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文学短评类题及答题思路

老谢语文 2025-04-07 19:08:54

一、概念: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即对作品的形象、情感、思想内涵、艺术特点进行点评。(必修上册69页)

二、方法:考试中相关题目主要涉及文本内容和主题的呈现,答案主要围绕所给关键词在文本中的内容阐述或者分析及主题展开,阐述指向围绕关键词写的具体内容,分析指向关键词内容背后的好处和作用。当关键词是“物”时,需要明确物的象征义。考生在解答时,只需要对关键词展开阐述或者分析,指出主题即可。目前文学短评题块还很少涉及语言特色、艺术手法,要做好相关备考准备。

三、注意:“评”(评论)和“感”(读后感)的区别。文学短评,就是要“评,即评论、论述、讲道理。答题时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然后结合文本阐释自己的看法,写出独到的认识。

三、真题及思路归纳

2023全国一卷——陈村《给儿子》

给儿子

陈 村

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钱去打票,坐上渡船。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

你从跳板走上岸,顺着被鞋底和脚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个小时。你能看到村子了。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门口坐下,要口水喝。主人总是热情的,而狗却时刻警惕着。也许会引来它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对你的兴趣。你要沉住气。

你谢过主人,再别理狗的讹诈,去河边寻找滩船。如果你运气好,船上只有一两个客,你就能躺在舱里,将头枕着船帮,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船在桨声中不紧不慢地走。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怎么说怎么像。

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走到你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

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是进村了。我曾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

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非常好客。

儿子,你去找找那间草屋。它在村子的东头,通往晒场的路边,三面环水。你比着照片,看它还像不像当年。也许那草屋已经不在了,当年它就晃晃的,想必支撑不到你去。也许,那里又成了一片稻田。

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感受会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着。

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茔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别跑,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繁殖。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①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的,这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

住上几天,你就熟悉村子了。男人爱理干干净净的发式,两边的头发一刀推净,这样头便显得长了。顶上则是长长的头毛,能披到眼睛,时而这么一甩,甩得很有点味道。

我喜欢见他们光着上身光着脚的样子。皮肤晒成了栗色,黑得发亮发光,连麦芒都刺不透它。他们不是生来这样的。和他们一起下河,你就知道,他们原先比你还白。现在,他们和你的祖先一样黑了。和你父亲当年一样黑。你要是下田,就和你一样黑。

下田去吧,儿子。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你弯下腰,从清晨弯到天黑,你恨不得把腰扔了。你的肩膀不是生来只能背背书包的。你挑起担子,肩上的肌肉会在扁担下鼓起。也许会掉层皮,那不算什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你去握一握大锹,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工具越原始就越扔不了,像锤子,像刀,总要的。你得认识麦子,稻子,玉米,高粱,红薯。它们也是扔不了的。你干累了,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看着鸡上房,鸭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一顿。你听着杵声,感觉着太阳渐渐收起它的热力。你心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续。

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那牛,那狗。那威力无比的太阳。

②你会爱的。

你就这样住着,看着,干着。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漕河。当然,这实在不算什么,应当珍视的是你懂了自己。③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也许,借父亲的还不行,你得自己去找。

当你离开板桥的时候,人们会送你。你是不配的,儿子。你得在晚上告别,半夜就走。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听它的流动。

要是凑巧,你可以带条狗崽子回来。找条有主见的。开始,也许它有点想家。日子长了,你们能处好。你会发觉,为它吃点辛苦是值得的。

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④我不知道究竟会怎样。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

1984.8.5 (有删改)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参考答案】

甲组:(1)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2)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3)为何交叠未来与过去? 指向关于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每点2 分)

乙组:(1)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2)其表现就是,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3)那么河流究竟意味着什么?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每点 2 分)

思路归纳示例:甲组关键词涉及的是文本内容和主题,乙组关键词涉及的是实物。故答甲组要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未来”和“回忆”具体指什么,在此基础上再分析主旨“成长”;而回答乙组则要结合文本分析“河流”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河流”的象征义。

