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恒力集团,估计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然而,就是这个大多数人都没听说的企业,却比华为还要“牛”。
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恒力集团排在第81名,要知道,华为才排在第103名。
恒力集团究竟是做什么业务的?为什么如此成功的一个企业,知名度却这么低呢?
作为这家私企的老板,范红卫又是如何从纺织女工,一跃成为中国女首富的?
范红卫虽然是恒力集团的女老板,但是恒力集团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和她老公陈建华的付出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范红卫和陈建华结婚的时候,都是纺织厂的工人。在那个年代,成为一名工人不仅很光荣,并且还是“铁饭碗”。
本以为夫妻二人会在纺织厂安稳度过自己的一生,没想到一纸文件,让范红卫和陈建华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苏州,范红卫和陈建华看到这么好的政策,两人一合计,做出了一个惊呆众人的决定。
那就是“辞职下海”,拿出家里的积蓄,独自开办一个纺织厂。这一决定直接让他们的亲朋好友感到十分的不解。
明明放着稳定的工作不干,非得自己去创办工厂,这夫妻俩真能瞎折腾!可事实却证明,夫妻二人的决定没错。
这可是改开之后的第一班列车,范红卫和陈建华乘上之后,短时间内直接实现了经济自由。
范红卫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自己当老板,竟然这么赚钱,夫妻二人这间小工厂,为他们积累了很多的资金。
“有人欢喜有人愁”,面对着如同雨后春笋般的私企,部分国企顶不住市场竞争的压力,宣布破产。
这其中就包括范红卫夫妻之前上班的工厂的。经过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将工厂收购下来。
这便是“吴江纺织厂”,从此,范红卫和陈建华夫妇“鸟枪换炮”,放开手脚准备大干一场。
有人这里可能会有疑问:人家工厂原来干的好好的,却直接倒闭了,凭什么他们夫妻接手后,工厂就能活。
这个问题才是夫妻二人的“致富密码”,那就是创新!从经营理念到经营模式,全部都要创新。
其实在收购吴江纺织厂之前,夫妻二人就商量过,毕竟这是一个老牌国企,自己即便是收购了,也不一定能够让它盈利。
在接手纺织厂后,范红卫直接淘汰了传统的“梭织机”,直接花钱引进了当时最新的设备,用来生产“水洗绒”。
这才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传统梭织机的效率太低了,根本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并且综合成本还高。
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完全没有优势的。产品不仅老,成本还高,价格降不下来,你凭啥能够盈利?
事实再次证明,范红卫夫妇是真的有远见。当然,这也是在纺织行业里待久了,对市场的精准把控。
因为在当时,生产“水洗绒”的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形不成生产规模,并且“水洗绒”的市场体量很大。
就是经过这种市场调研,对市场的精准预判,范红卫夫妇才敢斥巨资,接手这家濒临倒闭的纺织厂。
带领厂子成功转型后,厂里的订单根本就没有停止过,范红卫夫妇每天数钱数到手抽筋。
规模又大、出货又快、质量又好,谁都想和这样的工厂合作,因为可以保证货源的稳定输出。
吴江纺织厂逐渐打出了自己的名声,可范红卫并未满足于此,而是时刻关注着纺织行业的最新变化。
“一步快,步步快”,和同行相比,范红卫不仅有资金、有实力、有客户,而且有更大的平台来见识最新的产品。
随后几年,吴江纺织厂又引进了最新设备“喷水织机”,直接将纺织厂的效能拉满,将同行远远甩在了身后。
别的厂子为啥不引进这种设备呢?贵呀,价格太贵了,谁都知道新设备好,关键是没有实力买呀。
为什么说同行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呢?就体现在了这里。不怕别人比自己快,就怕别人每一步都快。
好景不长,眼看着事业越来越红火,没想到却迎来了亚洲金融危机,这可把正扬帆远航的范红卫,一个浪头拍到了海里。
在金融危机中,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范红卫也没有独善其身,产品价格低不说,需求量还非常小。
各行各业都是怨声载道,很多没有实力的企业直接宣布破产,老板跑路的比比皆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范红卫并没有像其他老板们一样,让自己的工厂瘦身,反而大肆收购。
收购什么呢?收购别的工厂低价出售的喷气织机。为了收购这些设备,范红卫竟然又建造了两个新厂子。
这可把同行给看呆了,这夫妻俩到底是啥操作呀?别人都是卖设备,这夫妻俩成“收破烂儿”的了。
范红卫也不管别人怎么说,如何看,反正人家就是埋头干自己的事情。看不懂就对了,看懂你也成女首富了。
当然,这些操作完全是建立在雄厚的资金上。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估计范红卫也顶不住。
几个月后,范红卫当初的“迷之操作”见效了,因为此时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市场上又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范红卫三个厂子产值拉满,机器一刻也不敢停歇,转到飞起,就差冒火星了,钱也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了范红卫的腰包。
就这样,范红卫成为了纺织行业的“领头雁”。2003年,范红卫建立了恒力集团。
随着一步步地稳定发展,在整个纺织行业中,恒力集团成为了亚洲的龙头老大。
随着资金越来越雄厚,平台也越来越大,范红卫夫妇开始关注纺织原料的市场,紧接着便是化工材料。
范红卫说:“恒力用了27年的时间,实现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发展。”
这其实是站在一个成功者的角度来说的,如果站在当时的视角,估计很难有人能做出范红卫夫妇当初那么多正确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