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让我对油罐混装事件不生气!

书南说国际 2024-07-11 14:42:05

油罐混装这件事和全民的健康息息相关,然而我发现我好像对这个事件并不是很生气。不止是我,还有我身边的亲戚、朋友,他们本来都应该很生气,但他们都好像有点生气不起来!他们普遍的反应都是——社会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能怎么办呢?

而我们的这种反应好像非常符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定义的“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特征。

1960年代末,塞利格曼和他的同事拿一群狗做了个心理实验。他们把狗狗分成两组进行电击,一组狗只要它会想办法触碰开关,电击就会停止;而另一组狗无论做什么,电击都不会停止。

一段时间过后,实验人员又将这两组狗放在同一间房间里电击,但这次给狗留下了逃跑的出口。电击刚一开始,第一组狗就开始逃跑;而第二组狗则躺在原地不动,即使它们已经看到第一组狗在逃跑,而且它们也知道自己可以逃跑,可它们还是选择一直默默承受电击。

这些躺在原地不动的狗后来都被诊断出有临床慢性消沉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抑郁症。这样的实验后来还在不同动物上做过,甚至还包括人类,结果都很相似。马丁·塞利格曼将这个症状称为——习得性无助。

马丁·塞利格曼表示,当人们面对负面事件时的3个认知缺陷(3P)容易让人导致习得性无助。一是永久化(Permanence):认为负面事件是永久的,无法改变的;二是普遍化(Pervasiveness):认为负面事件已经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特定的情景;三是个人化(Personalization):将负面事件归因于自身原因,怀疑自己也是负面事件中的一环。

我们再回来看罐车混装事件,这个事件暴露出来已经快二十年了,它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我们做任何事情也无法改变。而近几十年层来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早已经让我们麻木了,我们一直在经历这些重复且不可控制的负面事件,我们必须减少情绪反应来减轻心理负担,只有情感麻木了我们才能坚强的活下去。

当我们集体陷入习得性无助后,也就很容易陷入集体性抑郁了。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像第二组狗一样躺平的活着,因为毕竟食品安全都不是问题,精神抑郁又怎么会成为问题呢?当然,我们对其它的社会问题同样会失去反应能力。

当然,我们的人群中肯定也会有人选择跟着第一组狗跑出去的,这里我祝他们有好的“狗屎运”!

1 阅读:21
评论列表
  • 2024-07-11 15:24

    标题不错,点个赞[点赞][点赞][点赞]

书南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