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内陆地区的人生活的是比较安逸的,比如湖南、湖北、河南、重庆、四川这些地方的朋友,往往会把沿海地区的台风想象成风雨中的浪漫,把内蒙古等地的沙尘暴想象成《西游记》妖怪来了的景象。
比如黄风怪的出场就很震撼人心,《西游记》里往往是这样形容的,一时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妖怪走后,留下大片的狼藉,和灰头土脸的百姓。
但看书的人一般都会把自己幻想成是那个给人间留下无数灾难,大家又拿他没办法的黄风怪,绝对不会想自己是黄沙漫天里遭遇生态灾难的老百姓。
说起内蒙古的沙尘暴,真的比《红海行动》都要刺激生猛,记得小时候,每年的3-5月份,沙尘暴就会如期而来。
每一次来是大风呼啸,学校停课,白天我们都要点灯,漫天的黄沙刮过以后,院落墙角堆积的沙尘呈现出沙漠样的斜坡,踩着沙尘轻易的上了自家的房顶。
小时候我特别奇怪,为什么沙尘暴每年3月份到五月份最厉害呢?
后来我想明白了,二月份之前,天气还很冷,土地还处于冻土状态,覆盖着没有融化的积雪,风来的再生猛,也只能形成「白毛风」,而不是沙尘暴,不过白毛风也挺厉害的,百米之内看不到人影和车辆,雪粒打在脸上和沙子一样很疼。同样也是,风雪过后,刮来的积雪也能轻易上了自家的房顶。
三月份,春天来了,积雪融化,日子还能好那么几天,一旦日照强烈起来,土地不在湿润,成群的牛羊日复一日踩踏着脚下的草地,草场的植被还没有开始生长就被破坏,猛烈的冷风再次光临的时候,就是沙尘暴每年准时报到的时节。
这样的情况一直会持续到五月份,几乎十天半个月就来一场沙尘暴,一直要等到五月下旬,蒙古高原终于迎来几场雨,土地渐渐湿润,草长莺飞,大地有了绿色,城市里开始停了暖气,农村的火炉烟筒摘除,肆虐了整个春天的沙尘暴渐渐开始退去。
内蒙古最猛烈的一次沙尘暴发生在1993年,据说那次飞沙扬尘高达700米,试想一下,海啸升腾起的巨浪差不多是100米,滚滚而来的场面已经够吓人的了,当升腾起700米的沙暴,就像传说中的怪兽要把人间吞没一样。据说那次沙尘暴直接横扫了华北地区72个县,所过之处,牛羊吹散、防护栏搞垮,警告了人类一番潇洒而去。
到了1998年,内蒙古又来了一场特别有个性的沙尘暴,据说这次沙尘暴饶了地球一圈,从内蒙古发源开始掠过华北平原,但并没有消失,而是去了美国阿拉斯加,呼啸了一番之后并不满意,威力尚存,又去了趟加利福尼亚,让美国人领教了来自中国来沙尘暴的厉害,足足让他们过了四天暗无天日的生活,那次真把美国佬吓惨了。
还有一次我的印象很深,那是2001年的五一劳动节,当时这个假期是要放五天假期的,各大商场都备足了商品打算发个小财,普通老百姓也预备好了钱袋子准备买买买的时候,一场沙尘暴光临了呼和浩特,整整三天人们都不敢出远门,老老实实躲在家里看电视。
那场沙尘暴搞的商家们灰头土脸的没赚到什么钱,老百姓也没过好节,除了没去买买买,也没敢出去玩,家里憋了好几天,等到沙尘暴小了一些的时候,假期已经结束了。
还有一次让我是2006年,那时候我已经来到了北京,能记住的就是这场沙尘暴和北京的房价,当然了还有我的工资水平,那时候北京五环外房价还在五六千左右徘徊。当时,好一点的纸媒和互联网从业人员工资已经普遍上万的薪水,像我们这种不怎么样的纸媒从业人员一个月工资也能买一平米的房子,正当同事们在讨论房子的时候,一场沙尘暴不期而遇,搞的我几个南方的同事都吓坏了,见过老天爷天下雨,没见过老天爷下尘土的,那次的沙尘暴并没有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前奏,而是犹如一场大雨之后,人们发现楼房被沙尘裹了一身外衣,车被裹了一层外衣,马路被裹了一层外衣,然后整个城市被330000吨尘土裹上了一层外衣。
这次事件让我几个打算买房的同事立刻改变了主意,想起了他们故乡的山清水秀,迅速改变了计划,打算回老家买房了。
可以说那场沙尘暴毁掉了我至少两个同事跨过五百万资产门槛的机会。
很多人都觉得,这样恐怖的天气绝对还会来的,但事实上,在2006年降下那场33万吨沙尘之后,沙老弟就不怎么来了,当时我想,大概是这几年的风沙治理有了成效,新闻媒体经常看到北京各大机构积极去内蒙古治理风沙,种树种柠条,草场也开始退耕还林,牧场开始轮着休养生息,反正,从2006年开始,沙尘暴就很少光顾京城了。
专家给出的数据是:“最近10年,由于人为治理和气候因素的共同作用,沙源地局部环境有所改善。公众熟知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的国家治理工程,再比如我国在2002年到2012年,已经投入超过400亿元用于治理京津冀地区的风沙源。”
气象专家也得出了一个结论:近几十年,我国沙尘暴明显减少,北方沙尘暴日数减少幅度尤其显著,平均每10年减少0.9天。2001年后每年沙尘暴日数不足2天,2011年后则骤降至1天以下。
时间到了2008年,另一个被沙尘暴更可怕的家伙开始光顾北京城,这就是雾霾。
如果说沙尘暴每年只来那么几次的话,雾霾几乎是动不动就要来,不分四季,今天是晴天明天就可能是雾霾,一来就不走,盘旋几天才等风来,缓缓而去。
如果说,沙尘暴像一瓶烈酒,痛快大醉一场醒来以后又是晴空朗日,雾霾则是一瓶后劲十足的红酒,昏昏沉沉,长醉不醒,好几天都是日月无光,身心疲惫。
有一种观点说人类种了树,挡住了沙尘,,如植物固沙、工程固沙、化学固沙、水资源调控等,也挡住了风,所以雾霾来了,沙尘暴少了。
其实,这个结果并不成立,雾霾的主要原因还是环境污染,尾气排放这些城市病,和沙尘暴的降低没有必然的联系。
沙尘暴不怎么来的原因是和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关系。
这几年北极冰川融化,生活在那里的北极熊瘦的像个猴子似得已经好几年了,冰川在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温度的上升,导致北极熊觅食困难成倍增加。这几年,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温暖的上升,雨水增多,大风天气发生的几率就明显减少,这就是沙尘暴起不来的原因,和雾霾这个「现代城市病」来说,绝对是两回事,反而是因为气候变暖,大风天气在减少,雾霾已出现就好几天不走,也是因为气候的原因。
不过,现在的沙尘暴对内蒙来说,也是会遭遇到,2018年3月,呼和浩特要比往常暖和了一点,很久没有来的沙尘暴再次光顾了老地方,只是,比十几年前的威力要弱了很多,那种遮天蔽日,恨不得让城市连根拔起的景象已经是人们记忆中的片段了。
随着威力的减弱,它比之前带给人恐怖的一面多了几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