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口之战时宋朝守将被吓哭,刘平、石元孙力战西夏,兵败被俘

史海撷英 2024-07-05 15:34:22

大宋景祐五年(1038年)十一月十八日,东京汴梁,皇城,紫宸殿。宋仁宗与满朝文武济济一堂,他们在看一封“外交照会”,具体来说就是远在西北最大叛乱集团给大宋的“国书”,因为这个盘踞在西北地区军阀居然称帝了。李元昊在寄来国书中表示:自己已于十月十一日称帝建国,国号大夏!现在希望大宋朝承认大夏国。

宋仁宗恶心坏了,赵元昊(宋朝人一直称李元昊为赵元昊)居然也敢称孤道寡,大夏有什么资格和大宋并驾齐驱?经过与朝臣商议,大宋开始了全国总动员,并立即在西北展开重大军事调整,为此还邀请吐蕃首领唃厮罗一起攻击西夏,开始严密搜捕在大宋境内的党项人探子,抓到一个,赏钱一万,大宋是真有银子啊。

此时宋夏大战看似一触即发,可大宋喊得震天响,光打雷不下雨,始终没有出兵的迹象。原因就在于,大宋知道在武力上无法击败西夏,毕竟在此之前两度用兵都以失败告终,礼部在仔细研究了西夏国书之后发现,李元昊虽然僭越称帝,却依然向宋朝称臣。

在这种情况下,宋仁宗向西夏派出使者,意思就有一个,赵元昊必须迷途知返,大宋可以既往不咎。算是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可大宋不出兵给盟友吐蕃送个信,当年六月,吐蕃首领唃厮啰按约定出兵攻打李元昊。宋朝却压根不管,在这种情况下,唃厮啰只能撤军。

不久,从西夏的消息传来,李元昊拒绝撤销帝号,于是在六月二十三日,宋仁宗下诏,削夺李元昊在大宋朝的一切官职,人家都当皇帝了,还稀罕大宋的官职?停止宋夏贸易往来,并以中书省的名义发布悬赏:谁摘下李元昊的脑袋,加封定难军节度使。

李元昊

宝元二年(1039年)闰十二月,李元昊将宋朝赏赐给他的敕告、敕榜、旌节等官员信物全部还给宋朝,正式与宋朝划清界限。并且再次送来一封国书,国书表示:自己是番,宋朝是汉,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还有就是,自己现在是辽国的外甥。李元昊家和辽国关系一直比较密切,从祖辈就与辽国世代联姻,是“甥舅之亲”,李元昊还娶了辽兴宗的族姐兴平公主。

西夏向宋称臣是大宋最后的底线。现在李元昊连这一点都不承认,大宋不想打也得打了。但打仗一开始,大宋就没有制定任何作战计划,完全就是防御态势,此时的李元昊却发现大宋预防的漏洞,决定主动出击。

金明寨守将李士彬是西北世族名将李继周之后,李继周当年曾经大破夏军,获器甲六十余万,可惜李士彬虽然号称铁壁相公,实际却是个有勇无谋之辈,为人残暴,本来他因为杀死自己的堂侄女在内的几个亲戚犯了死罪,但考虑到是功臣之后,宋廷就免去了死罪。康定元年(1040年),李元昊针对李士彬为人贪暴,他手下士兵虽多达数万,但基本上是蕃兵忠诚度差的特点,开始了他的阴谋,首先行反间计,试图借宋人之手,轻取李士彬首级。他派人捎书信、锦袍、金带投置金明砦境上。书信大意是说同李士彬相约叛宋。不料该反间计被鄜延副都部署夏随识破。当有人怀疑李士彬对宋不忠时,夏随即辩解道:“此夏人行间耳,士彬与羌世仇。若有私约,通赠遗,岂使众知耶?” 其次,行诱降之计。反间计失败后,元昊暗中派人到金明寨,许以高官厚禄,劝其投降。不料士彬斩使拒降,此计又成泡影。

范雍

延州府衙里的大宋鄜延、环庆经略安抚使兼知延州范雍收到李元昊派人送来的一封信。意思就是,自己答应大宋皇帝的要求,决定撤销帝号向大宋投降。范雍对此深信不疑,恰在此时,一大帮党项人越逃过边境投奔宋朝要过好日子,范雍将这些人安置在延州东北的金明寨,虽然属下一再阻止,范雍执意不听。“既而元昊反,拜振武军节度使、知延州。因言:‘延州最当贼冲,地阔而砦栅疏,近者百里,远者二百里,土兵寡弱,又无宿将为用,而贼出入于此,请益师。’不报。元昊先遣人通款于雍,雍信之,不设备。一日,引兵数万破金明砦,乘胜至城下。”

这个时候又有消息传来,西夏大军似乎有犯境迹象。范雍对消息将信将疑,但还是为了以防万一,令驻守庆州主将刘平和驻守保安军的石元孙率五千人马,前往宋夏边境的土门,阻击、监视西夏大军。

然而,晚了。李元昊率军越过土门,直袭金明寨。要命的是,之前那帮假投降的党项人占据了金明寨各处要害。当即窝里反,正月十八日,金明寨沦陷,十万军民全军覆没。

三川口之战示意图

金明砦一败,延州就暴露在西夏军面前了,李元昊早先派一个叫贺真的军官去范雍那里表示西夏愿意放弃独立,范雍信以为真,延州防备极为薄弱,石守信的孙子石元孙带兵在外援救土门(今陕西省安塞县镰刀湾),城中只有几百个士兵,而延州城则是“夹河为两城,雉堞卑小,兵士登九州台瞰城中如画”。李元昊军势浩大,史载“​夏人大寨在城北五十里五龙川口,其后队直接鱼家庄,庄去州二十里,较其众约十余万。”范雍哪见过这副阵势,被吓破了胆,丑态百出。钤辖卢守勤也没了保安军一战的勇气,吓得号啕大哭。范雍和卢守勤于是谋划和西夏人议和,命令都监李康伯出城谈判,李康伯听到范雍要议和大怒,当即义正言辞拒绝,同时要范雍把自己斩了,至于命令决不接受,范雍和卢守勤心中有鬼,也不敢发作,只好连忙召集人马保卫延州。

