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秦基伟访朝,金日成问还想去哪?秦:我想再看看上甘岭战场

鲲鹏史录 2023-01-15 12:33:35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2年11月25日,朝鲜依旧是严寒的冬天,不间断的大雪早已把阵地覆盖,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的指挥官秦基伟冒着风雪向指挥部走去。

秦基伟刚到指挥部,正在值班的战士向他递来了一份电报。值班战士见秦基伟望着电报久久没有发声,以为是战况愈发严重。他知道秦基伟已经和敌人对峙了整整四十余天。

不一会秦基伟命令值班战士向全军传达战役结束了,敌人已经败退了。值班战士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竟然愣住了,回过神来后激动地去传达命令。

秦基伟望着地图,四十余天来志愿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许多战士为阵地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这一切终于结束了,战士们没有白白牺牲。

1986年,秦基伟再一次踏上了朝鲜的领土,当时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亲自接待了秦基伟并陪同参观了许多地方。

访问活动快结束时,金日成询问秦基伟还有什么要想去的地方,秦基伟沉默了一会,突然道:“我想再看看上甘岭战场。”

那么上甘岭战役期间发生了什么让秦基伟如此重视?让他在时隔多年之后依旧对战场念念不忘?

1951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结束之后,志愿军与美帝国联军进入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双方每一次行动都十分谨慎,生怕露出破绽。

在此情形下双方最高层都想到了以谈判来打破僵局,但由于美帝国联军是不真心实意的谈判,双方的谈判线一再拉长。

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早已看穿美帝国联军的狼子野心,加紧对阵线的布防。大部分防区都确定之后,彭德怀望着还未决定的上甘岭地区防务,陷入深深地思考。

彭德怀知道上甘岭一带的防务十分重要,一旦美帝国联军想要打破局面就很有可能向上甘岭一带发起军事进攻,因此指挥官人选至关重要。

志愿军总部商讨之后,决定让素来沉着冷静的秦基伟去接防上甘岭地区。临行前彭德怀向秦基伟阐述了上甘岭的重要性,秦基伟也深感责任重大,但也爽快地接过了这个军事任务。

1952年春,秦基伟率领15军进驻到上甘岭一带。一进入这里,秦基伟就看出来此地的重要性,如果这里失守,后方两百多里的平原将是美帝国联军机动化部队的优势地区。

一旦美帝国联军突破这里,对志愿军的防线将会造成重大危险甚至整个防线的崩塌,秦基伟不敢怠慢,马上着手于防御工事的布置。

随后的几个月里,秦基伟走遍了上甘岭防区内的每一片阵地,亲自对防御阵地进行检查和调整,并对志愿军战士们讲述阵地的重要性。

秦基伟在上甘岭一带多次勘察,结合志愿军的作战特点,在每一个阵地上多设坑道,在快速转移的同时又能对美帝国联军的炮火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经过多月的调整,上甘岭防区被秦基伟打造成一个十分坚固的防御阵线,随后秦基伟向彭德怀提交了一份突不破的防御阵地作战方案,得到了志愿军总部的一致认可。

