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并非要跟室友共度一生,既然如此,何必摆出一副与之生死相依的模样?能相处就相处,处不来就算了。倘若你已豁然开朗,想必后续自会知晓如何应对。若仍感迷茫,这儿有些小建议,若能听进去,应能让你大学这几年过得格外轻松。
首先,一定要明晰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包容。举个极端例子,假设你是男生,室友爱穿女装,还是个假冒的擦边女主播,在宿舍吸引大哥打赏,你会如何?若你去跟他说这样不好,这并非尊重,而是将自身观点强行加于对方。若你用鄙夷眼神看他,平时躲着他,那你既不懂尊重,也不懂包容。千万别忘了开头那句话,你又不和他过一辈子!但我也明白,多数人碰到这极端情况,难免会鄙视他。明明是陌生人,相识没几天,怎会有如此感觉?只因我们对室友往往期望过高。毕竟共处一室,他能轻易触及你的隐私,于是你下意识认为他们是亲近之人。
这时就得说第二点,降低你的预期。他并非你的朋友,若不是学校安排,你都不认识他。倘若场景变换,刚才那案例中的假冒擦边女主播是个路人,并非你室友,你会凑上去说三道四吗?
话题至此,引出第三点,碰到实在看不惯的事,学会闭嘴就好,没必要教导或改变他。社会分工明确,教育他是其父母和老师的事,犯错处罚他是警察的事,与你无关。
那你和他平常交流有无必要?当然有。就像跟陌生人相处,无非讲礼貌、保持距离、礼尚往来。要是聊得多了,涉及各自观点,他的某些观点与你格格不入,怎么办?这便是第四点,不认同他,可以适当争论,但真没必要。观点讨论往往意味着双方都期望得到对方认可。再回到开头那句话,你又不和室友过一辈子,婚后与伴侣都难观点完全一致,何必强求与室友观点相同?既然观点无需一致,争论又有何意义?
说到这,引出第五点,表达观点时若对方不认同,不卑不亢就行。只要对方未侵犯你个人利益,他说啥随他去。若依我前面所说的五点去做,你会发现与人交流时间减少。毕竟这世上,三观一致、生活习性相同之人,若能遇见,比中彩票还难,如此一来,你独处时间或许更多。
接下来是第六点,珍惜独处时光。独处时做事最专注,合群往往意味着迁就,会影响自身,打乱计划。但人终归有社会属性,完全脱离群体不可能,所以更要珍惜独处时光。只可惜大学生群体三观尚未成型,还在塑造中,这意味着前面六点你懂了也准备践行,可你的舍友们不懂,于是你可能被孤立。
注意,若依我前面所说去做,你定会是大家喜欢的人,因你懂得尊重,有边界感。但由于生物多样性,很可能遇到全宿舍都是奇葩的情况,那怎么办?
这就说到第七点,别在意被孤立。你会有此心理,是因从小所受教育是少数服从多数,看到他们是小群体,下意识觉得他们应是对的。但注意,这只是下意识感受,实际上,主动孤立他人的群体,内部往往也不团结,只是你不在其中感受不到。若熬过被孤立的感觉,就能看到他们反目成仇的画面。
所以第八点,若真看到这画面,别幸灾乐祸,多思考,推己及人,避免双标。若你在那小群体里,估计也会因小事倒戈相向,导致群体分崩离析。既然自己在那环境中做不到团结,就别鄙视他们做不到。
若上述八点你都做得很好,仍与室友起冲突,怎么办?当然可以吵架,怎能把委屈憋在心里?所有人吵架后都会回想过程,后悔没发挥好,所以为了不后悔,记住一点,别自证。
打个比方,你在宿舍学习开台灯,一舍友抱怨太亮睡不着,若你急忙说抱歉,解释自己要学习、拿奖、怕挂科等,这就是自证。而且你越急于自证,其他舍友越容易下意识认为是你的问题。你应该说不开台灯没法学,让对方教你怎么办。把问题抛给对方,对方若解决不了,就是他的问题。他可能让你去图书馆或白天学,不管怎样,把问题抛回去让他解决,他解决不了,围观者会下意识觉得是他错。人性便是如此。
最后一点是忠告,不要交浅言深。这世界连死人都难保守秘密,怎能指望活人替你保密?比如刚才第九点提到的吵架方法,自己心里清楚就行,学会后别像捡到宝似的到处炫耀,不然后果难以想象。各位同学,希望你们都能拥有良好的宿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