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林雨峰和丁元英对决,没有赢家

小哲谝传子 2023-09-03 15:34:36

《天道》(原书《遥远的救世主》),有这样一个悲剧人物,他叫林雨峰,在与丁元英的精彩博弈中,他棋差一招,落了下风,最终自杀身亡。

但在自杀之前,本想结束了丁元英的他,却收手了,反而嘲笑丁元英,不是什么英雄好汉,在他的观念里,他是输家,但丁元英也绝不是赢家。究竟他输在何处?丁元英为什么又不算赢家,且听小哲分析。

林雨峰第一次出场,在海报上。

彼时,芮小丹因为沉迷音响,走进了叶晓明的音响店,叶晓明向小丹推荐起乐圣旗舰音箱,并称乐圣公司是国内最权威的Hi-Fi音箱品牌,而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便是林雨峰。

小丹的闺蜜欧阳雪看着墙上的海报,林雨峰和他的标志性发言赫然:“乐圣公司只有矛,没有盾。乐圣公司的旗帜上永远只有六个字,进攻、进攻、进攻。”

如此掷地有声的宣言,引得两个自信的女人都感慨:“太狂了,霸气十足。”“是够霸气了。”

由此,林雨峰初露头角。

后来,在本剧大佬丁元英带领下,欧阳雪、发烧友三人组和王庙村正式启动创业项目——成立了格律诗音响公司,而公司的核心产品就在于,使用乐圣旗舰套件做基础,通过王庙村人力基础,打造顶尖级工艺的音箱和配套的机柜、音箱脚架,即通过组装成新产品。

如市面上吐司可以买、果酱可以买,但商家将二者组装,加上烘烤、搭配,做成具有独特风味的三明治,实现1+1大于2的效果。格律诗也是如此,借助他人核心产品,自己卖的是组装思路和人工投入。

这时,格律诗需要一定数量乐圣旗舰套件,林雨峰再次登场,将其锋芒毕露的一面展露无遗。

当格律诗提出每月订购100套旗舰套件、订购1年时,林雨峰却坚持直接给他们1000套,认为对方音箱定价太高没有市场,定会惨淡收场,届时就可低价买回,将对方斩尽杀绝。

不成想,这却是个让其后悔终身的不可挽回的错误。

《天道》中,扶贫王庙村的过程,可谓是丁元英下的一盘大棋,待前期开公司、做音箱、出口欧洲拿好评完成后,虽然音箱通过高密度人工打磨、质量很好,但因为其上万元的高价,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格律诗音箱组装需要用到两对乐圣旗舰,两对乐圣旗舰零售价加起来还不足8000元,格律诗音响零售价却卖到11600元。

所以,9个月时间里,只有乐圣公司以每对7600元的批发价买走了6对音箱用于乐圣旗舰的促销,没有发生过一例普通顾客的消费性购买。

丁元英慌了吗?当然没有,因为他准备一次性出清——超低价,低到什么程度?格律诗音箱批发价由原来的7600元降价至3400元,降价幅度55.26%。

要知道,当时乐圣旗舰1000套花费110万元(批发价),成本为1100元,一套格律诗音箱需要2套乐圣旗舰,即成本价2200元,加上其他成本,音箱总成本是3290元,对应批发价,一对音箱仅赚110元,仅剩3.2%的利润,还没有银行的利息高,可以说不赚钱。

格律诗500套果然以批发价卖光了,此举一出,乐圣公司怒了!

格律诗两对箱子卖了一对乐圣箱子的价钱,将乐圣的成本底价暴露无遗。消费者知道后心理不平衡,掀起了对乐圣品牌控诉潮,乐圣随时可能被淘汰出市场。

林雨峰这才知道,当初直接给对方1000套的做法,完全是错误的,如果能谨慎出货,对方不会形成如此大的声势,更不会直接叫板乐圣,让乐圣处于下风。

但他仍自信的认为,对方这是烧钱在玩,根据对方的工艺,这套音箱成本不可能低于3400元,也就是说,只要对方成本超过3400元,就违背了不正当竞争法。

于是,他坚决不和解,将对方告上法庭,并要求格律诗赔偿600万元,企图将格律诗彻底打死。

他万万没想到,当他自以为是的时候,他就真的输了。

随着诉讼程序启动,格律诗低价背后的秘密公之于众:在贫困村王庙村里,农民以个体户为单位,和格律诗签订合同,因为是个体户,格律诗公司不用承担他们的社保和医疗,农户则在自己家生产,不顾环境污染、超强度工作、损害身体、使用童工等,可以说是自我压榨,只为达到扶贫目的。

