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由深圳南山区小学四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引起的话题在网上持续发酵。
尽管对于这套试卷出得怎么样、是否符合课改要求、是否属于“命题事故”,目前还没有定论,各方的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加深了很多家长尤其是南山区家长的教育焦虑。
当看到被泄露到网上的真题,很多家长都如同遭到晴天霹雳,瞬间不淡定了。心里都想着现在考试这么难,看来是不能再随大流“减负”了,再“减”下去孩子就没书读了,于是赶紧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预习、补习班。
对于这套试卷,最开心的莫过于各校外培训机构了,招生老师纷纷行动起来,以接住这波“破天”富贵。他们招生的口径几乎惊人的一致,那就是让家长们去做一下这次的数学试卷,亲身体验一下到底有多难,看你们还减不“减负”,然后再告诉大家,如果你们不懂得如何辅导孩子,可以放心交给我们……
本来是想根据中考改革进行进行创新的,结果却加深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给校外培训机构“创收”了,估计南山区教育局以及设计这份试卷的人都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奇效”。经这么一折腾,这几年来的“双减”成绩估计要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不禁让人疑惑,教育部门一方面喊“减负”,口口声声说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降低中小学的笔试难度系数,一方面又出这么一份博古通今、涉及天南地北的数学试卷,到底是要“减负”还是“增负”?哪一句话才是真的?让家长们怎么做才好?
这些年来,针对教育的改革是一个接一个,几乎每一个改革的初衷,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给学生和家长“减负”。可是当改革落地后,却往往产生相反的效果。
以前学生对音乐、美术、劳动等课程都是充满兴趣和期待的,课下每个人都会学一门自己喜欢的技能,或学唱歌,或学演奏一种乐器,或学绘画,或学手工……自从音乐、美术的教材改版,以及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后,学生们不再对这些课程那么期待,而是像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一样对待。为了让孩子的“美育”中考拿高分,家长不得不花大价钱让孩子去学唱歌、乐器或者绘画。
为了扭转青少年“脆皮化”的局面,近年来强调中考体育改革,目前中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没有提高不好说,但是为了让中考体育拿高分,家长又得花钱让孩子去报专门的体育课程,学生也要去买专门的中考运动装备。
……
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每一项改革,最后都可以落到“钱”上面。想学好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不好意思,光看学校发的课本是学不好的,里面的内容不仅讲解不详细,缺乏例题和练习题,甚至上下内容不衔接,你可能看都看不懂,必须花钱买教辅资料才能学明白;想“美育”、体育中考拿高分?也是如此,学校可以教的不多,得去外面学才行。
没有改革之前,学生是可以看课本自学的,课间10分钟是自由活动的,营养虽然跟不上,但身体却长得很壮实,心理素质也够顽强,农村学校也能产生超级学霸,跟城里的学校没有遥不可及的差距。改革之后呢,学生通过单纯看课本自学成为奢望,课间10分钟变成了“圈养”,不愁吃不愁穿了,“脆皮化”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农村学校沦为“差校”的代名词,“寒门难出贵子”,教育资源和优秀学生越来越向发达城市以及家境优渥的家庭高度集中。
教育失衡和分化越来越严重,家长的教育焦虑越来越大,难道就是教育改革的目的吗?显然不是的。
如果不是,那么就意味着我们改革的方向和方式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将现有的改革进行到底,而是暂时停下来,调整优化后再出发。
前后矛盾、掩耳盗铃的改革,不要也罢。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