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海两会上,瑞金医院主任医生郑民华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主动站出来,联合来自医卫界的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极具份量的提案——“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他特别形象地提到了“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的现象。

提议在集采制度下,将进口原研药纳入医保,与集采药进行不同比例的报销,给病人多一些选择。

这份提案一经提出,便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讨论。
国家推行药品集中采购,旨在惠民,集采药品价格确实是降下来了;但部分药品质量参差不齐,药效不稳定是不争的事实;就此而言,郑教授说了真话,做了一次吹哨人。
上海,这座被誉为“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城市,从来不缺乏直面问题的勇气。
在过去被遗忘的三年里,全国其他地区面对疫情基本都是封控,可只有上海的干部敢对封控说NO:“上海不仅仅是上海人的上海,还承载了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

在奥密克戎来临的时候,大家都在说有后遗症,上海专家直接说这个病可以自愈,感染后遗症的概率极低。
当大家都坚持且相信严格防控能够有所成效的时候,上海专家却甘冒天下之大不韪,首次以专家的身份提出:“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不要因此采取过度防疫,终止经济和民生复苏”。

看看其他城市被封控之时,有啥不同声音吗?
没有!
因为他们缺乏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
到了2024年上半年,当各地公布的经济数据遮遮掩掩、欲言又止之际,上海却以坦荡之姿,如实公布经济数据,主动承认不足,不仅清晰罗列了外资外贸下降、工业增速低、消费偏弱、就业问题等四大难题,还坦诚地指出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是外资撤场,实际使用外资,对比去年同期下降20%。

不管是医疗方面,还是民生或者经济发展领域,上海都没有选择回避问题,而是主动把问题摆到台面上,以务实的态度去分析、去思考解决之道。
这种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值得我们为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