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有一种题材较特别,就是同情军人家属的诗,很多著名诗人都有涉及,而且不论诗风如何,写这种题材时词句都会变得委婉、和缓,本篇我们读一首杨炯的《横吹曲辞 折杨柳》: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
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
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前两句的意思是边关的地点极为遥远,征战的亲人离去很久,还没有回来。“征人”,“良人”都是指代士兵的常用词,终唐一朝,战事频仍,多少健儿离家从军,马革裹尸。
“秋容”和“别泪”相对,“翠羽”也是唐诗中的常用词,这里指女子的眉毛,秋风一样的愁容使得羽毛般的蛾眉显得凋零黯淡,分别的泪水有损面容的美丽。这两句刻画非常传神、细腻,杨炯久处长安,掌秘书文案,对于将士出征,和家属分别的情景应该有所见闻,所以才能写得如此贴切。
望断那流星一样络绎不绝的一战,妻子的心飞驰到了明月高悬的边关。“望断”一词妙笔生花,亲人的思念、企盼跃然纸上,“望断”和“明月关”是不是觉得眼熟?不奇怪,后人必有所参考、借用。这两句还有一个妙处,也是笔者把这首诗选出来的理由,非常的好听,有音乐的美感,凡诗词佳作,必合音色,与心律相通!
“藁砧”是稻草和铡草的垫板,唐诗中指丈夫,唐诗中很少用你某他、吾汝其等人称代词,都是用一些普通、文雅的词来代替,用的比较多的是我,大概是怕人称代词会使人朗读的时候影响心理,造成不流畅的效果。家人在哪里呢?杨柳自可攀折,以折杨柳描写家人的心理活动,非常细致入微,读之令人共鸣。
杨炯的《送梓州周司功》和《梅花落》写得也非常好,还有《紫骝马》,推荐一读。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壮志汉唐宣”,品原创小说《大唐十六剑》,唐风诗词,文化旅行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