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我使用三星Galaxy S22 Ultra的Spen功能,临摹了明代才子王达所著并亲书的小楷《九龙山居记》。这一过程不仅让我感受到王达书法的精妙,也让我对这位明代才子的生平与命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借此机会,我想在《今日头条》上分享我的临摹体验,并探讨王达的艺术成就及其悲剧性的人生结局。

原贴
一、王达的艺术成就与文人地位
王达(1350—1407年),字达善,号耐轩居士,江苏无锡人,是明代初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词人。他与浦源、王绂并称“锡山三杰”,又与解缙、王洪、王璲、王偁并称为“东南五才子”。王达的书法以小楷见长,其代表作《九龙山居记》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被誉为明代书法的经典之作。

王达不仅在书法上造诣极高,还擅长绘画和诗词创作。他的诗作《送人从军》流传甚广,展现了其文学才华:
烟浦绿迢迢,离人酒易消。
路分京口树,帆度月中潮。
夜静闻清柝,风寒试照貂。
汉家方讨虏,好事霍嫖姚。

作为明成祖朱棣时期的翰林编修,王达曾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并受命草拟继位诏书,一度深受朱棣赏识。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才子却在盛年之际选择吞服银屑自杀,令人唏嘘不已。

二、王达的悲剧结局:吞服银屑自杀
王达的死亡是明代文人悲剧的缩影。公元1407年,明成祖朱棣在一次召见中向王达提出了一个敏感的问题:“你认为建文帝有何过失?”王达如实回答:“建文帝本可成为好皇帝,但其辅佐大臣不佳。”这一回答本意是劝谏朱棣“亲贤臣、远小人”,却因触及朱棣的忌讳而被误解。

朱棣性格乖戾,当即以生僻字考问王达,试图羞辱他。王达虽答对大部分,却因未能完全答对而遭到朱棣的嘲讽:“你不是大才子吗?还有你不认识的字?”这一事件让王达深感惶恐,担心自己会因言获罪,甚至牵连家人。当晚,他选择吞服银屑自杀,年仅57岁。

三、王达之死的深层原因
王达的悲剧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政治环境的严苛:明代初期,朱元璋和朱棣为巩固皇权,对文人实行高压政策。文人稍有不慎便可能招致祸端,王达的直言触怒了朱棣,成为其悲剧的导火索。

2. 文人性格的敏感:王达生性淡泊耿直,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缺乏足够的警惕。他的才华与正直在复杂的官场中显得格格不入。

3. 家庭与精神压力:王达的家庭可能遭遇了变故,加之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最终选择以极端方式结束生命。

四、临摹《九龙山居记》的艺术体验
使用三星S22U的Spen临摹王达的《九龙山居记》,让我深刻感受到其书法的精妙。Spen的精准触控和压感功能,完美还原了小楷的细腻笔触。王达的书法工整流畅,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临摹过程中,我仿佛与王达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的书法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其内心世界的写照。通过临摹,我不仅领略了王达的艺术魅力,也对他的人生悲剧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五、王达之死的反思与启示
王达的悲剧提醒我们,才华与正直并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在明代高压的政治氛围中,文人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才能自保。王达的直言虽出于善意,却因未能洞察朱棣的心理而招致祸端。

此外,王达的死亡也让我们思考语言的力量。在特定的环境中,一句话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懂得说话的艺术,有时比完成一件难事更为重要。
王达的一生是才华与悲剧的交织。他的艺术成就令人钦佩,但他的结局却令人唏嘘。通过临摹《九龙山居记》,我不仅感受到了王达书法的精妙,也对他的人生经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更多人了解王达的艺术与人生,也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思考历史与人性中的复杂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