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秋冬野钓鲫鱼浮漂准灵的原因

渔猎行者 2024-03-25 01:53:06

秋冬野钓鲫鱼中只有真实稳定的漂相才能提高上鱼率和最终鱼获,这一点是被绝大多数钓友们一致认可的,秋冬野钓鲫鱼的饵料不同属性也直接影响钓友们的调漂策略,当使用商品饵和虫饵的调漂是有什么不同呢?如何才能做到尽可能更准更灵的调漂方法呢?

野钓环境的各种因素

在野钓环境下的调漂方法很多钓友是根据对象鱼来确定,但我认为水情、气象和水下结构应是更重要的考虑因素。

【水情】:水深、水流、暗涌、流向、水温、能见度、酸碱度等可见因素;【气象】:气压、风向、风速、晴雨、温差、雾霾、阴历潮汐、光线等纯自然因素;【水下】:水底类型、平整度、障碍物、坡度、有机腐质等。

建议:这其中还不包括冬季野外的杂鱼闹窝、多人同时做钓、钓竿长度等无法预见的其他情况,所以秋冬季野钓鲫鱼,综合考虑更多的因素再去选择调钓更接近真实鱼情。

不同类型饵球的水下状态

冬季野钓鲫鱼时常用的商品鲫鱼饵(鲫鱼饵单开或老三样等)和虫饵(蚯蚓、红虫)的水下状态有什么不同,饵球在水下状态直接影响鲫鱼的吸食进而带动浮漂的动作,因此我们冬钓鲫鱼不仅要四小(小钩、小子线、小漂、小主线)还要关注不同类型饵料对于鲫鱼吃口的影响。

【商品饵拉饵和搓饵时水下的状态】拉饵球入水即开始溶散产生雾化,直至落底残留部分形成松散的棉絮状附着在钩上,残留絮状物密度较小,对于鲫鱼的适口性很好,鲫鱼的吃口动作相对直接;搓饵球入水野开始雾化但不溶散,直至落底形成两颗比较完整的橄榄形饵球,随水流的冲刷、浸泡后层层剥落,但是冬季的搓饵适口性差,容易引起鲫鱼的探饵、涮饵、拱饵和吐饵的现象;

【虫饵挂钩时水下的状态】蚯蚓挂钩在水下的状态是顶端蠕动,形似水生动物鞭毛虫的形态,对于鲫鱼从蠕动部分逐步的吸食,蚯蚓重量轻身体柔软鲫鱼吸食相对轻松,但是需要给予鲫鱼一定的吞食时间,才能完整的将蚯蚓带钩吸入口中;单根红虫挂钩,极轻量的红虫缠绕钩尖并蠕动且红虫血液溶于水中,但凡鲫鱼有吃口几乎全部都是真实口,而且大部分可能出现深喉;扎捆红虫挂钩,相对较重的红虫团在色彩鲜艳水底活跃度较高,小鲫鱼无法一口吞咽就会不停吸食单根红虫,使浮漂出现顶漂或下拉的动作,若窝点小鲫鱼较多的时候,浮漂呈现杂鱼闹窝的相似漂相。

建议:综合上述五种类冬钓鲫鱼的用饵情况,可以看出使用不同钓饵需要不同方式的调漂方法,包括中途饵料类型的更换,也建议适当简单的修改钓目适应变化。

调低钓高冬钓鲫优势大

根据上述不同饵料类型的钩尖状态,包括考虑户外的各种环境因素,冬钓鲫鱼我们还是坚持要调低钓高的调漂方法:

网络截图

适用于拉饵和单根红虫挂钩的带钩调平水钓1目/2目/3目,水下状态是八字环离底,双子线弯曲,一钩完全躺底一钩完全触底;适用于捆扎红虫和蚯蚓的不带钩调平水钓2目/3目/4目,水下状态是八字环轻触底,双子线完全弯曲,双钩躺底;

原因:上述两种方法都是追求调低钓高,符合冬季野外鲫鱼的就饵习性,也有利于根据中鱼出口、饵料更换、水温上升等变化的情况随时调整钓目,机动灵活变化空间更大。

冬钓鲫的配套优化

在冬钓鲫鱼的整个工具系统中除开优化软竿细线小漂和精准的调钓,还有其他的办法增加或放大鲫鱼的吃口漂相,弥补调钓中的缝隙:

使用25公分长度的短子线,或者15公分的超短子线,降低子线段的鱼口动作损失;使用冬季专用的短尾细长身短梢的底钓漂,放大轻口或僵口状态鲫鱼的轻弱吸食动作;野外冬钓鲫鱼建议使用最轻质的袖钩,不是特殊鱼情少用海夕和伊豆;商品饵中增加状态饵的比例,比如添加雪花粉、轻麸等,让饵球更轻更黏软;虫饵挂钩时选择活性高、粗细合适的饵虫在钩尖双穿,避免吸食中钩饵分离。

建议:户外冬钓鲫鱼两个核心思路:尽可能给鲫鱼足够的吃口时间,精细竿线钩漂减少吃口信号的损失,这两点时操作过程中比较关键的。

0 阅读:0

渔猎行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