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90后,存款百万也不快乐

小哲谝传子 2023-07-08 09:21:00

最近又一闺蜜离开北京了,她说,在北京没房没车没户口,压力属实有些大,诸多考虑下,她走了。

其实北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为梦想拼搏,自由自在的活着,还能有些积蓄,还有大把的青春肆意挥霍,有何不快乐?

但随着青春“红利”消耗殆尽,跨过三十那条河,焦虑渐渐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其实,就小哲观察,身边不乏存款百万的北漂朋友,但他们都跟我说,很难找到快乐的感觉。即使朋友圈看着快乐,也不过是他们给自己下达的快乐任务罢了。

90后存款百万,难吗?此话一出,想必很多人说小编“何不食肉糜”,有的人10万元都存不到。

但小编所说的是北漂90后,很多北漂一族属于高学历群体,如果在金融业IT业工作,假设月薪两万,每年攒15万元,毕业7年,差不多就攒够了。

当然,小编自然是没什么收入的,距离百万存款梦还遥遥无期。不过,早已养成储蓄的习惯。

最近看一新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说,中国老百姓存款多,恰恰是因为没钱。

相信很多北漂族存款都不少,存到百万的也不在少数,这些人存款多,不是因为太有钱,恰恰因为没钱。

有的北漂族,可以不去逛商场,可以每天自己做饭,可以挤在逼仄的出租屋里,只为了拼命攒钱,早日实现买房梦。

这些人里,很多是小镇做题家,靠自己一步步努力考上好学校,然后在就业机会较多的北京找到一份比其他城市高薪点的收入。然后通过省吃俭用,将钱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这是北漂人的生存智慧,也是北漂人的生存无奈。

在计划中,这笔钱将来除了用于买房,更多是对未来不确定性买的保险,北漂族的工作大多是没编制的,有今天没明天,只能用今天的超额努力,对冲明天可能来的风险。

出去吃改自己做,每顿饭可省100元;与别人合租,每月可省600元;不坐地铁坐公交,每月可省200元……

攒钱过程中的每一笔账,每一个数字,都让北漂族的户头数字越来越多,安全感也越来越多。

要论“算计”,可没人比得过北漂族了。

攒够100万以后的那些人,过得快乐吗?

我有两个朋友,一个结婚后买了房,一个单身买了房。

前者靠着和女友的积蓄,在大兴买了房,300万房产,80多平米,百万首付,不仅掏光了他们的积蓄,还需要每个月还贷1万多。

每个月工资还没焐热,就还房贷了,这给他们极大的心理负担。

至少你们不用租房了啊?每个月能省六七千呢,小编安慰他们。

他们却说,如果二人收入一直稳定,倒也还好,就担心将来丢了工作,等有了孩子开销大,可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说到孩子,专家说年轻人存够钱不生娃,靠利息享受,挺正确的。但现实中呢?不生娃焦虑也不会少,小编认识的90后哪有不生娃的啊?基本都会养一个。

另一个单身妹子,心态倒好,因为在证券业干过,攒了不少钱,帮助她早早买房,在房山买了个200万的一居室,自己过得逍遥。每月6000房贷,用公积金和工资偿还即可。

但她也有担忧,那就是房子太小了,50平米,如果父母来了有些住不下,将来想要买个大房子,显然钱够不够。

于是她给自己定了个新目标,40岁前再攒够100万。

新一轮的攒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焦虑,又重启了。

回看小城市的朋友们,我一个在新疆伊宁定居的妹妹,显然就快乐多了。

因为小地方房价低,毕业第一年,靠首付+公积金,家里稍微帮衬点,就买了个50万元90平米的两居室。

当然,伊宁算不上太小的城市,是副省级的地级市,生活便利,塞上江南,气候事宜,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十分宜居。

因为她和男友都有编制,收入稳定,各有一套房,又买了个私家车,房贷靠公积金还,自己便没了生活压力,每月一万二收入基本不攒,都用去吃喝玩乐。

用她的话说,她的25岁只有一次,一定要好好享受。

每每听闻,我只得呵呵一乐,随即投去羡慕的眼神。

渐渐地,我和她少了联系,因为她不懂我的焦虑,我也不想将负能量带给她。

目前联系较多的闺蜜,是我的大学舍友,我们成了彼此的情绪垃圾桶,聊完两个小时,瞬间豁然开朗。

女人的快乐,大多是靠不停地说话带来的。

我们总探讨的一个话题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存款一百万不快乐的人,存到两百万也不会快乐。这和存款多少无关,和环境有关,和性格有关。

习惯焦虑的人,是享不了清福的,爱好搞钱的90后,习惯了疲于奔命。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为什么小时候更快乐。大抵是带了回忆的滤镜,过去的辛酸就变成了美好。

但现实就在眼前,没时间加滤镜,全是高清画面,精确到每年几万元的房租,精确到爸妈的催婚催生,精确到额头的每一条皱纹。

存款看了一遍又一遍,总希望后面能加个零,或者翻个倍,但现实总是,看到那个熟悉又陌生的数字,不管多少,总觉得少。

习惯了赶路的人,闻不到花香,只会觉得,花真贵。

这便是不快乐的根源,因为要的太多,因为想的太多。

很多北漂族喜欢说一句话“大城市容不下的肉身,小城市装不下的灵魂”,每日在平和与焦虑中拉扯。

因为走了太远的路,看了太多风景,随着思想的开化,也知道了自己的渺小,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的现实,也让自己内耗到忘了初心。

生活如滚滚前行的车轮,依旧在重复着依旧,就算每日做心理开导“学会和自己和解”,也终究无奈囊中羞涩。

专家说的太多,鸡汤喝的再多,挤上人潮汹涌的地铁,回到个把平米的小屋,听到父母说起别人家的孩子,还是一秒,重回焦虑。

注: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