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下旬,蒋介石调集11个整编师32个旅近30万兵力再次向沂蒙山区进犯,妄图和华野在鲁中一带决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图谋并策应刘邓大军主力挺进大别山,西柏坡要求华野多路出击,将国军牵制在山东战场,以减轻中野挺进大别山的压力。根据这个要求,华野在7月进行了分兵。
具体部署为:叶飞、陶勇率领1纵和4纵组成左路兵团,越过临蒙公路后向鲁南挺进;陈士榘、唐亮率领第3、第8和第9三个纵队组成右路兵团直插鲁西,攻击泰安、曲阜;陈毅和粟裕率领第2、第6、第7和第9四个纵队外加特种兵纵队一部留在内线寻找战机。
分兵之初,左路兵团和右路兵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叶飞和陶勇率部在费县歼敌6000余人,并乘胜收复了峄县和枣庄;陈士榘唐亮率部攻克了泰安和大汶口,率部向宁阳、曲阜前进。华野的左路兵团和右路兵团攻势迅猛,对兖州和徐州构成了直接威胁。
为了确保兖州和徐州这两个战略要地,蒋介石从鲁中前线抽调了七个整编师回援。这样一来,留在鲁中的国军部队就只剩下四个整编师了,分别是王凌云的整编第9师、胡琏的整编第11师、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和黄国梁的整编第64师。而且这四个整编师彼此并未靠拢,这就给粟裕各个击破提供了机会。
粟裕决心拿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开刀。孟良崮战役期间,黄百韬拼命救援张灵甫,差点让粟裕的歼敌计划功亏一篑。这次有了机会,粟裕决心吃掉这个老对手。而且黄百韬是杂牌出身的将领,国军又有见死不救的陋习,他若被华野围攻的话,其他国军将领大概率是不会救援的。
黄百韬率领的整编第25师虽然有一定的战斗力,但毕竟是杂牌部队,武器装备主要以日械为主。粟裕手握四个纵队的兵力,只要能将黄百韬围住,就可以吃掉他。不料黄百韬的警惕性极高,粟裕的攻击部署刚刚展开,他便率部和黄国梁聚拢到了一起。此时如果仍要强攻的话,华野4个纵队很难吃掉敌人两个整编师。
无奈之下,粟裕只得重新寻找作战目标。此时国军在鲁中一带还有另外两个整编师,王凌云的整编第9师距离较远,华野打他需要长途奔袭,作战计划容易暴露;胡琏的整编第11师驻在南麻,和华野部队集结地沂水县很近。而且整编第11师态势孤立,和其他三个整编师有着几天的路程,这就给华野歼敌提供了时间。
但胡琏的整编第11师并不好打,他也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全副美械装备,战斗力极强。胡琏进驻南麻之后,就意识到了自己处境不妙,为了自保,他下令部队修建了密密麻麻的防御工事,并扫清了射界。孟良崮战役的时候,粟裕集中了华野全力,其中四个纵队阻援,5个纵队攻坚,这才吃掉了张灵甫。
现在粟裕手中只有四个纵队的兵力,如果攻击胡琏的话,至少要安排一个纵队阻援,这样一来,攻坚的就只有三个纵队了。要靠三个纵队吃掉有牢固防御工事的整编第11师,难度不小。华野成立后,先后取得了宿北战役、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等战役战斗的胜利,连战连捷,一些指战员因此产生了乐观和骄傲的心理。
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一些纵队司令开始主动请战,并得到了华野一些大佬的支持。虽然粟裕认为此时要强攻有牢固防御工事的整编第11师,自己手中的兵力有点薄弱。但在胜利情绪的鼓舞下,再加上众人的积极请战,因此最终下定了南麻战役的决心。1947年7月17日,南麻战役正式打响。
粟裕以第2、第6和第9三个纵队进攻南麻,7纵在地方部队的配合下负责阻援。战斗打响后不久,本来晴空万里的天空突然下了瓢泼大雨,而且越下越大。在泥泞的道路上,华野的炮车根本上不来,一些炸药包也因为受潮失效。没了炮火的支援,华野进攻部队在攻打敌军的子母堡时遇到了很大的阻击。