8月,时任美帝国联军部队总司令的范佛里特也把目光看向了上甘岭防区,军旅出身的范佛里特一眼就看出来上甘岭的重要性,开始谋划对上甘岭的进攻。

在范佛里特看来与志愿军谈判是大可不必的,志愿军经过长期作战已经士气大跌,他坚持对上甘岭一带发动金化攻势,并扬言志愿军阵地不堪一击。

10月14日深夜,自以为准备充分的范佛里特下达了攻击的命令。随即上甘岭防区炮火轰鸣,志愿军长达80华里的防线都遭受到了攻击。

正在熟睡中的秦基伟被炮火惊醒,他立即起身穿衣,向作战室赶去。秦基伟知道,美帝国联军终于等不住了,他身上的担子也重了起来。

指挥部内众人都面露难色,见到镇定自若的秦基伟走进指挥部,众人悬着的心也在秦基伟的影响下平静了下来。

秦基伟让各部队按计划进行防御,当天夜里美帝国联军的所有攻势都被打退。美帝国联军于是展开炮火攻势,仅第一天就向志愿军阵地发射30余万发炮弹。

拂晓,美帝国联军再次对阵地发起冲锋,多个阵地两军几易其手,截止到中午志愿军丢失一块高地,退守高地坑道。

驻守阵地的师长急忙向秦基伟汇报战况,经过冷静分析,他接着组织部队进行反攻。晚7时,志愿军重新夺回高地,士气大振。

此后几天志愿军紧紧地钉在阵地上,美帝国联军寸步难行。这给了范佛里特当头一棒,为了攻下阵地,范佛里特不惜弹药量,疯狂向志愿军阵地轰炸,依旧没能击垮志愿军。

当在外参加训练的15军干部得知战斗打响之后,立即结束训练返回军部投入战斗,但他们回到军部时,看着眼睛发红的秦基伟,他们知道军长已经多天没闭眼了。

秦基伟还时常召集军政干部开会,分析美帝国联军必败,要为新中国打好这一仗,极大的鼓舞了全军的战斗士气。

志愿军战士们在军长的鼓舞下,轻伤不下火线,顽强守在阵地上。不过美帝国联军凭借强大的军备优势还是让让志愿军受损严重。

有一次,军部干部向秦基伟汇报美帝国联军一次轰炸下来,许多战士轻伤;又一次轰炸下来,变成了重伤;再一次轰炸下来就牺牲在了阵地上。汇报完后,干部抑制不住情绪哭了起来。

秦基伟何尝不痛心,但军长不能泄气。他制止哭泣的干部,表示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伤亡再大,为了新中国也要打下去。

秦基伟多次到战地医院亲自慰问伤员,到阵地鼓舞战士。他多次对战士们提到,志愿军要用三个主义即爱国主义、共产主义、英雄主义打败美帝国的帝国主义。

战士们很受鼓舞,从后面来看抗美援朝战役结束之后,朝鲜人民共和国授予12位志愿军战士“共和国”英雄称号,而其中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与胡修道四人都参与了上甘岭战役。

