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失枪围村搜查,一地主拉住翻译:给你300大洋就说你们弄丢的

青史如烟 2023-02-24 19:46:33

1942年7月12日,临近天黑之时,春城乡玉真桥村(现句容市春城镇玉真桥村)闯入了一队日伪军。

这支日伪军总共有百十来人,当天这帮人在茅山附近扫荡之后,归来途经玉真桥村之时,天已渐黑。考虑到此时距离宝埝(现镇江市宝堰镇)据点尚有一段距离,为首的日军小队长谨慎起见,随后便下令部队,当晚全部进入玉真桥村村内休整,待明天一早再回据点之内。

随后,这帮扛着三八大盖枪的日伪军便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村内民户家中,众人要吃要喝要住所,还在村子周围设立了岗哨警戒。

日伪军众走了一天,人困马乏,吃饱喝足之后便早早地睡下了。

当晚,村内寂静无声,一众日伪军进来,让村内民户们既压抑又恐惧,每户人家都紧闭着自家的房门,生怕睡在隔壁的这些日伪军们暴起伤人。

然而,临近半夜之时,村东头一户人家的院门,却悄悄地闪开了一条缝......

王根喜从院门内悄悄闪出,当晚日伪军进村之时,王根喜和其他村民一样,躲在家里没有出来。

不过,当他从院门门缝里,看到外面敌人身上背着的那些步枪之后,他就当即决定了——今晚无论如何,也要出来干一把大的。

王根喜是宋家庄游击队小组的成员,他们这支游击队总共有七个人,整个游击队里面只有两把汉阳造长枪。作为其中一位持有枪支的“精英”队员,王根喜却丝毫高兴不起来。

他手里的这把汉阳造已经有些年头了,枪栓拉动时好时坏,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上次游击队中途埋伏截击一个汉奸,王根喜负责阻拦对方逃跑。他的枪法虽然不错,但无奈手中的这把枪不给力,明明能够一枪击中对方,却因为枪的问题,迟迟开不了火。最终,众人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从沟壑田埂之间落荒而逃,眼看着功败垂成。

得设法搞条好枪,可从哪儿能搞得到呢?组织那边本身枪支弹药也很匮乏,是不用想了,唯一能够指望的,便是敌人这边了。

当天,这队日伪军入驻村内之时,王根喜便将主意,打到了对方的身上。

夜色凄迷,王根喜借着夜色的掩护,沿着村内的沟壑谷地,悄悄摸到了村口附近的小河坎处。借着月色微光,王根喜看到,不远处正站着一个持枪的伪军。

就是他了。

王根喜兴奋地抓着身边的杂草叶子,伏低身子,慢慢靠近对方,随后缩身在附近的草丛之中,一动不动、静静地盯着那名伪军哨兵。

他在等一个最佳的拿枪时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王根喜如同一块草丛中的石头,纹丝不动地隐匿在暗夜之中。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只见那名伪军哨兵把枪靠在旁边的土埂之上,随后向前走了两步,解开裤子便开始小便起来。

“等的就是这个时候!”

只见王根喜猛地弓起身子,随后匍匐着爬上前去,迅速、悄无声息地将那把枪拖拿了过来。

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也就是眨眼的功夫,枪就到手了。

拿到枪的王根喜没有做丝毫的停留,随即借着草丛的掩护,弯腰迅速离开。

当晚,王根喜一路小跑,跑回了自家的院内,随后轻轻关上院门,将枪藏在东墙角的草垛之下后,悄悄阖上了屋门,随后便坦然睡下了。

他这边拿到枪,心里是美了,可丢枪的那名伪军可就惨了。当他系上裤子,弯腰去摸枪的时候,手捞了个空。

“嗯?”这名伪军最初想到的是自己可能走得远了,或许是枪倒在草丛里了,然而,当他搜遍附近所有的草丛之后,他的身子便不由地瑟瑟发抖起来。

枪丢了,而且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丢的!刚才有个人,一直躲在自己的身边。

惊恐万分的伪军哨兵当即跑回村内,随后便磕磕巴巴地将丢枪的过程,向日伪军头目报告了上去。

日伪军头目听罢之后,也是相当震惊,没有想到,在这个不起眼的村子之内,竟然藏有抗日分子,而且对方胆大包天,竟敢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偷枪。

