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河南省纪委监委的一则通报揭开荒诞一幕——宁陵县委原常委、宣传部长王东霞,因任镇党委书记期间斥资249.62万元为21个村“刷白墙”应付检查,最终落马“双开”。这场看似滑稽的“粉饰工程”,实则是基层形式主义的典型缩影。
图源:半月谈网
一、249万“面子工程”:从观摩路线到贪腐末路“经典路线”的代价2019年至2021年,王东霞任柘城县胡襄镇党委书记时,为打造人居环境治理“样板”,将沿途21个村40万平方米墙体统一刷白,平均每平方米花费6.24元。若按当地农民工日薪150元计算,这笔钱足够雇佣1000人工作166天。
村民的无奈吐槽“刷完墙第二天就掉皮,检查组一走,雨水一冲全花了!”有村民在短视频平台吐槽。更讽刺的是,部分村庄连厕所改造、垃圾清运等基础工程尚未完成,却优先“美化”墙面。
二、仕途轨迹:从“十大女杰”到“双开”干部光环背后的裂痕2009年,王东霞以马集乡乡长身份获“商丘市十大女杰”称号,曾被誉为“实干派”。然而升任镇党委书记后,逐渐沉迷“短平快”政绩:除了刷白墙,她还被查出搞封建迷信、违规收受礼品,甚至伙同他人侵占公共财物。
反腐链条的震动王东霞并非孤例。其被查前后,宁陵县两任县委书记接连落马,暴露基层“塌方式腐败”风险。网友评论:“刷白的不仅是墙,更是权力的遮羞布。”
三、深层反思:形式主义为何屡禁不止?考核机制的“指挥棒”效应“人居环境检查重‘看相’轻实效,逼得基层搞突击。”一位乡镇干部匿名透露。专家指出,上级检查若只关注表面整洁,易催生“盆景式治理”。
贫困县的“奢侈病”汤加、阜阳等地也曾曝出贫困县豪掷千万刷墙案例。这类工程往往伴随资金挪用,如王东霞案中249万元仅是冰山一角——其还被查出贪污巨额公款。
结语:刮骨疗毒,让每一分钱流淌在民生刀刃上图源网络
王东霞的落马,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的又一例证。正如通报所言:“对不收敛不收手者从严查处,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信号。”这场“刷白墙”闹剧警示我们:与其粉饰墙面,不如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与其打造观摩路线,不如铺设通往民心的实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