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原来是2000年前,新疆人佩戴的袖章?不神奇

路生观史 2023-06-04 11:27:08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竟是新疆人的袖章?根本没有传说的那么神奇

提要:我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不过是汉代西域人民佩戴的袖章。

1995年10月,中国—日本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墓地上进行例行考古挖掘,然而几个月来,他们在尼雅遗址上的挖掘一直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就在失望中,考古人员挖开了一座古墓。这是一个两人合葬墓。合葬的两人身上穿着许多衣物,最显眼的是,其中一具尸体的右臂上绑着一个色彩鲜艳的织锦。织锦色彩绚烂,文字激扬,纹样诡秘,意蕴神奇,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没有经过太多的辨认,考古人员就看出织锦上织的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为汉代织锦护臂,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它把天文、史实和古人的阴阳五行观念等巧妙融为一体,并且出现在远离中原的尼雅遗址,证实了国家治理和统辖西域、开发建设西域的历史,深刻揭示了汉朝开拓西域后丝绸之路经济文化的繁荣历史脉络,说明了当时西域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和向往,实证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也侧面反映出各民族在两千年前就进行了深度交流交融,亦生动展示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和特殊魅力。

然而,因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蕴含的五行观念,被一些人说得神乎其神,神到了让人无法破解的程度。对此,我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不过是汉代西域人民佩戴的袖章。

先说护臂是什么东西?我们现在把它当体育用品。它的作用是保持手臂温度和肌肉的紧度,温度是确保手臂的能量不易流失,紧度是使肌肉保持一种适应剧烈运动的状态不容易拉伤手臂肌肉或者抽筋。但是,作为文物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一定不是用来保暖的,因为它的长度与宽度实在是太有限了——长18.5厘米,宽12.5厘米。这样的尺度对于手臂的保暖作用实在是太有限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们对这件文物的整体详细描述:

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为面料,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3条残断。织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看过这段文字,难道您不会问吗?为什么要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显然是系在胳膊上的。系在胳膊就是护臂了吗?我们认为显然不是,或者说不一定是,因为它让我们想到了这样一件物什——袖章。现代社会,袖章是指套在袖子上表示身份或职务的标志。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军队都以袖章作为军人军衔和所属军种、兵种、专业兵及勤务的识别标志。目前,广义上的袖章,已经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执勤、卫生、丧事等等。在不同的情况下,袖章上所标示的文字图案不同以示区别。

那么,古代的人玩这个东西吗?答案是一定的。不过那时候叫臂镫,也叫臂章。之所以叫它镫,是因为它有些像马镫,被连接的底部是块状的,如果戴在胳膊上,就像是被系了绳子的臂章、袖章。

臂镫,上臂环形套首饰,特别适合上臂圆润纤细的女性,能够展现女性饱满圆润的上臂魅力。西汉以后,佩戴袖章之风盛行。臂章有很多种款式,有些可以自由伸缩。这个臂章可以根据手臂的粗细来调节臂章的大小。中国古代一种女性首饰。当然,它肯定可以是金属的。魏晋·繁钦《定情诗》: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说的就是这东西,两个胳膊上都要戴上这东西,被当成了定情的礼物。

今天,人们戴袖章,一般都戴在左手臂膀处,以示它的某种神圣性。尽管一些人佩戴袖章的方法五花八门:有的把袖章对折,然后别在衬衫左手的袖口上,更有甚者,直接把袖章的反面对折了别上去,成了一块红布。也有人把袖章别在了腰部,成了一个“腰牌”。但我们要说的是袖章是责任的象征,因此,佩戴者应认真对待,用正规的方式把袖章佩戴好。我们认真地看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出土时的照片,逝者就是将它佩戴左手臂膀处的,这当然也有某种“神圣”的意味。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已经死的人,带这么个东西,他是想要干什么呢?而给他佩戴这种臂章、袖章的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他们是想要表达什么呢?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字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一句话,就是五星出东方利于中国出兵,中国出兵会在吉祥的天象里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今天的考古学家认为,中国古代关注天象的历史和中国文明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由于在古代中国星占学和历法天文学是由皇家史官专门掌管,而且王朝对历法和天象拥有着绝对的解释权,私自论及秘密的“天文历算”者是要处以极刑的,所以,能够使用这些星占用辞,并且敢将其作为织锦上的一句吉祥语,明示了这件织锦是皇家官府(织室)专门织造的。事实也是这样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不可能被一般人佩戴,这就说明死者及其家人不是一般地位的人,最起码也应该是西域某国的王室成员,甚至是国王、王后。

