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末路的孔夫子
下边又是一段故事了,把孔夫子请来当演员。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
在《庄子》里,多次讲孔子穷于陈蔡。这一次呢,是七天都没有生火煮饭了。吃什么呢?就弄了些野菜、藜羹。摘点野菜之类的,采薇嘛,弄点汤来喝。什么叫“不糁”?就是没有一粒米。“颜色甚惫”,几天没有吃饭了,饿得气力都没有了,但仍然“弦歌于室”。在农民那里找了一间房,老夫子嘛,不可能在野外,还是找了一个房。自己在那里弹琴、唱歌。
“颜回择菜”,颜回就在屋外,摘了很多野菜,就在屋外把那些能吃的扔一边,不能吃的扔一边,“择菜”。很有画面感,我们这里能画的人,可以画一画这个画面呀。“颜色甚惫”,非常非常地疲惫,非常非常地困倦,非常非常地失意,非常非常地不得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
“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在外面,除了颜回在择菜,孔夫子的另外两个高足,一个是子路,一个是子贡,就开始叽叽喳喳,说一些心里的牢骚话了。说什么呢?
“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你看孔夫子多可怜,游历诸侯的时候,两次被鲁国驱逐出境。“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在宋国的时候,那个桓魋看见孔夫子在树下演礼,带着学生在实习礼乐的这么一些排演,居然把大树给砍了。“伐树于宋”,直接对孔夫子造成生命的威胁。
“穷于商周”,这个商指宋,周指鲁。在鲁宋,孔夫子都处于一种运气坏到不能再坏的状况了。穷,“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在陈蔡是被老百姓所包围,被士兵所包围。因为孔夫子到陈国的时候,正好楚国伐陈,吴王夫差又来救陈。正是大战,孔夫子赶上了,楚伐陈、吴救陈的这么一个战乱状态。老百姓要搞他们,那些游兵散勇也想在孔夫子这里发点财。
在那种情况下,“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那个时候没有王法了。孔夫子也不是在鲁国,也不是在卫国,也不是作哪个诸侯国的贵宾,而是在野外。野外的流民、野兵都是杀过来、杀过去的将士们,都是流亡的,放散了的将士。那时候,见人就杀,谁也不知道谁杀的谁。杀了谁,也不知道谁被杀了。凶手是谁,也不知道。“杀夫子者无罪”,撞上了就撞上了。兵荒马乱的时候,杀几个人,内乱,兵杀人,追究谁的责任,也没法追。“藉夫子者无禁”,凌辱孔夫子的,这个“藉”是指凌辱,“藉夫子者无禁”。
你看,“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都是受到了很大的凌辱。卫国卫灵公,一些举措是无意之中地凌辱了孔夫子。宋国的桓魋大司马,伐树,那是公开地污辱孔夫子。在蒲地,因为孔夫子像阳虎,蒲人就把孔夫子围起来。因为阳虎是鲁国的家臣、权臣,经常欺侮蒲地的老百姓,他们把孔夫子误认为是阳虎,就去围困。后来说清楚了,才知道不是阳虎,而是孔夫子。但那次也是一个无妄之灾,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凌辱。“藉夫子者无禁”,谁来禁止他们?没人禁止,那都是无主地带,没有王法的地带。
什么是君子的穷通
但是呢:“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
子路、子贡把前面的这些说了以后,就说:唉呀,老人家这么背时倒灶的,运气差得一塌糊涂,还竟然在这里“弦歌鼓琴,未尝绝音”?你能这样无耻吗?你能忍得下前面的种种凌辱,都放得下?真的不知耻吗?
子路、子贡这个语言蛮激烈的,都是他最好的学生,最亲密的学生,对孔夫子都产生怀疑了。“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因为颜回在外边择菜,子路、子贡在外边议论。颜回听到了,就到房间里去,告诉孔夫子。
“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他说,子路与子贡,“细人也”。什么叫“细人”?就是见识短浅,胸量不够。你把他们俩叫过来,我给他们开导开导。
“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子路、子贡被颜渊呼唤入内室,子路见了孔夫子,就公开地挑明,就说:现在我们这一群人,包括老师你,处于这么一个狼狈状态,是不是可谓“穷”?穷途末路啊,是不是进入了穷途末路的状态呢?
“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
孔夫子对这个“穷”马上就自己下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怎么下的呢?通于道,就谓之“通”。穷通穷通,穷的对立面是通,通的对立面是穷。穷的反面是通,通的反面是穷。那么,君子通于道,则谓之“通”,穷于道,谓之“穷”。他是把“穷通”放在“道”上来看,而不是放在世俗层面上来看这个事。
“通于道”,在座的都是好道之士,你们通于道吗?这么多年来,我们看到“穷于道”的人不少。很多萌生退心的、道念不坚定的,都可以说是“穷于道”。“穷于道,谓之穷”,在道上穷途末路了,那这个人才是真正的穷途末路!在功名富贵上,未必穷途末路,说不定还显扬发达呢。
他说:“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他说,我是抱仁义之道、先王之道,而遭乱世之患。春秋无义战嘛,臣弑其君,子弑其父,整个礼崩乐坏。“其何穷之为?”穷的是世道穷了,乱世是礼崩乐坏,但是大道并没有穷,仁义之道并没有穷。所以孔夫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桓魋其如予何?”孔夫子还是蛮牛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