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入侵,慈禧从山西逃至西安,回京时怎么走河南?

风长眼量 2025-03-29 17:06:04

1900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弃城而去,经山西逃往西安。第二年,在和洋人议和成功后,慈禧一行才启程回京。不过慈禧回京之路是经河南、河北,而非沿着山西原路返回。

慈禧令李鸿章代表清廷与洋人议和,原则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901年(辛丑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9月7日,庆亲王奕劻和直隶总督李鸿章代表清朝,与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俄国、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等十一国的代表,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

图-慈禧来回路线

条约规定: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2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派兵保护,禁止中国人居住;禁止中国人成立反帝性质的组织,严惩参与义和团运动的官员,对镇压义和团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居六部之首。

李鸿章一生总共签订了三十多个条约,《辛丑条约》是最后一个,在慈禧回京师前,他就去世了。

条约签订后,慈禧和光绪也就要回北京了,此前逃跑称为“两宫西狩”,这次回去称为“两宫回銮”。

图-两宫西狩

慈禧从京师出逃至西安的大致路线为:京师直隶-河北宣化(张家口)-山西大同-太原-平阳(临汾)-陕西潼关-西安。即先出居庸关,翻越太行山,沿山西的一串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南下,再渡过黄河,溯渭水西进至西安。

慈禧回京的路线和来时不同,先向东至河南,再往北经河北至京师,大致为:西安-潼关-河南洛阳-郑州-开封-河北邯郸-正定(石家庄)-保定-北京。慈禧回京没有原路返回,大概有这几个原因。

图-两宫回銮

首先是走山西要翻越太行山,地形复杂,路途险恶,跋山涉水,车马劳顿;走河南、河北,则一马平川,舒适多了。第二是慈禧原本用拳民对付洋人,转头就把拳民卖了,对他们大开杀戒,而太行山上的拳民,令慈禧胆寒。第三是方便搜刮民脂民膏,河南位置居中,水陆交通便利,有利各地进献,慈禧车队中有二千余辆装满金银财宝和辎重。

与“两宫西狩”不同,“两宫回銮”是有规划的,黄土铺路,净水泼街,每六十里修一行宫。

1901年10月6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自西安行宫启跸,24面黄龙旗开路,1000名骑兵前导。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各乘八抬黄缎轿,十六人肩抬,二十人手扶,轿夫108人,均穿紫红色缎绣花衣;四围由侍卫、太监拥护;轿前排列兵丁、乐工、大旗;次为御用之衣箱、马匹、驮轿;次为骑马从人;次弓箭手、长枪手、马步兵。

后面官车二千余辆,驴马不可计数,长安父老均于南门外跪送。

11月7日,慈禧太后在开封,78岁的李鸿章在北京去世。

12月14日,旭日当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自河南开封行宫启銮,各省大员多半趋集。沿途旌盖飞扬,衣冠肃穆,先祭河神,再登龙舟。文武官员、绅民父老,于河岸俯伏跪送。此时天宇澄清,波平如镜,龙舟千桡并举,万桨齐飞,夹道军民,欢呼踊跃。

图-两宫回銮1,西方人绘制

1902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八年)1月7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自保定行宫启銮。铁路局特备火车一列,共二十二节;计上等花车四节,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各用二节;上等客车一节,皇后御用;其余各宫嫔及亲王、大臣、福晋、命妇、内监,分乘各车。

1月7日正午,列车抵北京马家堡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先后下车,各乘八抬黄缎轿。

入永定门,日映鸾旗,风吹羽盖,天仗极为严整。沿途文武,鸳班鹭序,东西衔接,皆鞠躬俯伏,肃静无声,但闻马蹄人迹,络绎不绝。

抵正阳门,城上竟然有留守的洋兵,有人脱帽挥拂以示敬礼。慈禧太后在舆中仰视,似以含笑答之,好似大破列强,凯旋而归。

图-两宫回銮2,西方人绘制

经年播越,劫后归来,城郭依然,奴臣如旧。

图-两宫回銮3,西方人绘制

“两宫西狩”历时70余天,“两宫回銮”历时90余天,算上屯驻西安的时间,合计约500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