝。芡实补肾固本堵漏,半夏化痰,陈皮理气并导引痰湿向下,黑芝麻、柏子仁润肠,杭白芍和茯苓利尿,痰湿就从身体排掉了。
适用理痰汤的辨证,主要是舌苔厚腻泛白,舌边有鼓胀或舌边有裂纹,面色枯荣,面部爱出油,喉咙时常有异物感,腰酸乏力,怕冷畏寒,口渴但又不喜欢喝水,这是痰根未除的典型表现,很多患者是病情较重了才就医,所以用二陈汤效果不好,不久又复发了,理痰汤就能解决问题。
总之,理痰汤补肾化痰+健脾化痰+燥湿化痰+润肠通便,对挖痰根、除痰湿效果更好,但临床需要辨证用药,遵医嘱使用。
哇.中医好历害的方剂。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找存在合理理由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andy、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用户13xxx92、雪尘、390155483、用户70xxx16、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当然啦。中医这种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的的心态是如何来的 难道中医们小时候生病啦 中医们父母开心的开酒庆祝才导致中医们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