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李先念找到李德生,沉默半晌后说:要你辞职,是毛主席的建议

猎火照狼山 2025-03-27 09:02:21

权威资料来源:1、《李德生回忆录》、2、《军事思考录》3、《功勋卓著名垂千古——李德生》

1974年底的一天,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中央政治局委员纪登奎二位同志,找到了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德生,有重要事情与他谈。李先念和李德生虽然都出自红四方面军,但李先念在军事生涯早期的职务要比李德生高太多了,算是对方的老首长。建国后身居高位、又有四方面军背景的高级干部,德高望重的徐帅是一个,接下来可能就要数李先念了。而李德生进京之后,也经常向李先念虚心请教。

不过这一次,李先念对李德生的“教导”,很不寻常,竟然表示希望他“辞去在中央的领导职务”。纪登奎也在场,但他没讲什么,主要由李先念来跟李德生沟通。当时李先念是副总理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属于副国级干部;而李德生因为此前几年的连续提拔,已经是政治局常委、正国级领导人了。像这样的职务关系,即便曾经是对方的老领导,李先念讲话也应该会十分慎重,怎么突然谈到这样忌讳的话题呢?

要知道一年多以前,组织十分器重李德生,决定让他出任中央副主席。当时李德生不敢接受这个任命,论革命资历和党内履历,比他突出的大有人在。李德生1955年9月全军授衔时,只是开国少将;在他之前,还没有开国少将出任中央副主席的先例。况且李德生是在六十年代后期才得到重用、来到北京的,他认为自己如“坐火箭”般获得升迁,是不踏实、不稳妥的。

有意思的是,1973年李德生为了不当这个副主席,第一个想到了老首长李先念,希望他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在毛主席等领导人面前说上几句话,争取能“收回成命”。当时李先念听了李德生的想法后,忍不住连连摇头,觉得他在政治上确实还比较稚嫩、需要磨炼。李先念语重心长地劝道:你以为这样的任命,是随便定下的?你应该好好考虑接下来怎么胜任工作,而不是设法改变中央首长的决定!

李先念的话,在李德生心里的分量还是很重的,既然老首长都让自己努力接下重担,他也不好继续坚持己见了。就这样,李德生听劝,在这一年出任了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职务级别甚至压过了李先念。可为什么才过了一年多时间,曾经要求自己“必须上任”的老首长,却突然改了主意,说希望自己主动辞职呢?李德生顿时感到云里雾里,不知道怎么回复了。

这个时候李德生的个人处境,说实话不算太好,压力非常大;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想到李先念一见面,就请他主动辞职,因此大家都沉默了,气氛有些尴尬。李先念也知道李德生的疑惑,于是在沉默半晌后,他又继续补充道:德生,其实要你先辞去一些职务,是主席的建议。

换句话说,李先念不会主动请李德生辞职,那也不符合规矩。他跟纪登奎是受到了领导的委托,来转达这个意思的。听完这句解释,李德生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便懂得了伟人的良苦用心。此前几年中央多次提拔李德生,他才有了今天的地位,而中央领导中最看好他的,正是毛主席。

李德生很坚定地看着李先念,回答说:老首长,我明白了,我听毛主席的话,坚决服从!就在这次谈话后不久,李德生在1975年1月正式向中央递交了辞呈,主动辞去各项领导职务。毛主席看过辞职报告后,只同意免去李德生中央副主席和政治局常委的职务,仍然让他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并保留中央政治局委员席位。李德生从正国级干部变成了副国级,但仍然是大军区负责人,手上的军权很重,可见毛主席像之前一样信任他。

这样的职务变动,确实事出有因,还是要从李德生建国之后的经历说起。其实毛主席,原本对李德生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四大野战军名将太多了,主席不可能对每个将军都熟悉。1951年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时任12军副军长的李德胜战绩突出,那是他真正意义上的成名之战,伟人也记下了这个名字。

