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哈鲁:他是帖木儿的儿子,为何被称呼为“中亚版朱棣”?

香玩转过去 2025-04-29 08:34:55

在中亚之王帖木儿的四个儿子中,沙哈鲁是能力最突出的一位,他是帖木儿帝国的第四任统治者,其早年经历与明成祖朱棣十分相似。两人都是父亲的第四个儿子,并且都曾从侄子手中夺取王位,导致沙哈鲁也被称呼为“中亚版朱棣”。

△沙哈鲁的画像

当沙哈鲁成为苏丹后,并没有像父亲一样东征明朝,而是多次派出使团访问明朝,以此来结束两个国家的敌对状态,帖木儿帝国与明朝的关系也得以缓和。

而在沙哈鲁统治时期,帖木儿时代穷兵黩武的政策被放弃,沙哈鲁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国内建设,使帖木儿帝国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快速发展。

公元1377年,沙哈鲁出生于中亚的撒马尔罕,他是帖木儿的幼子,其母则是一位名叫托盖的契丹女人。

据说当沙哈鲁降生时,其父帖木儿正在下棋,当他得知儿子出生之后,便以自己下一步棋子的用法,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因此沙哈鲁的名字有着“王车易位”的含义。

沙哈鲁在出生后,并没有因为幼子的身份,而得到父亲更多的偏爱,在帖木儿的四个儿子中,长子只罕杰儿最受宠爱,但是只罕杰儿在1375年便英年早逝,使中年丧子的帖木儿深受打击。

公元1383年,沙哈鲁的母亲患病去世,失去母亲的这一年,沙哈鲁只有六岁,他被委托给帖木儿的皇后萨拉伊抚养,此人是察合台汗国的公主,但是并没有为帖木儿生育子嗣,因此便得到沙哈鲁的抚养权。

在萨拉伊的抚养下,沙哈鲁受到良好的宫廷教育,他对历史和诗歌非常感兴趣,并且以谦虚和虔诚而闻名。

不过随着沙哈鲁逐渐长大,他与父亲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虽然沙哈鲁从未惹怒过帖木儿,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并不亲密。

△帖木儿的家族成员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则是因为沙哈鲁的母亲是后妃,在那个看重血统的年代,后妃所生的儿子,往往会受到父亲的轻视。

除此之外,沙哈鲁的性格也没有受到父亲的喜爱。与令人畏惧的帖木儿不同,沙哈鲁的性格则非常温和,他并不崇拜武力和杀戮,而是更像一位文质彬彬的学者,这也导致帖木儿认为,沙哈鲁不具备成为君主的素质。

而沙哈鲁虽然性情温和,但并不代表他不是一位合格的战士,沙哈鲁精通各种兵器的使用,其武力值完全不亚于任何一位家族成员。

比如在公元1393年时,帖木儿率军攻打伊朗西部的穆扎法尔王朝,结果在设拉子附近遭遇伏击。穆扎法尔王朝的国王曼苏尔,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勇士,他在乱军之中与帖木儿展开决斗,并且用弯刀挥砍帖木儿的战盔。

就在帖木儿险些阵亡沙场时,年仅十六岁的沙哈鲁突然出现,他将勇猛的曼苏尔击倒,并且将其首级扔到父亲的脚下。

这场惊险的战斗结束后,为了表彰沙哈鲁的功绩,帖木儿将其任命为撒马尔罕的总督,不过此时的帖木儿,仍未改变对沙哈鲁的看法,并且从未将其视为王位继承者。

公元1397年,沙哈鲁受封于呼罗珊地区,他以赫拉特城为首府,开始经营自己的封地,由于沙哈鲁的性格温和,他受到当地贵族的拥护,赫拉特城的经济和文化也得到发展。

公元1402年,即将二十七岁的沙哈鲁,参加了人生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在这一年的夏天,帖木儿率军攻打奥斯曼帝国,并且在安卡拉附近与奥斯曼军队爆发决战。

在安卡拉战役中,沙哈鲁指挥的左翼军队,遭到奥斯曼军队的猛烈反击,而顽强的沙哈鲁,则成功抵挡住敌军的多次进攻,他帮助父亲打赢安卡拉战役,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巴耶塞特也沦为俘虏。