当晚,日伪军头目紧急下令站岗改为双岗,派人封锁住村子,只等天一亮,便立围村搜枪,哪怕掘地三尺,也要将那个偷枪的人找出来……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所有的村民便被破门而入的日伪军,强行驱赶到了村中的打谷场上。

日军小队长瞪着眼睛,手扶东洋刀,身后架起了三架机枪,枪口正对着站在场内的村民们。

“昨天,太君在你们村里丢了一杆枪,你们知道是谁偷的,交代出来的话,万事皆休。倘若窝藏、协助歹人,那你们村儿可就要吃苦头了。”

日军小队长身旁的那个胖翻译,站在场前,趾高气昂地吆喝着,下面的村民,一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心里虽然暗自叫好、解气,脸上却纷纷流露出担忧、恐惧的神情。

“说吧,说吧,说出来,对大家都好。”那胖翻译走进人群之中,故作为人着想的样子。

他这边游说着,另一旁的日军也没有歇着,开始一个个拉出村民进行拷问,凄厉的惨叫声顿时响彻在村子的上空。

人群中的王根喜捏了捏手指,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窃枪行为,竟会连累了整个村子,此时看着村民因为自己收到连累,他摩挲着手掌,心中做着激烈的斗争。

站出来,必然是个死,不站出来,老百姓要遭殃。就在王根系咬了咬牙,准备站出来的时候,人群中的那名旁翻译,突然大声喊道:

“太君,好像搞错了。”

只见那名翻译对日军小队长一通耳语之后,随后便让所有伪军集合点起了名字。

“张顺良?”

“张顺良?!”

翻译站在伪军队伍前开始一个一个地点名,当点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却始终无人应答,那名旁翻译随即扭头对日军小队长说道:

“太君,你看就是少了这个人,肯定是他昨晚把枪偷走当逃兵去了。”

日军小队长一看,还真是少了一个伪军,又见一众村民怎么拷打也吐不出来任何消息,自家士兵逃跑的丑事儿,确实也不想让村民们看笑话。

随后,日军小队长便挥了挥手,让众人各自离开了。

当时的王根喜已经做好了牺牲自我、保全村民的准备,就在自己临踏出的前一刻,没有想到事情竟会峰回路转,村民最终化险为夷。当天,对于这件事儿,他是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王根喜才得知了事情的缘由。

当天,日军架起了机枪,所有人都惴惴不安,感到大祸临头的时候,村内的地主“顾老太”顾三妮悄悄拉住了经过身边的旁翻译。

“长官,求你给皇军说说好话,就说你们自己昨晚跑了一个人,那人把枪给偷走了,免了大伙儿受罪吧。”顾三妮轻轻地央求道:“明天我让人给你送三百块大洋,如果说话不算数,你带人砸了我的家。”

“三百块大洋?”那个胖翻译一听,不由打了个激灵,眼睛顿时眯了起来,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深深地看了眼旁边的老太太,挂起一脸奸笑地应道:“那我就帮你们一次,但你可别事后赖账耍滑。”

随后,这名胖翻译便过去给日军小队长说,队里有个伪军不见了,估计是他逃跑把枪拿走了。这翻译整天跟着日军小队长,不仅作威作福,同时还对日军小队长的情况很是了解。

他知道,每次出来扫荡,对方对出动了多少日军,这个小队长是最清楚的,但对于协同的那些伪军数目,却比较模糊,多说一个少报一个,也没什么问题。

随后,翻译便编出了一个“张顺良”的名字,集合伪军队伍点名,因为这次执行扫荡任务的伪军,也是从伪警局、伪地方部队拼凑出来的杂牌,他说得这个名字,虽然大家也没听过,但彼此都认为,哦那是别的兄弟单位里的人。

因此,这事儿还真被这个胖翻译给糊弄过去了。闹了半天,原来是自己队伍里出了逃兵,日军小队长摇了摇头,随后挥了挥手,让村内的百姓们散了。

一场本来难以化解的危局,最终消于弥形。

1951年,顾老太病重离世,王根喜一身重孝出现在对方的葬礼之上,当天的他不停地感慨道:

“我还欠了顾老太太一条命哩。”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216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材料:《句容文史资料》,成有寿口述

1 阅读: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