但开国少将有一千多位,李德生只是其中之一。五十年代的李德生,还没有获得单独见毛主席的机会。有资料说毛主席是因为在一次会议上,听到了“李德生”三个字,才对将军产生兴趣的。倒确实是有这样一件事,但并非李德生获得提拔的原因,毛主席用人历来都是有深层考量的,不可能如此随意。

解放战争中,我军在延安总部的兵力比较薄弱,野战部队都放在重要战区打仗。蒋某人在1947年针对这个弱点,命令胡宗南集团发动重点进攻,目标就是延安。中央在危险面前,选择在敌军大股部队到来前主动转移,毛主席等中央首长为了安全都改了化名。

其中主席的化名是“李德胜”:一来是“有德者胜”的意思;再来是一个谐音:离开延安者得胜利。这个名字寓意非常吉利,后来果真得到了印证,此后两年人民军队节节取胜,国民党军则丧师失地。49年老蒋败逃台湾,新中国最终建立了。

毛主席在1968年八届十二中全会期间,跟李德生进行了一次对话,戏称两人都叫“李德胜”(谐音),便是这个典故的由来。此后不久,主席便钦点12军军长李德生离开驻地安徽(当时兼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到北京工作,将他逐步提升为北京军区司令员、全军总政治部主任和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的提拔速度,应该说是非常快的,在军队高级干部中罕有人及。而毛主席如此看好李德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李德生的品德和工作能力,都很过硬。毛主席与李德生几次交流后,认为李德生性情憨厚稳重,对党忠诚。李德生在形势变化下,没有跟两个“集团”中的任何一个有勾连,这是毛主席十分放心的。可仅仅稳重老实还不够,经过战火历练的将军们,也大多对组织非常忠诚。光老实不行,关键得有真本事。而李德生恰恰德才兼备,不光能带兵,地方工作也做得好。

六十年代后期,因为路线和环境变化,各地掀起武斗,造成许多不受控的局面,各行各业损失很大。李德生在1967-1968年间,作为省革委会主任成功维护住了安徽的稳定,没有出现过火情况,这是很多省份办不到的。

毛主席感到好奇,问李德生用了什么办法,取得这么好的局面?李德生如实答复,自己充分利用了“舆论机器”,要大力宣传政策、跟干部群众讲明武斗的危害,让正确的观念在人们的意识里扎根,有敬畏之心,这样就不会有多少人盲目跟风、做错事情了。

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毛主席认同李德生的方法和能力,因为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一直是我们的强项,但很多地方的领导干部都忘记了,李德生却做得很好,是军队干部参与地方管理的良好典型,毛主席很高兴。

这说明李德生不仅为人正直敦厚,还懂得思考变通、并且能够在基层扎实推进下去,具备这些素质是非常难得的。1968年毛主席就有了决定,要把李德生调来首都北京,发挥更大的作用。结果他只用五年时间,从正军级的12军军长,一步步做到了正国级的政治局常委。

第二是李德生年富力强。李德生是1916年出生的,69年召开中共九大时,毛主席又特意问了李德生的年龄,李德生答复:53岁。毛主席对此很满意,建国之后许多元勋人物逐渐老去,在世的也大多身体不好,是到了发展和启用第二梯队的时候了。

李德生正是精力充沛、能干事的时候,毛主席非常看好这样的后起之秀。除了李德生外,伟人在那段时间还重点启用了华国锋、纪登奎等一批干部,都逐步进入中央担任要职。主席未雨绸缪,很注重培养人才。

第三是出身特点有优势。李德生来自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29师和二野部队体系,没有中央红军和四野背景。按说这也不算优势,但结合六、七十年代的中央干部人员构成,特别是有实权的军委办事组里面,四野将领占了绝大多数,难免有人搞小团体、拉帮结派,往大了看是要危害团结稳定的。毛主席历来反感“山头主义”,在军队层面他专门重用了李德生、谢富治等人,就是要“稀释”一下有关方面的四野含量,逐步消灭山头现象。

