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咱们一起读,上官仪《相和歌辞王昭君》

秦隋志汉唐宣 2023-06-09 19:25:12

上官仪是大唐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在民间没有上官婉儿出名,但上官仪是唐朝宰相,独创上官体诗风,后世评价“绮错婉媚”,却又远非上官婉儿可比,本篇我们选析其中一首《相和歌辞 王昭君》:

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

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

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

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

上官仪出身官宦之家,在唐朝从学士,秘书郎,直做到三品宰相,作为御用文人,起草诏书,编纂书籍,且经常侍驾赋诗,是唐初著名诗人。

“玉关”指玉门关,是唐诗尤其是边塞诗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玉门关春色已晚,沿着金河的路途怕是有几千里,指王昭君远嫁匈奴,这两句引出了后面王昭君强烈的思乡之情。

传说王昭君在关外马上弹琴,琴声凄婉哀伤,使得南飞的大雁纷纷落在沙地上,四大美女中的“落雁”由此而来,“桂条”是名马,而且桂树分布于南方,在这里不是指桂树的枝条。“笛怨柳花前”与第三句相对,笔者觉得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可能就是从这句演化而来,后世的诗人,大多应该读过上官体的诗。

“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很好的体现了上官仪“绮错婉媚”的诗风,雾气掩盖了临近化妆时的明月,塞北的急风吹入了王昭君的蝉鬓,这两句写苦寒而不用冷、冰一类词语,“惊风“和”蝉鬓”倒写,很有创意。

最后两句写王昭君在呼韩邪单于死后,上书汉廷,请求归汉,终不得还乡,上官仪同情王昭君一个女子,苦盼信使不回,最终老死他乡,所以写道“泪尽白云天。”

笔者认为上官仪的《入朝洛堤步月》写得也很好,这里列出来,就不详细解读了: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壮志汉唐宣”,品原创小说《大唐十六剑》,唐风诗词,文化旅行摄影。

1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