四、实例及思路归纳

济宁市高三期末:贾月珍《追 猎》

追 猎

贾月珍

深秋的上窝铺层林尽染,湛蓝如洗的晴空下,山花悄无声息地散发着香味,引来翩翩蝴蝶驻足,不肯离去。云雀扇动翅膀,冲向九霄,去舔尝白云的味道,一翻身,在海一样的天空中洗起了澡。

达尔罕抬起猎枪瞄向云雀。在10岁的孩子中,他的个子有点小,枪托不时磕碰着腿肚子。

那是支老猎枪,枪托磨得油光锃亮,枪身上锈迹斑斑。

达尔罕想象着子弹从枪膛飞出,像火箭一样蹿上云端,击中那高空盘旋的大雕。

“爷爷,您打到的最大猎物是啥?狼?”

爷爷没有回答。

他们走进白桦林。

“到了。”爷爷说。

达尔罕看见前方树林中有座木屋,只是没有窗玻璃。

爷爷是护林员。年轻时,爷爷一边护林一边打猎。达尔罕从没见爷爷带着猎物回去。不过,爷爷的猎枪却一直保留着,就放在房子的梁上。达尔罕一直希望爷爷用它打只猎物回来,于是,这次就央求爷爷摘了下来,带它进山。

爷爷忙着找纸把窗糊上。达尔罕一直抚摸着那支猎枪。

爷爷招呼:“走吧。”

达尔罕惊喜地问:“打猎吗?”

“巡林。”爷爷说。

“要是有坏家伙破坏树,用猎枪打他吗?”达尔罕多希望猎枪派上用场啊。

爷爷有固定的巡视路线。看见草丛里有脚印就停下仔细察看,有时候会循着走一会儿。

太阳偏斜,橙黄的光透过叶隙照进林间。巡视完,他们就回木屋了。

达尔罕盼着有事发生,一只突然钻出来的野兔,甚至罕见的狐狸。它们不就在丛林里吗?怎么还不出现呢?

吃完饭,他们躺在床上。屋子里漆黑一片,达尔罕瞪大眼睛,仍什么也看不见,只能静静地听。山风时而嗷的一声长鸣,像谁在吹哨子。

突然,咔的一声响,达尔罕一激灵坐起来。爷爷也坐起来。他们一齐朝窗户看。

窗户上的纸裂开了,一缕夜光打进来,撕裂的纸洞处,有双黑眼睛滴溜溜转。

爷爷立刻打亮手电筒照去。

黑眼睛迎着光,眯了起来,并没有逃。爷爷轻轻下床,朝那双眼睛走过去,快到窗户时,眼睛消失了。

达尔罕跟在爷爷身后,打开门察看,只见一个黑影闪进草中。

爷爷晃着手电筒在草中照了几次,又往树林深处照了照:“是狐狸。”“狐狸!”达尔罕立刻精神一振,“我们去追吧!”

“早跑了。”爷爷说着,进屋又找了一张纸重新糊在窗户上。

达尔罕叮嘱爷爷:“要是再来,一定抓住它。”

“这东西精明得很,肯定不再来了。”