尼雅遗址为两汉魏晋时期精绝国遗址。中心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区域,距民丰县城100多千米。遗址范围呈沙漠地貌,遗址建筑皆为沙丘覆盖,因此被称为“东方庞贝”。在漫漫黄沙里,“精绝”成了一个让某些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富有想象力的名称,它使这些人的思绪很自然地回到了遥远而神秘的古代,并称“精绝”就是精气绝尽了,所以也便成了“鬼吹灯”之地。这些牵强附会的想象丰富了一些富有想象力的作家的文字,让一些相信“鬼吹灯”的读者成了他们的追随者。我们要说的是,虽然“精绝”这个语辞还找不到确切的语源,它是突然间一下子就出现在汉语文史书里的。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著的《汉书·西域传》里最早记录了它作为国名的名字,但是,人们也可以这么理解——精绝者,精妙绝伦也。

精妙绝伦在什么地方?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你想想一个西域邦国的王室成员甚至国王、王后把它戴在左手臂膀处,近于神圣地告诉人们——他们是热爱中国的,那是他们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心——当时,西域因为小国众多,相互间打打杀杀,他们渴望中国中原王朝的势力能够介入西域,为西域带和平并维护西域和平——“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就是他们的臂章、袖章,就是他们的心语、他们的梦想!

话说到这份上,另一样被某些专家遮遮掩掩的文物也应该光明正大地出世了——与“五星”织锦制品同时还出土了一件“诛南羌”织锦残片,是从与“五星”锦相同的锦料上裁剪下来的一部分。为此,有些人将“诛南羌”(有人说是“讨南羌”)与公元前61年赵充国平西羌之战联系在了一起,先不说“南羌”和“西羌”的区别,就地方而言,就八竿子打不着——当年四月,汉宣帝正式遣后将军赵充国率骑兵万余人前往镇压西羌叛乱。赵充国兵抵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后,西渡黄河,率军乘夜推进至落都(今青海乐都),见羌人未守险,遂西至都尉府(治临羌县,今青海湟源东南),修筑垒壁,安营扎寨。羌军多次挑战,汉军坚守不出。赵充国采用恩威并举方略,招降罕、开羌及其他被先零胁迫的羌人种落,瓦解羌军。一个在新疆和田,一个在甘肃兰州和青海湟源,差了2000公里,太远!

要知道,新疆人尤其是和田人到现在还把昆仑山叫南山,而在精绝国那个时候,昆仑山上生活的羌人是被称作南羌的。南羌人常常走出昆仑山侵扰精绝国等众多西域小国的生活,而精绝国的人希望中原王朝的军队能够敲打敲打他们几下子,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考古学家通过对具体史实的研究和图案的缀合分析表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文可以连续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文字押韵工整。纹样风格酷似“五星”织锦的另一块织锦(现藏于英国)上织有“琦玮并出,中国大昌,四夷服诛,南羌乐安定,与天无疆”,二者内容相似,年代也应近同,可以佐证和对读。

织文意思是说,五星同时见于东方,利于中原王朝征讨南羌的军事行动,表示此次伐羌必得成功。织文叙事的中心为“诛南羌”,其中心思想和基本落脚点在于“四夷服”,即四裔安定天下太平,这也是“利中国”的深层次含义和真正内涵所在。通观全文,其基本立意是以天降祥瑞之兆利于中国寓意吉瑞和吉兆,是中央王朝祝祈讨羌行动的顺遂和四夷臣服,以期“与天无极”,系祈寄祥瑞之词。

这就是臂章或者袖章表达,也是逝者的心迹。还有什么要说的呢?它——“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就这么个意思——中国西域人民向往并热爱中国中原文明,他们希望西域和平统一,中国是一个强大的中国——它——没有什么神秘的。但是,它——“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所要表达的“中国心”,足以使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依然泪流满面。谢谢大家,有个两千年前的西域人正佩戴袖章朝我们款款而来,他不是来执法或者给我们罚款的,他还在向我们宣传他是爱国的、爱中国的。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