安卡拉战役结束后,沙哈鲁与父亲一起率军东归,此时的帖木儿,已经将周边的强国全部击败,远在东方的大明王朝,则成为这位中亚征服者的下一个目标。

△帖木儿东征

在返回撒马尔罕之后,帖木儿在积极准备东征的同时,也开始挑选王位继承者,按照当时的情况,沙哈鲁无疑是最合适的继承者,因为帖木儿的长子和次子都已经去世,他的三儿子米兰沙,也因为坠马而患上精神疾病。

而偏爱长子只罕杰儿的帖木儿,最后则指定长孙马黑麻为继承者,而此时的沙哈鲁,仍然没有受到父亲的重视,以至于在东征明朝的誓师大会上,地位显赫的沙哈鲁,却站在最不显眼的位置。

公元1405年,帖木儿在行军至讹答剌时病逝,其东征明朝的计划也半途而废,由于帖木儿在临终前未明确指定继承者,其子孙为了争夺王位大打出手,沙哈鲁最终也卷入这场历时四年的内战。

当帖木儿去世后,米兰沙的儿子哈利勒率先发难,他在塔什干宣布继承王位,并且将撒马尔罕的国库洗劫一空,而帖木儿的长孙马黑麻,此时正在阿富汗的封地,他在得知消息后,便率军前往撒马尔罕讨伐哈利勒,并且请求叔父沙哈鲁一同出兵。

而同样希望继承王位的沙哈鲁,自然也不会放弃这次机会,他随后便率军从赫拉特出发,但是由于米兰沙开始率军支援自己的儿子,不愿爆发冲突的沙哈鲁便率军返回,并且打算等侄子两败俱伤之后,再趁势夺取王位。

公元1407年,马黑麻在与哈利勒的内战中兵败身亡,沙哈鲁随后便与哈利勒开战,双方进行了多次谈判和冲突,但是都没有取得成果。

△明成祖朱棣

在与哈利勒抗衡的那段时期,沙哈鲁曾派遣使者前往东方,他开始与明朝缓和关系,并且希望得到明成祖朱棣的支持。

而同样与侄子进行过内战的朱棣,则在给沙哈鲁的回信中,劝说沙哈鲁与侄子哈利勒和睦相处,不要为了争夺权力大打出手,只有这样才能共享太平之福。

到了公元1409年,由于哈利勒失去撒马尔罕贵族的支持,沙哈鲁终于在内战中胜出,他成为帖木儿帝国的第四任统治者,他在即位后便将国都迁移至赫拉特,并且任命其子兀鲁伯镇守撒马尔罕。

在沙哈鲁统治时期,曾采用铸剑为犁的政策,他结束帖木儿时期的对外扩张政策,开始与周边的国家缓和关系,以此来让久经战乱之苦的百姓休养生息,使帖木儿帝国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快速发展。

△土库曼人的战盔

而沙哈鲁的这种政策,也让帖木儿帝国与明朝的关系日渐亲密,这两个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国家,曾多次互派使者赠送礼物,双方签订了多项协议,丝绸之路的贸易也曾短暂恢复。

沙哈鲁在铸剑为犁的同时,也开始解决父亲的遗留问题,由于帖木儿曾采用分封制,将子孙分封至远离河中地区的城镇。在沙哈鲁统治初期,这些拥兵自重的贵族曾多次反叛,使沙哈鲁采用战争和联盟的方式,开始降服那些不服从的贵族。

而在帖木儿帝国的西部,更大的危机也已经出现,由土库曼人建立的黑羊王朝开始崛起,他们不断蚕食帝国的西部领土,沙哈鲁的三哥米兰沙也阵亡沙场。

公元1421年,为了给米兰沙复仇,沙哈鲁率军远征黑羊王朝,双方在阿塞拜疆爆发大规模冲突,当黑羊王朝的军队被击溃后,沙哈鲁并未乘胜追击,此举给帖木儿帝国带来巨大隐患,当沙哈鲁率军返回后,黑羊王朝便卷土重来,导致帖木儿帝国最终失去西部领土。

到了沙哈鲁统治末期,帖木儿帝国的版图已经严重缩水,沙哈鲁仅能控制河中地区和伊朗东部的土地,而贵族的叛乱仍经常爆发,以至于在沙哈鲁去世前一年,仍要亲自率军平息其孙摩诃末发动的叛乱。

公元1447年,沙哈鲁在伊朗的雷伊城病逝,这位已经七十岁的老者,就这样结束自己的传奇一生,随着沙哈鲁的去世,其子兀鲁伯最终继承王位,而沙哈鲁的遗体,最终也被安葬在帖木儿的陵墓之中。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