达尔罕多希望那是一只没有记性的狐狸。

如他所愿,第二天,狐狸又来了,仍然是咔的一下把窗户纸抓开。达尔罕动作又慢了,因为他没想到这真的是一只不长记性的狐狸。

第三天夜里,达尔罕一点也没睡着,瞪着窗棂,一缕夜光透过木缝打进屋里,眼睛不再“失明”,只要有影子出现立刻就能看见。

深夜降临,狐狸果然来了。它趴在窗棂上向里望,两只眼睛滴溜溜地转,达尔罕轻轻地举起枪瞄准,搂着扳机的手有点哆嗦,他希望打中它,又害怕打死它。

正犹豫着,狐狸跳了下去,木门刷刷响,是指甲抓挠而发出的声音。

“爷爷,狐狸挠门呢。”达尔罕握着枪的手出汗了。

爷爷起身,走到门口,侧耳细听。

仍然是咔哧的挠门声。

达尔罕兴奋地端起枪跟去,把手搭在扳机上,准备等爷爷一打开门就开枪。

爷爷轻轻地把门推开一条缝,夜色中,一只狐狸蹲坐在门口,喉咙里呜呜作响。

达尔罕一个箭步冲过去,从爷爷的臂弯下探出头,对着狐狸扣动扳机。

“啊,没有子弹!”达尔罕恼怒地大叫。

就在扳机扣动的一瞬间,狐狸受到惊吓,掉头就跑。

“追!”爷爷说着就迈开步子。

达尔罕也追上去,仍然紧紧握着那支枪,尽管枪里没有子弹,但他觉得只有背着枪才像真正的猎人。

狐狸跑进密密的丛林,身子忽隐忽现。达尔罕和爷爷紧紧跟随。狐狸跑着,不时回头看看祖孙俩。

作为老猎人的爷爷似乎明白了:“它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

“去哪儿?”

“跟去就知道了。”

达尔罕想到狐狸精。他既惊恐又好奇。

跑了一阵,狐狸在桦树下停住了。

爷爷慢慢走近,狐狸并没有逃,它不时低头嗅嗅。

爷爷用手电筒朝低处照去,只见狐狸身旁的石洞下,躺着一只小狐狸,直挺挺的,不知是否活着。

达尔罕也凑过去看,那只小狐狸紧闭眼睛,它的尖嘴上套着一个饮料瓶。

“这小东西的嘴被箍住了。”爷爷从腰间摘下尖刀,塑料瓶很容易就拿下来了。

可是,小狐狸仍然一动不动。毕竟过去好几天,至少,从大狐狸第一天把纸抓开,它的嘴就被套住了,很难想象,大狐狸这几天是怎么喂它食物,帮它活下来的。

爷爷摸摸小狐狸:“还活着,我们得把它抱回去。”

“好,我来抱。”达尔罕忙蹲下身,向小狐狸伸出手。可大狐狸突然虎视眈眈地瞪他,还不时恐惧地看他背后的枪。

“你还是站远点吧。”爷爷说着抱着小狐狸离开。大狐狸一直跟随其后。达尔罕无精打采的,枪托磕碰腿肚子时,恨不得扔掉。

小狐狸渐渐地苏醒了,跑出去,紧紧偎依在大狐狸身边。这期间,大狐狸一直守在门口,一刻也不曾离开。小狐狸像个小影子一样跟着大狐狸跑进丛林里去了。

达尔罕知道它们在那树下的石洞里,有时很想看看小狐狸怎么样了,可一直没有去打扰它们。有时巡林,偶然相遇,那一大一小定定地站着,望着这边的祖孙俩,抖抖耳朵,达尔罕则吹一声口哨,挥挥手,而不是举起枪,因为,他早已把枪挂到了房梁上。(有删改)

9.评论家认为,儿童文学最常见的三大母题是“自然”“童心”“爱”。如果从中任选一个作为关键词写一则文学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参考答案】

自然:①故事发生在自然(山林)中,展现的是人与自然(狐狸)的关系;②主人公是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护林员爷爷和他的孙子达尔罕;③表达了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的主题。

童心:①主人公是作为儿童的达尔罕;②主要从儿童的视角展开故事情节;③表达了儿童达尔罕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

爱:①爷爷在巡林中,促使达尔罕成长,体现对孙子的大爱;②爷爷和达尔罕救助小狐狸,体现了人类对生命和自然的爱;③大狐狸冒险向人类求助,体现动物的母爱。(6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要点恰当、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思路归纳:本题模拟高考题设题,答题思路完全一样,也是结合文本从内容和主旨角度解析关键词。

1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