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秋季,为了表彰那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作出重要贡献的将领们,我军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大授衔。早在1952年的时候,总干部部就对还在军中任职的将领们进行了级别评定,这次定级也成了55年大授衔时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即便是级别相同,授衔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比如52年定级的时候,一共有64名将领被定为准兵团级。55年授衔的时候,这64名准兵团级将领当中,贺炳炎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包括倪志亮、詹才芳和郑维山在内的54人被授予了中将军衔;陈沂、袁也烈、段苏权和解方则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剩下的五个人宋裕和、张致祥、周骏鸣、张凯和周文龙由于大授衔时已经不在军中任职,因此没有获得军衔。
那么同样是准兵团级,为何有人是上将有人是中将还有人是少将呢?这是因为除了52年定级这个标准外,55年的大授衔还要考虑职务、资历、战功和一定的山头因素,因此即便级别相同,授衔的结果也可能不同。但有一些人想不通,认为自己的军衔授低了,还因此闹了一些意见。
比如聂鹤亭,他的资历很老,跟随叶挺独立团参加过北伐,后来又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开国将帅当中,同时参加过这两次起义的人非常少,而且南昌起义的时候聂鹤亭就是连长了。如果只看资历的话,他完全可以授上将,但他后面的职务不是很高,解放战争末期的时候才担任了四野的副参谋长。
评衔小组综合考虑后,决定授予他中将军衔。聂鹤亭得知后,认为自己的军衔评低了,并为此找到罗荣桓,说了一些过头的话。最终他因此缺席了55年的大授衔,一年后才补授中将军衔。同样对自己军衔不满意的还有钟伟,他担任过东野的纵队司令,大授衔的时候,曾经和他职务相同的将领,有的成了上将,有的成了中将,他却被评为少将。
钟伟因此有意见,认为自己的军衔授低了,还发了牢骚,称要把勋章挂到狗尾巴上去。这些将领之所以争军衔,并不是为了争待遇。他们为革命多次出生入死,连生死都看淡了,自然不会争待遇上的那一点差别。他们之所以争军衔,主要还是一个面子问题。战争年代,大家担任过相同的职务,52年定级的时候级别也相同,但授衔的结果却不一样。
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你犯了错误。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和面子问题,他们才要争一争。这是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因此毛主席对于那些争军衔的将领,没有进行任何的处理。但当他得知一个人的军衔后却很生气,怒道:不能总让老实人吃亏!这是怎么回事呢?毛主席口中所说的这个老实人又是谁呢?
他就是皮定均将军。皮定均出身很苦,小时候为了谋生,讨过饭,帮地主家放过牛,还打过短工,吃了不少苦。1929年,红军来到了他的家乡,他们打土豪分田地,穷苦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不少青壮年纷纷参军,15岁的皮定均也加入了红军队伍。
之后他跟随部队先后在鄂豫皖根据地和川陕苏区与敌人作战,累积战功升任营教导员。长征到达陕北后,皮定均出任教导师第二团团长。不久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皮定均进入八路军129师任职,先是担任特务团团长,后来又出任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和第7军分区的司令员。
1944年秋季,皮定均出任豫西抗日游击支队司令。上任后,他率部多次和日伪军激战,打开了豫西抗战的新局面。抗战胜利后,皮定均进入中原军区任职,担任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该旅又被称为皮旅。1946年6月,刘峙率领数十万重兵围攻中原解放区。当时中原军区的部队还不足6万人,由于敌我兵力相差过于悬殊,因此要想正面打退敌人的进攻十分困难。
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上级决定突围,皮旅承担了掩护主力突围的艰巨任务。面对数十万敌军的围堵,留下来断后,是十分危险,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可能。但皮定均没有讲条件也没有叫苦,毅然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他佯装主力,成功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自己身上,极大减轻了主力突围的压力。
主力部队越过平汉路后,皮旅开始突围,敌人调集重兵围堵。皮定均指挥部队纵横穿插,经过20多天的连续奋战,突破了敌人的层层封堵,成功到达了苏皖解放区。在敌人的疯狂围堵下,不仅成功突围,还保留了部队的建制,皮定均在中原突围中立下了大功,也凭借此战一举成名。
皮旅来到华中后,华中军区给皮旅补充了1600多人,基本上弥补了该旅在中原突围时的损失。之后皮旅改称为华中13旅,归谢祥军的10纵指挥。此后皮定均率13旅参加了淮阴保卫战、涟水保卫战和盐城保卫战等战役战斗,打得十分顽强,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
后来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野,13旅改称华野独立师,皮定均没有在独立师任职,而是调任6纵副司令。皮旅在中原突围时立下了赫赫战功,结果在华野成立时连一个正式的番号都没有,只给了一个独立师的番号。而且作为皮旅的灵魂人物,皮定均只在6纵当了一个副司令。
如果还在中野的话,皮旅绝对会被当成王牌主力来使用,而皮定均也极有可能成为中野某个纵队的司令员。但在华野,皮旅作为一个外来户,最终只得到了一个独立师的番号,皮定均也在华野长期担任纵队副司令,后来华野又成立了多个纵队,皮定均一直未能转正,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出任24军军长。
如果换成一些急脾气的将领,可能会对此有意见。但皮定均是一个老实人,没有任何怨言,更没有闹情绪,始终踏踏实实地工作,跟随部队参加了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战役战斗,立下许多战功。1952年,皮定均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冷枪冷炮运动中发现并培养了狙神张桃芳。
从朝鲜回国后,皮定均进入福州军区任职,担任副司令。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华东军区给皮定均上报的军衔为少将,毛主席得知后认为皮定均在中原突围时立下了赫赫战功,仅授少将是不妥当的,于是他拿起笔,在皮定均的名字下特批:“皮有功,少晋中”,最终皮定均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后来他担任过兰州军区和福州军区的司令员。1976年,皮定均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年仅62岁。
写的是:定均有功,由少晋中。
毛主席的心腹爱将,许士友,韩先楚,皮定均,始终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