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鲫鱼最美妙的视觉享受是频出的销魂大顿口,对于所有钓鱼人对于能调钓出顿口漂相都是自豪和炫耀,不是顿口中鱼似乎总是有一丝不完美的,如何能在深秋和冬季野钓中调钓出销魂大顿口又保证良好的上鱼率呢?且听我说道说道。

野钓鲫鱼的实战中大致就三种基础漂相:顶、顿、停,三种浮漂表现状态反应的就是鲫鱼在水下与饵球的接触姿态:
【顶】:鲫鱼在水下抬尾俯身低头吃饵,浮漂失去饵球和鱼钩的下压力出现缓慢上浮;【顿】:鲫鱼在水下抬头或水平吃饵后迅速的低头或转身,浮漂增加了子线的下压力出现漂目下降;【停】:鲫鱼在水下接口下沉的饵球并吸食住其中一只钩饵,浮漂在瞬间保持重力浮力的平衡,从而使漂身保持静止状态;备注:实战中野钓鲫鱼漂相包括缓慢阴漂、抖漂、上顶后下顿、小顿后上顶、无动作中鱼等均是这三种基础漂相的变种,想要出现哪种浮漂动作是可以通过基础调钓实现的。

实战中影响野钓鲫鱼吃口漂相的主要是下列五个方面的因素:
【子线长度】:当调钓越灵时子线在水下绷得越紧时,鲫鱼吸食过程反应越快、受力损失越小出现顿口的几率越大,调钓越顿子线越长越松,顶漂动作出现几率越大;【浮漂吃铅】:浮漂吃铅量越大时,若调钓不灵不钝时浮漂的储备浮力越大,顶漂动作要比顿口更明显迅速;当浮漂的吃铅量越小,此刻不灵不钝状态时浮漂的储备浮力越小,顿口动作比顶漂动作要干脆易见;【主线与钩】:尼龙的主线和子线、浮漂、太空豆、铅皮座在做钓中长时间被水浸泡必然会吸水增重,线越粗漂越大吸水越多产生额外的重量,这些后增加的重量对于浮漂的储备浮力有较大影响,钩型和号数导致重量不同一样对于储备浮力有直接固定的影响;
备注:冬钓鲫鱼预想调整到顿口漂相居多的调钓位置就需要关注:鱼在水下的姿态变化、饵球在水下的位置、浮漂的剩余浮力大小,清楚的判断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明白了浮漂如何做正确的调整,找到这个调钓的G点!

在冬季野钓中存在鱼口弱、鱼口轻、鱼口僵的情况,要想调整到顿口漂相必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精细控制:
调钓要便向灵敏,必要使水下双子线中至少有一子线绷直,避免双钩完全被过滤掉顿口的可能性,冬季我们建议野钓小鲫鱼使用调几钓几(调3钓3、调2钓2)的方式,如果是较大个体的鲫鱼混杂有鲤鱼的情况建议调高钓低(调5钓2、调4钓3)的方式,尤其是在使用商品饵拉饵的时候顿口效果较好;线漂钩要精细选择,按照我个人的做钓经验冬季野钓使用4.5M+0.8主+0.6子+4号袖+1.8克底钓漂的钓组配置,完全可以应对1斤左右及以下的鲫鱼,长时间做钓浮漂的目数基本不会发生目视可见的变化,有效确保做钓中预知了钩饵在水下的位置;

秋冬季野钓鲫鱼鲤鱼中我们常使用的调低目钓高目的方式主要追求的是中鱼率,也有钓友酌情采取的调高目钓低目的方式是为了增强做钓体验,而且我不认为在冬季调高钓低的中鱼率低于钓低钓高的方法,甚至采取离底、半水的方式也未尝不能暴护,钓无定法,皆为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