“属元昊盛兵攻保安军,时平屯庆州,范雍以书召平,平率兵与石元孙合军趋土门。既又有告敌兵破金明、围延州者,雍复召平与元孙救延州。平素轻敌,督骑兵昼夜倍道行,至万安镇。平先发,步军继进,夜至三川口西十里止营,遣骑兵先趋延州争门。时鄜延路驻泊都监黄德和将二千余人,屯保安北碎金谷,巡检万俟政、郭遵各将所部分屯,范雍皆召之为外援,平亦使人趣其行。诘旦,步兵未至,平与元孙还逆之。行二十里,乃遇步兵,及德和、万俟政、郭遵所将兵悉至,将步骑万余结阵东行五里,与敌遇。时平地雪数寸,平与敌皆为偃月阵相向。有顷,敌兵涉水为横阵,郭遵及忠佐王信薄之,不能入。官军并进,杀数百人,乃退。敌复蔽盾为阵,官军复击却之,夺盾,杀获及溺水死者几千人。平左耳、右颈中流矢。日暮,战士上首功及所获马,平曰:‘战方急,尔各志之,皆当重赏汝。’语未已,敌以轻兵薄战,官军引却二十步。黄德和居阵后,望见军却,率麾下走保西南山,众从之,皆溃。”

开战的第一时间,监军太监黄德和逃逸。李元昊下了死令,不全歼宋军,绝不退兵!经过一天血战,宋军全军全军覆没,刘平、石元孙因重伤被俘,“转斗三日,贼退还水东。平率馀众保西南山,立七栅自固。敌夜使人叩栅,问大将安在,士不应。复使人伪为戍卒,递文移平,平杀之。夜四鼓,敌环营呼曰:‘如许残兵,不降何待?’平旦,敌酋举鞭麾骑,自山四出合击,绝官军为二,遂与元孙皆被执。”三川口之战至此落下帷幕。但李元昊没有乘胜攻打唾手可得的延州,而是下令撤军回国。

文彦博

正月二十八日,范雍向朝廷提交战报,将战败责任推给了刘平、石元孙。临阵脱逃的黄德和也倒打一耙,诬告刘平、石元孙阵前叛国。宋仁宗派人兵捉拿刘平家人,要杀人泄愤。但枢密副使夏守赟挺身而出,力辩其污!于是宋仁宗派文彦博去陕西调查真相。经文彦博调查取证,刘平终于洗刷了冤屈。宋仁宗腰斩黄德和。宋朝以为刘平、石元孙阵亡了,追赠刘平为朔方军节度使兼侍中,谥号壮武,子孙全部获得荫封。“初,德和言平降贼,朝廷发禁兵围其家。及命殿中侍御史文彦博即河中府置狱,遣庞籍往讯焉,具得其实。遂释其家,德和坐腰斩。而延州吏民亦诣阙诉平战没状,遂赠朔方军节度使兼侍中,谥壮武,赐信陵坊第,封其妻赵氏为南阳郡太夫人,子孙及诸弟皆优迁,未官者录之。”

庆历四年(1044年)十月,宋夏达成和议后,李元昊忽然派人将一直喊着要回国的石元孙送回宋朝。宋朝人这才知道两人没有殉国。这下尴尬了,表彰的烈士成了俘虏,大宋君臣颜面尽失!大臣们义愤填膺,主张将石元孙斩于边界,以洗国耻。而宰相贾昌朝以西汉李陵为例,反对杀石元孙,最后石元孙虽然没被杀,却被监管起来,直至郁郁而终。“康定初,夏人寇延州,元孙与战于三川口,军败见执。传者以为已死,赠忠正军节度使兼太傅,录其子孙七人。及元昊纳款,纵元孙归。谏官御史奏:元孙军败不死,辱国,请斩塞下。贾昌朝独言曰:‘在春秋昌,晋获楚将谷臣,楚获晋将知罃,亦还其国不诛。’因入对,探袖出《魏志・于禁传》以奏曰:‘前代将臣败覆而还,多不加罪。’帝乃贷元孙,安置全州。以升祔赦,内徙襄州。侍御史刘湜言:‘元孙失军辱命,朝廷贷而不诛,若例从量移,无以劝用命之士。’元孙遂不徙。从徙许州,还京师卒。”这就是为大宋力战被俘的下场,武将又怎样不寒心。

而当时刘平拒绝返回大宋,他看透了大宋君臣的德行,刘平更明白,历代被俘的降臣,一旦回国,纵使忠如苏武,也决计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而且会让家族蒙羞。最后刘平郁郁而终,病逝于兴州。刘平不回国,宋朝难办了,想处罚他都没有办法。“其后降羌多言平在兴州未死,生子于贼中。及石元孙归,乃知平战时被执,后没于兴州。”

至于三川口之战惨败的罪魁祸首范雍,依旧是高官厚禄,大权在握。庆历六年(1046年),范雍病逝,谥号忠献。依旧是大宋王朝的一代名臣。只是可怜了宋军将士。

1 阅读:98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