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女子出嫁上吊,和尚贪财救人,说:与我无关

哎尚读书 2025-02-05 14:43:30

古时候,山东济南府。

当地有一豪族,富可敌国,府邸宏伟壮观,富丽堂皇,主人姓魏,祖上做过宰相。

到了魏旦这一代依旧富贵,而且诗书传家,礼贤下士,是一个德高望重之人。

魏旦有五个夫人,其中三夫人生了一个女儿,名叫魏慈。

俗话说得好,富贵如过眼云烟,魏旦也没想到自己后来一败涂地,还是女儿收留了自己。

当时,魏家有个大花园,取名万花园。

每年春天,魏旦家的亲戚都会邀请当地权贵乡绅,在万花园举行赏花大会,众人饮酒作乐欢聚一堂。

一次,太守儿子冯也路过万花园,被园内的欢笑声吸引。

冯也骑马来到一高处,发现园内女子皆是豆蔻年华,美貌如花,看了很久还不愿离去。

突然,一个仆人发现了冯也,看他衣着华丽,不敢贸然驱赶,匆忙去禀告魏旦。

魏旦听闻是个富家子弟,让仆人邀请入园。

仆人返回的时候,冯也已经离去。

话说冯也回到家中,对园中女子念念不忘,告诉了他母亲,母亲大喜,马上派人去魏家提亲。

魏旦心想:难道是昨日墙外偷看的年轻人,正好我也想找女婿,不如叫来看看,合适的话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媒人简单说了冯太守家的情况,返回冯家又转达了魏旦的意思。

三日后,冯也精心打扮了一番,拜见魏旦。

冯也英俊潇洒,文质彬彬,气质很好。魏旦很喜欢,但不知他才华如何,问:“公子喜欢赏花,不如以花为题,用菩萨蛮的词牌写一首词,如何?”

冯也略做思考,提笔写了一首词。

魏旦看后赞叹不已,忽然又想到,万一是他在家中早有准备而来,或者是让别人提前写好也说不定。

魏旦决定再试一试,于是设宴款待,席间刚好看到一只喜鹊,又让他以喜鹊为题写一首词。

冯也也是兴致盎然,不假思索,提笔写下一首,众人传阅后赞不绝口,魏旦也很高兴,说:“这个女婿我要了!”

众人纷纷贺喜,魏旦让人把三夫人和魏慈一起叫来,见一见冯也公子。

小丫鬟趴在窗边偷看,已经跑去告诉了魏慈。

冯家挑了一个吉日,送来聘礼,金银首饰,珍珠宝石,丝绸锦缎,还有上好的茶叶等等来了好几车,引来众人围观,叹为观止。

原本让人羡慕的好姻缘却突然出现变故,因为冯也的父亲嗜酒如命,一次和朋友喝酒延误了朝廷的要紧事,被关进了大牢。

吏部尚书落井下石,趁机把陈年旧案的罪名也算到他的头上。

冯父亲挨不住拷打,屈打成招,好在京城有个大官是冯也祖父的朋友,暗中帮忙才释放了冯父亲。

虽然人安全回到家,但也花费了巨资,冯父亲一病不起,不到一个月竟也死了,冯家是人财两空,匆匆忙办了葬礼,没几天,冯也的母亲也死了,自此家道败落。

魏旦听闻此事,想着把未来女婿接过来,但是三夫人不同意。

虽然定了婚约,但冯家已然败落。三夫人不想自己女儿嫁过去,大夫人、二夫人和其他夫人的孩子都是富贵之门,凭什么自己的女儿要嫁给穷小子,过苦日子。

魏旦非常宠爱三夫人,决定悔婚。

魏慈知道后不同意,对母亲说:“已经定好的婚约,岂可儿戏,别的姐姐虽然嫁入豪门,也不见得有多幸福,冯家虽然败落,也不至于饿死,凭冯公子的才学,东山再起也不是没有可能。我不能因为他家败落,就弃他而去,这也太不道义了!”

三夫人冷笑一声,说:“道义,我和你爹就是道义,你还年轻懂什么!”

三日后,魏旦又和许家订立婚约,许家更加富贵,送来的聘礼更多,更贵重。

魏慈大哭大闹,成亲的那日,还是被绑好推进了花轿,送去许家。

魏慈半路挣脱开绳子,想着父母不仁不义,自己死也不能嫁给许公子。看着一旁的绳子,魏慈把绳子挂在花轿的上面,想要上吊,刚在脖子打了一个结,不想外面的人晃了一下,魏慈没站稳摔倒了,头撞在木头上,出了血,人也昏倒了。

花轿外面的丫鬟急忙查看,发现魏慈头破血流,而且脖子还挂着白绳。

老管家急忙跑来,发现魏慈已经没了呼吸,说:“死人了,不是好兆头,赶紧送回去,咱们许家不能娶死人。”

魏慈的尸体和嫁妆都被送了回去,三夫人和魏旦很伤心,把尸体装进棺材,存放到安清寺里。

冯也被退婚,在家很伤心,听说魏慈因此而死,更是流泪满面,直奔安清寺。

夜里,冯也守在管材旁边继续哭,边哭边说:“我来了,冯也对不起小姐,冯也不能让你一个人死,我也死,黄泉路上做个伴。”

突然棺材传出敲击声,一个女子的声音说:“我没死,快打开棺材!”

冯也又惊又喜,急忙起身查看棺材,棺材四周都钉了钉子,无从下手。

和尚听到动静也赶来,冯也说:“人还没死,师父们帮我打开棺材。”

和尚却说:“万万不可,这是魏家的棺材,我们不能随便开棺,后果承担不起!”

冯也:“后果我来承担,绝不连累师父,再者棺材里有陪葬的东西,打开了就是你们的,我和小姐远走高飞,不会有人知道的。”

和尚想了想,最终还是打开了棺材。

魏慈死而复生,冯也喜极而泣,魏慈说:“哭什么,我又没死,当时只是磕晕了,糊里糊涂被装进了棺材,还好你来了,要不然就真的死了。”

棺材里的陪葬金银都留给了和尚,和尚拿了一把金银送给二人,说:“此事与我无关,你们快走。”然后又把棺材盖好钉死。

隔天,魏家来人办葬礼,没有发现任何破绽。

冯也和魏慈一路向北,最后来到了大同,冯也当了教书先生,魏慈在家刺绣,勉强生活。

多年后,魏家也出了事,被皇帝抄了家,念在祖上有过功劳,贬到大同偏远的一个县做了县令。

魏旦没想到自己也落了个一贫如洗的地步,妻妾各奔东西,身边只剩下三夫人一个。

二人来到大同,以前养尊处优,根本不适应北方艰苦生活。

魏旦想在当地找个有才学的人做幕僚,可惜当地的读书人太少,最后师爷推荐了一个年轻人,多年前从山东来的。

魏旦马上召见了这个年轻人,看了之后大吃一惊。

年轻人正是冯也,魏旦原以为他饿死街头了,没想到在大同还能见面。

冯也同样大吃一惊,一阵寒暄才知道魏家出了事,晚上,冯也带来魏慈,一家人相认,流泪满面,诉说当日假死的经过。

此时,冯也开了一个书院,同时帮助岳父处理县衙的一些事情。

后来,魏旦死在了大同。

(完)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

往期故事

0 阅读:4

哎尚读书

简介: 品读名著,古典文学透过书籍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