正是在秦基伟感召下,志愿军战士都在战役中卯足了劲,把美帝国联军当成强盗,激发了强大的斗志。

秦基伟对战士们的做法也看在眼里,上甘岭的战士们足以让西方人大开眼界,对于新中国,他们也该刷新认知了。

25日秦基伟召开军事会议,针对志愿军战况发表意见。有人主张现在伤亡过大,应该主动撤离,再寻战机。

秦基伟深知阵地是万万不能主动放弃的,他表示坚守上甘岭一带是出于朝鲜战局全局的考虑,不可以轻易撤离。

秦基伟为了统一思想,为干部们解释当前两军冲突最为严重的地方就是上甘岭一带,谁先退出就会在全局处于劣势,干部们又坚定了坚守的方针策略。

这次军事会议的召开,总结了许多非常有用的建议。在秦基伟的思考下,全军决定改变战术打法,暂时停止反击。

把部队活动集结到坑道一带,把高地让给敌人,志愿军利用坑道牵制敌人,搅乱敌人,待到部队休整之后再次进行反击。

秦基伟把这一打法比喻为孙悟空在美帝国联军肚子里到处搅乱。在志愿军的运动下,美帝国联军被牵着鼻子走,来回的折腾让美帝国联军苦不堪言,又不能轻易出击。

坑道作战的成功来源于秦基伟在各个阵地上贯穿的坑道。早在上甘岭战役之前,这些坑道就遍布志愿军的各个阵地。

许多将领不理解这一做法,因为阵地贯通很容易被敌人利用,秦基伟就耐心解释,不久上甘岭防区的坑道就完工了。

转入坑道作战之后,减轻了战士的伤亡,却让补给变得困难起来。于是秦基伟决定,利用炮火压制美帝国联军的同时,组织后方部队为在坑道作战的战士送弹药物资。

有一次,从坑道里传出志愿军战士们已经断粮数日的情报,秦基伟焦灼万分,突然他想起总部送来的一筐苹果,就急忙让战士把苹果送上去,先解一下燃眉之急。

战士知道当时苹果可是十分珍贵的水果,就劝秦基伟留下几个,秦基伟一口回绝,直接全部送到坑道里面。

随后又向后勤部转达送物资的指令,后勤部表示现在运力紧张实在抽不出人手,秦基伟听闻大怒,直言后勤部长不称职。

不过他也知道后勤人员为坑道作战付出了极大的牺牲,补充兵员又优先到战斗部队之中。于是秦基伟决定把他的警卫连四个排,也用于物资运输上去。

有干部极力劝阻,一旦没有警卫部队,秦基伟就时刻处在危险之中,建议留下一个排。秦基伟拒绝了,他认为现在战士的生命更为重要。

一线的志愿军战士们见军长秦基伟的警卫排都出现在阵地之上,纷纷大受鼓舞。在坑道作战中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秦基伟主动放弃表面阵地之后,志愿军的火炮部队优势便展露出来了。以前美帝国联军位置不好琢磨,炮兵攻击往往收效甚微,而且还花费弹药巨大。

这让秦基伟十分心疼,这些大炮是从苏联手中拿来的,朝鲜战场本就数量稀少,秦基伟还是在志愿军司令部苦苦求来的。

现在进行坑道作战,美帝国联军一旦进入高地阵地,那么就是一个活靶子,对其进行火力打击可以造成巨大的战果。

于是秦基伟进行步炮协同作战,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从21日到29日,火炮部队炮击多达百余次,歼敌两千余人,更多的则是对美帝国联军心理上的打击。

坑道作战为部队休整、积蓄力量争取了时间,27日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安排,秦基伟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进行反击作战。

29日,志愿军拿下了被美帝国联军占领的高地,范佛里特再次派部队来争抢,但已经休整好的志愿军早已战斗力大增,美帝国联军多次攻击也没有拿下阵地。

30日,秦基伟下令步炮协同对另一处高地反攻,战斗不久志愿军就拿下了高地,美帝国联军死伤惨重,急于撤退的美帝国联军,把阵亡尸体用卡车一车一车的往山下拉去。

11月,被打退的美帝国联军卷土重来,范佛里特再次向阵地“倾泻”弹药,位于一线的阵地工事大多数被炸毁。

后来秦基伟回忆道,美帝国联军轰炸之后,阵地足足削去了两米。面对部队的严重减员,秦基伟向总部请求援军,不久12军抵达战场。

鉴于秦基伟对上甘岭阵地的了解,12军仍由秦基伟指挥,友军的到来让秦基伟心里有了底,又重新规划的阵地,全力防御敌人的进攻。

此后秦基伟多次打退美帝国联军的进攻,成功守住了阵地。范佛里特在消耗大量战争资源的情况下仍旧拿不下阵地,遭到了联合国军的质疑。

25日,迫于各方压力范佛里特撤出战斗,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宣告胜利。志愿军在此战中付出了1.156万战士的生命,美帝国联军则伤亡2万余人,投入战争资源数不胜数。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为志愿军在谈判桌上争取到了十分有利的筹码。朝鲜战争结束后,秦基伟一战成名,并授上将军衔。

时隔34年,秦基伟代表中央前往朝鲜进行军事访问,虽然上甘岭战役早已结束,但秦基伟依旧忘不了永远留在上甘岭战士。在所有军事访问结束后,秦基伟再次提出到上甘岭战场看看。

面对强大的美帝国联军,秦基伟将军没有丝毫恐惧,他镇定自若指挥军队,成功守住上甘岭一带,用坑道战术成功拖垮美帝国联军。

临大事而不惧,秦基伟将军用自己高尚的品质作为全军表率,志愿军战士们深受鼓舞,在秦基伟将军的带领下,成功打败美帝国联军。

正是有了许许多多想秦基伟将军这样的优秀指挥官,新中国才能在乱世中建立,才能让新中国不被他国欺负,正是有了这些将军的奉献,才有如今强大的新中国。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