经过三天三夜的苦战,2纵、6纵和9纵终于逼近了敌人的核心阵地。眼看自己就要步张灵甫的后尘,胡琏心急如麻,一个劲地向蒋介石求援。胡琏是蒋介石的嫡系爱将,整编第11师也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如果再被消灭的话,国军的士气将受到沉重的打击。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蒋介石严令各部迅速向南麻增援。这次又是黄百韬最卖力,他率部昼夜兼程,一路冲破7纵的阻拦,出现在了华野攻击部队的后方。为了避免陷入被敌人前后夹击的险境,粟裕只得下令撤退。之后华野又在临朐围攻李弥的整编第8师,结果也没打好。
南麻临朐战役,华野歼敌一万多,自身伤亡两万多,得不偿失,而且战役目标也未能实现。与此同时,叶飞陶勇进攻滕县失利,陈士榘唐亮进攻汶上和济宁失利,短时间内,华野等于连打了5场败仗。这下不少人都有了意见,并把矛头对准了粟裕。在华东局召开的会议上,粟裕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并主动承担了战役失利的责任。
按理来说,滕县、汶上和济宁这三场败仗,都不是粟裕指挥的,他也不用为此负责,但粟裕还是主动承担了责任。虽然如此,不少人还是对他提出了批评,谭老板更是在会议上直言:“粟裕同志缺乏大局意识,缺乏远见,急于打大仗,打大胜仗,往往在战略上只看出去一步两步,轻敌躁进,盲目乐观,我们现在不得不对你进行帮助!”
陈毅也对华野近期的表现不满,说七月打了8仗,输了5仗。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上纲上线,提出了对粟裕进行处分的建议。华东局常委张鼎丞对此很不赞同,他说:“仗没有打好,几仗下来减员5万,这是事实。但7月分兵是否太仓促了一些?导致我们兵力分散。既然7月分兵是集体决定的,集体也是否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呢?粟裕同志的检讨,我认为很好。但板子不能光打在他一个人的身上!”
张云逸随后发言,他说道:“仗打输了,指挥员有责任,但要因此就处分粟裕同志,我认为是瞎胡闹。我没有见过东北局、中原局、华北局因为仗打输了,就去处分林刘聂……。”因为张鼎丞和张云逸等同志的不同意见,会议未能形成决议。只是在会后将会议纪录原文发送中央,请求中央定夺。
毛主席对粟裕十分了解,也极为欣赏,他认为南麻临朐战役的失利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不能把责任都归结到粟裕一人身上。因此他很快就回电说“华东局并转粟裕同志:几仗未打好并不要紧,整个形势仍是好的。请安心工作,鼓励士气,以利再战!”看完毛主席的回电后,陈毅当日即原文转发给粟裕,并另附一份电文:最近几仗,事前我也无预见。事中亦无匡救,事后应共同负责,故力取教训以便再战!
陈毅的这份电文等于和粟裕一起承担了南麻临朐战役失利的责任。此时华东局的饶书记也给粟裕去电说:20年革命战争中,你对党、对人民贡献很大。近两月来的战斗,虽未能如五月以前那样伟大胜利,却给敌以强大杀伤。近月来伤亡较大,主观上可能有些缺点,但也有客观原因。只要善于研究经验定能取得更大的胜利。自74师歼灭后,你头晕病,久未痊愈,我们甚为怀念,望珍重。
饶书记对粟裕也极为赏识和支持,不仅没有因为南麻临朐战役的失利对他进行批评,还对他进行了宽慰,并挂念他的头疼病。这几位大佬表态后,再没有人要求对粟裕进行处分了。之后粟裕越打越好,先后取得了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的胜利,并在淮海决战中以60万大破国军80万,创造了战争史的一个奇迹,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以苏中七战七捷的传奇,我感觉七月分兵,粟裕是可以预见结局的。 苏中驳了军委出外线的命令,是因为粟裕在苏中还有一些话语权。到华东野战军时,粟裕的话语权、影响力小很多,很多事就不可控。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军委直接放手粟裕去秀操作的原因。
才来鲁 对鲁作战的地理天气人文了解 要允许有过渡期
黄百韬真是国军第一猛将
标题是张云逸…落尾是饶漱石……编者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