李德生在北京工作期间,毛主席很关注他的表现,对他的好印象没有丝毫变化,直到后来他离开北京时也是这样。李德生因为兼职过多,怕耽误重要工作,曾向毛主席提出免兼北京军区司令员一职,但伟人不同意,坚持让李德生能者多劳,所以他的党政军职务都很高。

其实这里面还存在另一层意思:北京军区可以说是最核心的大军区了,拱卫京畿的职责,当然不会轻易落到一名将军的头上,这足见主席对李德生用人不疑,充分信任。不过1973年底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陈锡联同志和李德生互换了位置,李德生被派去沈阳军区,这属于平调。

如前文所述,毛主席这时候并不想动李德生,把他放在北京,主席放心。这一年各军区搞一把手对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九一三事件”、以及此后体现出的一些不利影响,有不少军队将领受牵连,主席认为一个干部执掌一方时间太久,弊端是明显的,滋生出的问题比较多。

既然其他大军区司令员都调动,在李德生这里也不好搞特殊。毛主席单独对李德生说:这次对调,你是“陪绑”的哟。换句话说,本来没什么必要调整李德生的位置,但需要他做出表率,并且沈阳军区也非常重要。主席跟李德生谈话,一来是消除顾虑,二是勉励他继续好好干,把沈阳军区管好。李德生没有二话,当即表示服从安排,请毛主席放心。

有一个细节不得不提,就是毛主席在有意保护李德生:一个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适合调离北京吗?其实在工作上是有些冲突的,以后开会都不方便,意味着李德生经常需要来回奔波。但去了沈阳,李德生身边的政治环境,就会宽松很多。

自从“九一三”发生后,一个团伙彻底倒台了,另一个团伙客观上就会得势,开始肆无忌惮地把矛头对准“本体系”以外的人,李德生为此经常受到莫名其妙的挤兑。毛主席爱惜李德生,认为他不擅长钻营政治,留在这里只剩挨欺负了,还不如把军事人才解放出来,到沈阳军区做军人的本职工作,专心带兵。

毛主席的本意很好,但那些人还是没有放过李德生。1974年李德生因为莫须有的问题,被故意揪住不放,多次遭到针对和批评,甚至牵连到了周总理和叶剑英元帅。李德生不得不公开做检讨,内心十分憋屈。但为了照顾大局,敦厚的李德生从来没有抱怨,还是隐忍了下来。

李德生处境极为艰难,这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洞若观火的毛主席,为了减轻李德生的心理负担,同时进一步保护他,安排李先念等人找李德生谈话,让他主动辞去一些职务,避免树大招风。

所以李德生一听是毛主席的意思,马上就理解了。李德生想起前一年调他到沈阳军区前,伟人对自己说的话,跟这一次其实是异曲同工。随后他非常认真地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主动承认自己来京工作后不擅长、不坚决的地方,感到有负主席的重托,十分惭愧。同时他请求辞去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副主席职务。

毛主席虽然批准了这份辞呈,但依然保留李德生政治局委员的身份。这样一来,他仍然是副国级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确保了李德生的政治地位。在当时的各大军区司令员中,挂着副国级职务的很少,除了李德生外仅有许世友、陈锡联等少数几位威名赫赫的老将军。毛主席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是打心眼里喜欢、信赖李德生的。

由于毛主席的青睐,李德生在七十年代达到了自己的军政生涯巅峰;又因为毛主席的照顾,身居高位的李德生能够全身而退。75年辞去中央领导职务后,远离了政治旋涡,他再未遇到大的波澜,后来还出任国防大学任政委、党委书记,88年获得了解放军上将军衔。

1976年9月毛主席溘然长逝,李德生悲痛不已、以泪洗面。他之前在北京的那几年,主席在一次聊天时说:李德生身体壮实、心态也好,有希望活到100岁!而李德生也确实非常长寿,2011年5月将军因病辞世,享年96岁。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0 阅读:0

猎火照狼山

简介: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