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在璀璨的中华五千年的古文明中,国人最推崇汉唐文化,然而在外国人眼里这两个朝代却远远比不上鼎盛时期的宋朝,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宋代商人从事了海外贸易活动。
宋商在这项活动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贸易活动不仅促进了各国经济的互惠互通,为中国的宋代与外国的文化经济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使宋代相关的法律得到了完善,为后世相关律法的制定留下了宝贵的蓝本。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宋代向海外进行文化和一些物质的输出,在进行输出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又遇过哪些问题,他们又是如何解决的?那这就要从宋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发展谈起了。
一、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使对外贸易成为了趋势宋代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哪怕是盛唐时期百姓的商品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及宋朝时期,《宋史.张逊传》中就记载过这样的文字,”岭南平后,交趾岁入贡”,岭南安定以后,越南开始向宋朝年年进贡了,宋代的对外贸易从此开始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通关市,并海商人遂浮舶贩易外国物”。
越南通过宋代朝廷设立的关卡进入集市,把除了贡品以外的物品,通过中国走海运的商人一起把这些物品随船贩卖或做交换。
随着宋代的文化经济不断发展,向宋代进贡的周边国家的数目日渐增加,这种海外贸易也逐渐形成了规模,在王炳庆的《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的转变与福建海商的崛起》一文中,我们不难看出沿海地区是进行对外贸易和输出的主体,而在对外贸易逐渐规模化的同时宋代朝廷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来促进这一活动。
当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体系,也有相当数量的学术文章供我们参考,除了之前提到过的王炳庆的学术文章外,还有黄纯艳的《宋代海外贸易》。
这一篇学术论文则对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背景和历程进行了系统研究,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宋代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朝代,这个朝代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时期,是这个时期奠定了古代中国进行海上贸易的基本范围。
海外贸易为宋代的商人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这其中人口流失是成为了宋朝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下面笔者就给大家着介绍其中最重要几大原因。
二、随着海外贸易愈加频繁,人口严重流失成为宋朝经济发展最大阻碍宋人的”住蕃”现象,是严重阻碍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宋代商人“住蕃”不愿回国
“住蕃”一词在古书《萍洲可谈》中被提及,何曰”住蕃”,“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
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宋人出国以后,年底也不回来的人,就是”住蕃”,也可以大概理解为在国外定居了,而且定居者还形成了一定规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宋人愿意在外国”住蕃”呢?
当然就是中国宋代时期国富民强,宋代商人输出的布匹,陶瓷等深受外国人的喜爱,愿意用高价来购买或者用更为昂贵的物品来交换,这使得宋人在国外能够比较轻松的获得财富。
有的宋代商人是因为当地财富易得,而自愿留下的,曾有文章就记载了这种情况:
“故贩其地者,十去九不还也“。
还有的宋商是被当地许以丰厚财富而不愿回来的,其中古高丽国就曾拢络过有能力的宋商,许以丰厚财富让其留在国外为本国效力,同样这种行为也有过记载:
“密试其所能,诱以禄仕,或强留至终身”。
除了古高丽国,留在日本的宋代商人也不在少数,在日本宋商们更容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由于宋商在日本拥有着日本人比较喜爱的物品,所以宋商可以轻易的用这些从中国带来的物品换取房屋,购置田地,娶妻生子。
甚至还有一些宋人偷渡至此,有史料记载
“为水手者,利其国中不着衣裳“,”且米粮易求,妇女易得,屋室易办,器用易足,往往皆逃逸于此”。
可见不光宋代的官员不愿意回去,宋代贫穷的百姓也想方设法的偷渡来日本的根本原因是日本更易生存。
随着海上贸易频繁往来于东亚各国,甚至有的商人还远行至欧洲,如果到了一些生产力落后,人口稀少的小国,当地对生产力和繁衍后代的需求可想而知是多么迫切,也就不难想象了,青壮年劳力和年轻的妇女也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商品“。
