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4小时,特朗普又改口了中美如果谈不拢,美国将制定新规则

青梅旭史 2025-04-21 14:18:33

4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对中国示好了,回答记者提问时称:不会继续提高对中国的关税,因为这会使两国之间的贸易陷入停滞,另外特朗普海表示正在考虑降低对华关税。

结果没想到,中国商务部这边刚对特朗普的“善意”做出回应,特朗普就又变脸了,24小时还没过,就对中国发出新的威胁,如果和中国谈不拢,就要发动新一轮制裁!

那么面对毫无诚信的特朗普中方会作何反应?特朗普的招数能否起到预期效果呢?

内外压力下的虚张声势

当地时间4月17日,美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对记者表示,他不想再对华加税,理由是会导致中美贸易破裂,他希望与中国在一个月内达成协议。这是自美国关税政策实施以来,特朗普对华态度的又一次明显变化。

中国商务部在当天作出回应,强调“解铃还须系铃人”,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极限施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中方通过平等对话。在这次互动中,特朗普表达了结束贸易战的关切,中方也把话挑明,在谈判方面给美方指出方向。

细究特朗普此番举动,能看出三个关键信息:首先,美国仍未放弃其霸权思维,妄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让步;其次,美方虽有结束贸易战的意愿,但坚持要中方先低头;最后,通过设定一个月期限,美方试图给谈判施加时间压力。

美国版“狼来了”的故事上演的多了,特朗普政府的“变脸”策略已经失去了效果,这点从美国股市和债市冷淡的反应就能看出端倪,经过多次反复横跳,如今连最股市这个“晴雨表”都不再轻信特朗普的话。

而根据许多市场预测机构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投资者不认为特朗普能在短期内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这显示出大家普遍不太信任特朗普。由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物价上涨,美国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抗议活动不断发生,连曾经支持他的马斯克也公开表示与他不再合作。

此外,国际社会也对美国这种强硬的做法表达了强烈反对。欧盟启动“亚洲替代计划”,准备把价值200亿欧元的光伏产品订单交给中国企业,这显然是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强硬回应。

墨西哥也采取了行动,宣布对美国出口的汽车加征关税,以此来反击美国此前对墨西哥钢铝产品实施的制裁。

很明显,特朗普政府之前的贸易政策现在让美国陷入了内外受压的困境,许多国家开始采取反制措施,美国的贸易环境变得十分复杂。

以不变应万变的智慧

这种淡定从容的态度,源自中国手中的三张王牌:一是经济韧性,我国一季度对美出口逆势上扬;二是产业优势,从新能源到高科技,中国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三是国际支持,众多国家明确反对美国的贸易霸凌。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一方面深化改革开放,培育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加快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从芯片研发到航空航天,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在快速提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国际上,中国在东南亚、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生意也越做越大,这说明中国经济很有活力,而且多元化发展战略是正确的。

而且中国在新能源、造船、家电等行业已经能自己搞定,不再依赖别国,美国对这些中国产品加税,最终掏钱的是他们自己家的消费者,因为他们离不开这些产品。

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越来越红火,很多国家也明确表示不喜欢“贸易霸权”。

这都说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能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的管理。

美国贸易政策的本质

尽管特朗普话说得很满,但其手中已经没有筹码,关税一直是特朗普最得心应手的“武器”,如今对华关税已提高到145%,部分商品甚至到了245%,再往上加意义不大,只是数字游戏。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核心在于,通过对中国商品征收更多关税,希望工厂搬回美国,增加政府收入,甚至期待中国经济出现问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反而增加,贸易顺差也在扩大。

加征的关税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承担,沃尔玛等商店里的中国商品涨价,美国人不得不为特朗普政府的错误决定付出代价。这表明,最初的目标并未实现,反而给美国民众带来经济压力。

而美国在30多种关键资源上高度依赖中国,在电子零部件、医疗用品等领域同样依赖中国供应,中国还是美国大豆等农产品的主要买家,这场关税战继续打下去,美方等于是“自残”。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实际上暴露出美国经济自身的严重问题。美国背负着沉重的国家债务,页岩油滞销,半导体产业也面临衰落的风险,这些问题都阻碍着美国经济发展。

相比之下,中国持有大量美债,这反而有助于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曾指出,不应该由某个国家单方面制定21世纪的贸易规则。

作为中国战略规划者,面对美国不稳定的贸易策略,我们的应对之策需要灵活且具有前瞻性。我们需要多元化贸易伙伴,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同时加强国内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

中国未来将在全球经济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

历史的选择:霸凌主义没有未来

特朗普“一个月期限”的威胁,暴露其战略焦虑。当前美国正面临36万亿美元债务到期、页岩油库存积压、半导体产业空心化三重危机,而中国持有美债量却逆势增加至8500亿美元,成为稳定全球金融的关键力量。

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直言:“21世纪的贸易规则不应由某个国家单独书写。”当美国在G7峰会上强推“对等关税”遭6国反对时,中国正与132国共建“数字丝绸之路”。这场较量终将证明:以实力为后盾的开放包容,才是重塑世界秩序的正道。

历史从不相信威胁与恐吓,只相信实力与智慧。当中美博弈走过7年风雨,世界已然看清:今日之中国,既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更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底气!

0 阅读:63

青梅旭史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