也就是说,格律诗确实是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做别人做不了的低价,所以并不违背不正当竞争法。

这一刻,林雨峰败局已定,他的自信,瞬间土崩瓦解。

复盘林雨峰的失败过程,根本原因在于其过度自信,自信到自大,以至于一叶障目。

如听到丁元英是正天集团总裁韩楚风朋友时,下属明确提醒他,希望他能注意到丁元英的存在,谨慎给对方出货,但自信如林雨峰,不仅忽视下属提议,还大批量出货,以为自己玩的就是心跳。

如格律诗发起低价战时,他第一时间仍想的是丁元英因为是韩楚风的朋友,如此高端大气,惯性思维下,自然用正常的工业成本对对方音箱进行估值,认为对方打官司必败,所以拒绝了格律诗和解提议,还高额索赔。

即使是官司失败后,朋友提议他转行,不要纠结于一时失败,但要面子如他,不愿意面对失败,最终“要憋死的窒息感”让他走上绝路——他自杀了,他终于被自己该死的自尊心憋死了。

可以说,只有矛没有盾的他,一路进攻进攻,没想到用自己的矛杀死了自己。

在一个公司里,最可怕的莫过于林雨峰式领导。

因为他的过度自信,能力太强,下属很显然容易依赖他的决策。

可以看到,当林雨峰提出意见时,下属只会挑林雨峰想说的说,如赵青,明知丁元英不简单,却需要肯定Boss更胜一筹,没能在林雨峰大批量出货时多质疑、多证明。

如律师团,为了多拿律师费,一味肯定金主林雨峰的决策意见,并提供证据予以佐证,拿出格律诗高品质证据,高估格律诗音箱价格,这也直接导致了败诉。

想必之前他们也提出过很多意见,但在服务林雨峰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意见无足轻重,所以放弃挣扎,跟着Boss走,不管是否正确,责任都不在他们。

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公司自然而然形成了“一言堂”风气,导致了关键决策中的重大失误。

从公司管理上看,林雨峰,确实是个失败者。

其实,林雨峰虽然败了,但丁元英也不算赢家。

文中提到,王庙村剥削榨取式生产方法,并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其实是违背反倾销法的。

但可惜,彼时国内并没有反倾销法,所以丁元英的胜利,既是赢在了“扶贫”概念,更是赢在钻了法律漏洞。如此破格获取的方法,势必决定了丁元英不能堂堂正正的赢。

当然,他确实给农户传输了一种奋斗致富的理念,即在不是人呆的地方、干不是人干的事情,通过撕了乐圣公司一块肉,给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确实起到了扶贫效果。

但试想,若干年后,当农户因为在污染环境中生存,健康受损时,如患上肺病、呼吸道疾病,看病花去更多钱,还会感恩丁元英给其提供的脱贫思路吗?

再试想,因为王庙村拉低了价格,很多正规音响公司被迫砍掉生产线、辞掉很多专业工人、大幅降低用工成本,那些工人不会仇恨丁元英吗?

市场就是这样,不是一块无限大的蛋糕,给农户分割的蛋糕,其实是从别人嘴里抢下的。有人得利,就注定有人受伤。

扶贫当然是好的,农户也确实付出了努力,获得了机会。但如此恶性竞争,确实破坏了市场规则,不利于规范化市场发展。

也难怪林雨峰气急败坏,自杀前,他指着丁元英鼻子大骂:

“你污辱法律、奴役农户、败坏市场风气,你毁掉了一个响当当的民族音响品牌,从你身上哪儿还能找到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义,你又算得了什么英雄好汉!”

所以,林雨峰输了,输在小我;丁元英亦输了,输在大我。

唯一不同的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以后,丁元英多了一口气,证明了输赢在于文化属性,也挨了更多世人的骂。

然后,继续在下一个战场,厮杀!

注: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

- 推荐阅读 -

一路朝阳 | “恋爱脑”田蓉,没救了

双面胶 | 婆媳之争里,拎不清的男人最可怕

韩女:不生娃,真摆烂

天道 | 丁元英,不背锅

孤注一掷 | 骗子的良心,不会痛​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