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口出狂言,竟然拿这3个字侮辱中国,话一出口,中方还没来得及回应,美国网友先不干了,真是丢人丢到家了。与此同时,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站在华为比两百多个橄榄球场还大的研究基地里心情复杂。
比起万斯的出言不逊,弗里德曼表示,想要给中国抹黑,至少先要了解中国吧,万斯的短视着实可笑,这场闹剧,不仅让人疑惑,傲慢与偏见是否正在让美国错失未来?
万斯的毒舌言论与政治算计
万斯在福克斯新闻的露面中,使用了“乡佬”这个词来形容中国人,他说美国的发展,是靠借“中国乡巴佬”的钱来买“乡巴佬造的东西”。
万斯的话,在国际上掀起了一阵风暴,除了让中国人感到愤怒,不少美国网友也纷纷对万斯极尽嘲讽,美国网友直言万斯粗鲁且无知;媒体则讽刺其“让全世界的美国人难堪”;还有人拿万斯那本名为《乡下人的悲歌》的自传嘲讽他,说万斯才是那个真正的“乡巴佬”。
作为一国总统,万斯这么说肯定有其政治算计,主要在三个方面。
转移国内矛盾:美国当前面临高通胀率、两党债务僵局和社会撕裂。万斯将中国塑造为“掠夺者”,试图将民众对经济困境的不满引向外部。这种“甩锅”策略在特朗普时代屡试不爽,如今被万斯继承。
巩固选民基础:他的核心支持者是铁锈地带的白人工人。这些群体因制造业外流而对全球化充满敌意。将中国描绘成“抢走饭碗的乡巴佬”,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民粹情绪。
塑造强硬形象:万斯被视为特朗普的“接班人”,而特朗普的政治遗产之一就是对华强硬。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模仿特朗普的“交易艺术”,试图证明自己是“更激进的特朗普”。
总的来说,万斯这个时候羞辱中国,无非就是通过展示对华强硬姿态争取选民支持,旨在塑造捍卫美国利益的形象,迎合部分民众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也是对华舆论战的一部分。而中国外交部将其定性为无知与无礼,而非激烈对抗,这符合中国外交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既表明立场,又不让事态升级,同时中美外交对比起来,更加凸显出美国傲慢无礼的形象,以及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弗里德曼眼中的中国未来
比起万斯的信口开河,美国作家弗里德曼显然看的更加透彻,他在《我在中国看到了世界未来的样子》文中,把上海迪士尼的“美式假未来”和华为代表的“真未来”放在一起比较,表达了他对中国科技进步的赞赏。
他无奈的表示,当美国政客还在争论跨性别运动员的事,中国已经在用人工智能改造工厂。
弗里德曼意识到,中美的差距在科技领域正在逐步拉大,美国正在拆毁能推动创新的科研机构和人才,而中国在努力建设研发基地,推动人工智能创新,想摆脱特朗普政策的影响。
美国忙于处理各种社会议题时,中国正集中精力发展科技,寻求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对他而言,这种反差特别强烈且真实:一边的国家还在为上厕所这种小事争论不休,另一边却已经开始训练人工智能来设计更先进的芯片。
弗里德曼想表达的是,美国如果继续陷入无意义的内部消耗,那么不仅仅会在技术竞争中落后,更会丧失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主导权。也就是说,美国如果不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未来世界的话语权可能就不再属于它了,这种对比,无疑敲响了警钟。
中美竞争的真正驱动力
一直以来,对于中国的崛起,美国精英圈子里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这反映出他们对中国认识存在巨大分歧,也暗示了美国未来可能面临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
有人认为应该遏制中国,以维护美国霸权,有人则认为应该合作共赢,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种分歧直接影响着美国对华政策,也将最终影响美国自身的未来。
综合弗里德曼和万斯的观点,中美发展模式的差异显而易见,中国注重实际的创新,例如汽车、芯片和火箭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展。相比之下,美国似乎深陷内部争斗,这不仅阻碍了自身发展,也对全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部分美国政客的离谱言论,正好说明他们不了解中国科技发展的真实水平,低估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弗里德曼对此感到“崩溃”,他认为,你可以批评中国,但应该先做足功课,充分了解你所批评的对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正如万斯说“我们从中国乡巴佬那里借钱买东西”,这本身就不合逻辑,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如果他们停止购买,美国经济会面临大麻烦,这表明万斯对经济形势缺乏了解,更体现了特朗普政府在外交上的自大和目光短浅。
美国实际上依赖中国的资金,万斯却用轻蔑的言辞来描述这种经济关系,这既不明智也不负责任。有人评论说,万斯没有特朗普那种吸引人的个人魅力,却偏偏要学特朗普那一套,结果就像东施效颦,学得不像。
结语
正如弗里德曼所言,批评也应该建立在对事实的认知之上,连基本情况都没搞清楚就随意指责,显得既无知又可笑,毫无意义。
万斯的争议言论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美国政治精英在时代变革中的集体焦虑。当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通过技术创新和务实合作重塑全球秩序时,某些美国政客仍试图用19世纪的殖民者视角解读世界。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