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儿子写完作业,跑到我面前:"爸爸,小明打了我。"
我放下手中的键盘,认真问:"你当时怎么做的?"
"我告诉老师了。"儿子有些委屈。
我笑了笑:"那你觉得这样处理对吗?"
儿子沉默了。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说过的话:教育孩子不是教他们忍气吞声,也不是教他们莽撞应对,而是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1
我和儿子坐在阳台上聊天。
我问他:"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我会让他不要打我,如果他还打,我就..."儿子犹豫了。
"你就怎样?"
"我就躲开,然后告诉他这样不对。"
我摸摸他的头:"对,这才是明智的做法。记住,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看着儿子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想起前几天和一位教育专家的交流。
她说:"很多家长过分强调忍让,反而让孩子失去了正当捍卫自己权益的勇气。"
这句话点醒了我。
孩子需要学会在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维护自己。
02
邻居家的小女孩经常被同学抢走零食,每次都默默忍着。
她妈妈知道后,教她说:"这是我的东西,你不能拿。"
小女孩试了几次,发现同学真的不敢再抢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会孩子表达立场,往往比一味忍让更有效。
我在辅导儿子功课时,发现他不敢问问题。原来是害怕同学笑话。
我对他说:"问题就是为了解决才存在的。提出问题的人,是在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
渐渐地,他开始主动举手发言了。
03
一个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的孩子往往来自被尊重的家庭环境。
我的朋友小张就是个例子。他爸爸从不在人前批评他,即使他犯了错。
"有什么话回家说。"这是他爸爸的原则。
现在的小张特别有主见,在公司也很受欢迎。
这启发我在教育儿子时注意以下几点:
"你说得对" - 肯定他的观点
"我理解你的感受" - 认可他的情绪
"你有更好的想法吗?" - 鼓励他思考
"我相信你能做到" - 表达信任
04
去年儿子参加了校园运动会。
他没得奖,回来很沮丧。我说:"你知道吗?你已经比上次跑得快了。"
儿子抬起头:"真的吗?"
"是啊,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从那以后,他开始关注自己的进步,而不是和别人比较。
《儿童心理学》中提到,健康的自我认知来自对个人成长的关注,而非外部比较。
05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家长会。
班主任说:"现在的孩子需要学会表达,也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这让我想起儿子的一件事。
他在班级活动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和大多数同学不同,但他清楚地解释了原因。
最后,大家采纳了他的建议。
回家路上,我问他:"你不怕大家不同意吗?"
他说:"我觉得我的想法是对的,就应该说出来。"
我看着这个小小的身影,突然明白了一件事:要让孩子在这个世界立足,不是教他们如何讨好他人,而是教他们如何坚持自己的判断。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善良就对你温柔,但也不会因为你有棱角就伤害你。
关键是要学会恰当地表达和坚持。
我想起李玫瑾说过:"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比培养听话的孩子更重要。"
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写到这里,儿子在房间里喊我:"爸爸,我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我放下笔,走向他的房间。也许,这就是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