人为导致人口流失------人口买卖
宋商进行海外贸易的不止是物品,甚至一些青壮年男子和妇女等也在贩卖之列,而这些被贩卖的人口主要来自古代中国,在古代像日本这样的小国,人口非常稀少,劳动力严重不足,这就促使一些唯利是图的宋商,被利益驱使,做起了贩卖人口的营生。
被卖到日本这些小国的妇女多是年轻貌美的,她们被贩卖至此,多数成为了丫鬟或者是妓女,而青年男子则被卖作劳役,《鹤林玉露》中“老卒回易”一文,就记载了一名循王府上的老卒,到海外诸国如何用美女换取宝马名驹的过程,“以名马易美婢,…,以犀珠香药,易绫锦等物”,等这名老卒回到循王府交差时,循王看到换回来的东西大悦。
最后严重影响宋代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就是大自然带给宋商的灭顶之灾。
自然灾害和抢劫导致人口流失
宋商进行海外贸易是非常凶险的,他们获得的利益是可观的,但是所承受的风险也是巨大的,比如遇上海难和抢劫就是最常见的无法预料的灾害。
其一,海盗猖獗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了一起海盗事件,“出没大洋劫掠,势甚张”,当宋商的船只行至高丽海域时,当地的倭人和宋商勾结的海盗就开始猖獗起来,嚣张的抢劫着过往宋商船只:
“商人言船大人众则敢往,海外多盗贼……则尽没其舶货”。
足以见得只要宋商的船只不够大,人数不够众多他们是绝不敢从古高丽国的海域上走的。
更有甚者,整个国家都有着海上抢劫的历史和传统,有一个叫做昆仑国的小国,“舶贩西洋者,必掠之”,宋商的船只如果势单力薄,途经此处海域恐怕财物不保,更有性命之忧,可见宋商进行海外贸易之凶险。
其二,自然灾害和疾病。
在海上遇见自然灾害也是宋商在进行对外贸易时,造成人口严重流失的一大原因,熟悉海洋的人或者喜欢阅读海洋科学书籍的人都应该有一个常识,就是海洋经常可以毫无预兆的降临灾难。
前一刻还是微风拂面的,十分惬意,后一秒就极有可能海风大作,十几级的龙卷风一刮,船只被吹散,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而且宋商的性命也可能不保。
海洋中知名不知名的巨大生物同样也是威胁,在《萍洲可谈》一书中还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有锯鲨长百十丈,鼻骨如锯,横截断之如拉朽尔”,还有在海上漂泊之时,宋商旧有宿疾急性发作或感染上恶性疾病也会被无情的夺走生命。
人口的大量流失严重的影响了宋代的经济发展,众所周知,在古代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宋代的税收来源也是农业息息相关的,朝廷的主要税收主要依靠农业赋税,而农业赋税来源于粮食的交易,而粮食就是靠着大量的劳力来耕作得来的。
而面对由于海上贸易的频繁所带来的收益和人口流失严重等一系列的问题,宋代朝廷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用以鼓励贸易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防止人口大量流失,这些举措为后世制定相关律法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三,朝廷出台相关律法加大了惩罚贩卖人口的力度。
处于宋朝时期的古中国还是农业社会,就是人口迁徙流动不频繁,导致朝廷在面对突然的对外贸易带来的大量人口流失很是乏力,应对措施明显不完善,尤其是福广两地和江浙一带这一不足尤为显著。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住蕃”和贩卖人口导致人口大量流失,朝廷在促进对外贸易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较为严苛的刑罚来尽量杜绝这一现象。据《宋刑统》中相关规定:
“如有良口于蕃界货卖者,其居停主人知情不告官者,亦处死”。
可见当时对海外贩卖人口的处罚之严苛,不光贩卖者要处死,知情人也要一同被处死。
宋朝廷不仅就向海外买卖人口的宋人出台严苛法律,同时也加强了对出入口岸商船的人员和货物的管理,宋商出海贸易之前不光要向相关部门进行货物报备,人员报备,就连船只也要报备,甚至精细到这艘商船的制造厂商,办理相关手续并要严格执行,不光规定了人员和船只的返航时间,还制定出奖赏措施。
相关宋代法案《市舶法》就规定:“自给公凭日为始,若在五月内回舶,与优饶抽税“。
宋商如果在规定时间五月内返回的,可以减免缴纳的赋税:
“如满一年内,不在饶税之限,满一年已上,许从本司根究责罚施行”。
超过一年没有回来的宋商还要受罚,不光宋商被严惩,给他担保的人也要受处罚,相应船只也要被没收,可见当时宋代朝廷的治理海外贸易的力度。
宋代朝廷不但对逾期不归者,保人进行处罚,而且对在海外贸易中遇难的船只不施救者也给出了相应的惩罚措施,《市舶法》规定应”靠阁收救”,对于“坐视不救者“,”徒二年“,从这些宋代朝廷制定的法律看来,宋朝还是鼓励宋商进行海外贸易的,但是也要约束他们。
结语
漫漫的历史长河里,宋代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开拓出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人沿着这条“致富路“开疆扩土,不畏艰难险阻开辟出一条属于我们古代中国的致富道路,把璀璨的中华文明展现给了世界。
直至今天欧洲和东亚各国也非常喜欢中国的丝绸制品和瓷器文化,对神秘的东方文化充满向往。
身为一个中国人,笔者对宋代的诗词歌赋非常感兴趣的同时,也对建盏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的中国有着历史的厚重感,也有着生机勃勃的活力,我为能生长在这样一个国度而自豪。
参考文献
《宋史.张逊传》
《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的转变与福建海商的崛起》
《萍洲可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