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的踪迹”之全能的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

啊佬莮骇 2025-01-30 10:10:35

众所周知,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长期面临着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交通运输能力有限等问题。因此,在制造武器时,日本往往追求轻便、省料、易操作等特点。同时,日本在二战中主要侵略亚洲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形复杂多变,道路交通不发达,也需要武器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适应性。此外,日本在二战中采取了“南进”和“北进”的双向战略,在多个战场同时作战,需要武器具有通用性和多功能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的宣传画

也正是基于以上这些考虑,日本人便设计了“九二式步兵炮”,该炮于1930年3月完成样炮试制,1932年7月设计定型。由于1932年是日本“神武纪年二五九二年”,所以命名为“九二式步兵炮”。自装备部队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九二式步兵炮”便一直是日军步兵的主力支援火炮。按照当时的编制,每个步兵大队均配备1个“九二式步兵炮”小队,每个小队装备2门该型炮,所以“九二式步兵炮”又被称为大队炮。二战期间,只要有日军大队以上规模的行动,都能看见九二式步兵炮的身影。

“九二式步兵炮”炮身主要功能部件

炮闩部件启闭图例

二战期间日本的“九二式步兵炮”

“九二式步兵炮”是日本在1932年(昭和7年,也就是神武纪年2592年)开始定型生产的一种轻型榴弹炮,其设计初衷是取代十一年式37毫米步兵平射炮,并作为步兵大队的标准支援火力使用。

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中国战场,还是在炎热的太平洋岛屿上,自诞生之日起,“九二式步兵炮”便作为一种能够满足步兵大队各种火力需求的轻型榴弹炮跟随日军的征战东西南北,可谓“打满了全场”。

诺门罕战役中,苏军缴获的日军“九二式步兵炮”

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

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

太平洋战役中,美军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

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

缴获“九二式步兵炮”的澳大利亚军队

在太平洋战争中,使用“九二式步兵炮”的日军

“九二式步兵炮”全长为2.745米,全高0.62米(带护盾),炮管长度为8.79倍口径,口径为70毫米,炮身77厘米,轮径700毫米,放列长208厘米,行列长220厘米,重量为204千克,助退复进机为液体弹簧式,最大射程为2788米,最小射程为100米,炮弹初速为198米/秒,高低射角为-10度至+75度,射击范围为左右4-5度,因此无论是曲射还是平射,“九二式步兵炮”都可提供较远的射程及较高的精度。

“九二式步兵炮”(图为玩具模型)

“九二式步兵炮”(图片为玩具模型)

图为真实的“九二式步兵炮”

另外,“九二式步兵炮”的炮弹种类也很多样,包括穿甲弹、燃烧弹和高爆弹等,可以根据不同的战术需要进行选择;同时该火炮还可以分解为三部分(即炮管部分、炮身部分及其他部分)由人力或畜力运输,也可以用车辆拖曳。

“九二式步兵炮"炮弹

分解后的“九二式步兵炮”

在实战中,奔袭中的日军将”九二式步兵炮“进行了人力分解,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机动性

由于“九二式步兵炮”具有重量轻便、结构简单、易于隐蔽、方便运输等特点,不但方便战时生产,在使用和维护方面也都很容易,因此,从“九一八”事变起至二战投降结束时,日本的大阪陆军兵工厂和名古屋陆军兵工厂共制造超过3000门以上,可谓是“一寸短,一寸险”。

正在维护”九二式步兵炮“的侵华日军

而“九二式步兵炮”除了日军使用外,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抗美援朝战争中,被我八路军、新四军所缴获并使用,并成为我军的重要的支援火力。

“平型关大捷”中被缴获的日军“九二式步兵炮”

解放战争中我军使用的“九二式 步兵炮”

八路军缴获的日军武器装备,其中“九二式步兵炮”清晰可见

正在熟练操作“九二式步兵炮”的我军官兵

在反映解放战争的影视剧中,九二式步兵炮更是频频露面;如电影《大决战——平津战役》中就有我军炮兵将九二式步兵炮分解搬运至楼顶,组合后再近距离轰击敌人的片段,即将火炮推至距敌人目标很近的距离进行直接轰击的“大炮上刺刀”战术。

显然,此时的“九二式步兵炮”已经成为我人民解放军非常重要的支援火力,并在接下来的济南战役中,攻坚的解放军就曾用就地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轰击城墙上的国民党守军,并登城成功。

而在随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九二式步兵炮”继续发挥着它的余热,并继续成为志愿军营/连一级重要的支援火力,志愿军战士们结合该火炮轻便易携、紧密贴合山地作战环境的特点,并将其配置在反斜面阵地上,为正面阵地上的部队提供支援火!

背负分解的“九二式步兵炮”进行机动转移的志愿军战士

可以说。“九二式步兵炮”在尤为擅长运动战的志愿军手中更是成为了打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理想型武器,并进一步将其作战潜能发挥到了极致!

0 阅读:0

啊佬莮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