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进行到第四年,回顾整个战争进程可以发现,与20世纪发生的很多战争类似,整个战争期间很多专家凭借经验预测的战争走向大多出现了失误。类似于越南战争期间,一些美国军事将领和决策者认为,凭借美军的强大战斗力和先进武器,能够迅速击败越南军队,实现其在越南的战略目标。有观点认为可能在几个月到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就可以结束战争,像最初美国只是派遣少量军事顾问,后来逐步增加兵力,就是认为随着兵力和装备的投入可以快速解决战斗。结果并非如此。

回顾整个俄乌战争三年进程,关于俄罗斯的速胜预判、泽连斯基政权的稳固性、欧洲的团结程度、美国援助的决心等等预测都出现一系列的错误。应当说,按照经验与逻辑进行的分析对于读者而言确实有一定的说服力,包括基于大量军事数据、领导人性格能力、类似历史事件等进行的分析。这里需要问的是为什么这些预测最后被证明是一种偏见或误判?其实最简单,最有说服力的理论就是黑天鹅与灰犀牛。

黑天鹅事件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提出。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 曾经是他们言谈与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黑天鹅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塔勒布用 “黑天鹅” 来比喻那些极其罕见、出乎人们意料且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比如,2001年的“9・11”事件,对于美国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此之前,谁也没有预料到恐怖分子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对美国本土发动袭击。
灰犀牛概念由美国学者米歇尔・渥克提出。灰犀牛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定会让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扑倒在地。米歇尔・渥克以此来比喻那些明显的、高概率的却又常常被人忽视的威胁。比如,由于长期的低生育率和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日本的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这给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健系统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如养老金支出增加、劳动力短缺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尽管日本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但由于人口结构变化的不可逆性和政策实施的难度,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仍然不断加剧,是一个典型的灰犀牛事件。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随机事件和大势所趋是颠覆人们主观认识的最大变量。前者人们难以用理性预测判断,也无法掌握;后者人们看到了趋势,但是想逆天改命,最后也只能是蜉蝣撼树。

放在俄乌战争中也是如此。随着俄乌战争不断加剧,尽管人们依然认为乌克兰泽连斯基政权对国家依然有绝对的掌控力,但实际上随着美国、德国、法国、英国、中国、乌克兰反对派,前线战况等不可控因素介入,泽连斯基很难在掌控局面,有的决策只是以他的名义做出,未必完全是他的个人意志。比如,在白宫与特朗普会晤后,泽连斯基从不愿意道歉到立即愿意道歉的迅速转变就是最好的例子。

泽连斯基的继任者们对俄乌战争的态度也是不同的。比如,驻英大使扎卢日内表示乌克兰必须为西方支持减少做好准备,依靠技术手段,如无人机等 “廉价” 无人驾驶车辆和其他技术来击败俄罗斯,将军事战略重心放在掌握一系列现代、高效的无人装备及技术手段上,以避免战争陷入消耗战。乌克兰情报局局长布达诺夫暗示将制定针对俄罗斯关键军事和基础设施目标的战略计划,试图通过袭击俄罗斯境内的关键基础设施,如能源设施、交通枢纽等,来削弱俄罗斯的战争潜力和民众生活的稳定性,进而影响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和国内社会的稳定。

同样,俄罗斯也是如此。表面上普京政权对国内局势依然具有实际的控制力,可是伴随着战争的深入,俄罗斯民众、前线士兵、伤残军人的诉求以及通胀加剧的经济情况早就不是个人意志所能左右。社会思潮会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很难预测。从俄罗斯民意调查看,尽管战事持续多年,很多俄罗斯民众依然将乌克兰视为兄弟和朋友,认为乌克兰人民与俄罗斯人非常亲近,希望乌克兰能够明智地与俄罗斯达成协议,解决争端,恢复曾经的友谊,体现出对乌克兰的深厚历史文化纽带以及对未来和解的渴望。但是很有可能几次恐怖袭击就能改变这种看法。比如2002年10月23日,车臣恐怖分子占领莫斯科一剧院,劫持近800名人质,提出停止车臣战争、联邦军队撤出车臣的要求。虽然俄特种部队最终解救了人质,但仍有129名人质死亡。这起事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恶劣的社会影响,让俄罗斯民众对车臣分裂势力的恐怖行径深恶痛绝,也使俄罗斯政府进一步强化了打击车臣分裂势力的决心,加大了军事打击力度。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大分化时代,欧洲、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都逐渐从无上限合作转移到有限、有条件的合作,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议与合作愈加多元化,今天还是朋友,明天就是对手将会越来越常见。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又给这种分化创造了条件。一个国家要降低劳动成本可以不再需要将产业链转移到其他国家,依靠大规模的智能化生产就可以将生产成本降低。在这种趋势面前,俄乌战争的演进将变得更加难以预测。比如,国家之间的博弈和人工智能技术都可以改变战场态势。美国的援助和无人机就是最好的例子。

俄罗斯已经被远远甩在后面
和平确实是大势所趋,毕竟谁也不想一直死人,但正如2025年3月6日,美国政府俄乌问题特使凯洛格在出席一场智库论坛活动时谈及此事,称 “总统是说过能在24小时内结束战争,可他没说是哪一年、哪一天啊”一样,和平多久能来同样是不确定的。目前俄乌双方对于和平的状态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尽管黑天鹅与灰犀牛不断,最后还是引用一下智者的预判。已故美国著名外交家基辛格对俄罗斯前景的最后预判是到2049年俄罗斯可能会沦为三流国家。他还表示,若俄乌战争以俄罗斯被迫放弃军事行动并与欧洲达成和平协议的方式结束,普京继续掌权 “不太可能”。他把普京描述为一个 “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人物,充满矛盾和无法实现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