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篇文章来自肾上线APP--肾友圈(→肾上线),作者暮至君莫怅
18岁那年,一纸“尿蛋白3+”的体检单撕碎了我的平静生活。RAS阻断剂、糖皮质激素、SGLT2i抑制剂、霉酚酸酯、雷公藤、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轮番轰炸,尿蛋白却不降反升(九大药物用了六种!!!),为何我要做2次肾穿刺?说来话长,我慢慢说!
18岁的肾脏疯狂漏蛋白
2019年4月4日,我因尿频去体检,发现尿蛋白3+,尿潜血3+,肌酐60umol/L。


4月10日,我拿到报告结果后第一时间复查,仍是尿蛋白2+,隐血3+。

之后我就开始了漫长的治病之路,六年时间里,经历两次肾穿刺、三次误诊。
第1次肾穿刺
2019年5月,我做了第1次肾穿刺。出院时24小时蛋白定量0.97g,肌酐70umol/L,治疗方案是厄贝沙坦+百令胶囊。

住院期间,父母在其他病房聊天时,找病友要了一个“老中医”的微信联系方式。
后面几次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结果都在0.8g左右,于是我们就求助于那位老中医,希望他能有好办法。
然而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拿药的过程极其离谱,看病是在小区里面,他自己家里。
然后他看了我的尿蛋白3+,就拿出已经熬好的药剂和一堆我说不上来的西药,说吃吧,这是一个月的剂量。是的,整个看病过程他就看到尿蛋白3+,没有问诊、开方、抓药、熬药这些流程,直接就拿现成的中药让我喝。
不过有幸的是,吃的时间短,并没有留下后遗症;毕竟当初是我才得病几个月,并没有现在丰富的知识;后来就继续保守治疗。
时间来到2019年11月上旬,时隔近六个月,我都未曾得到院方通知,我都不知道居然还有一个东西叫做“肾穿刺病理报告”,是的,你没有听错!
复查时,医生问我要病理报告,我才去取的!而穿刺报告日期居然是2019.09.12,离肾穿刺也已经过了4个月!!!
第一次肾穿刺病理报告,后来被证实有误▽

这也为我为什么需要二次肾穿刺奠定了伏笔,直到现在都有时会幻想,若当初院方珍惜对待我的肾标本该有多好啊。
第2次肾穿
此后我试过很多药物,包括但不限于:厄贝沙坦、雷公藤、泼尼松、他克莫司、来氟米特、吗替麦考酚酯胶囊、达格列净、沙库巴曲等等。
吃过的六大药物都对我无效▽

总有吃不完的药▽

2023年,当泼尼松增量至40mg/天仍无法压住蛋白定量的飙升,在尿常规发现红细胞很多的情况下,主治医生对我说:“我建议你住院做第二次肾穿刺,我怀疑不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而是IgA肾病。”
压不住的蛋白尿▽

2023年11月26日住院,我做了第2次肾穿,结果显示:薄基底膜肾病,足细胞足突融合60%,肾脏超声还发现我有胡桃夹综合征。
第2次肾穿刺病理▽


虽说这次肾穿结果一周不到就出来了,但用药不变,依旧使用泼尼松全量激素冲击。

下面是我的激素治疗期间复查结果折线图。
七个月的激素冲击▽

即使二次肾穿刺结果摆在眼前,医生却无能为力,依旧无法很好的将我蛋白定量压制至0.5g以下,甚至无法压制到1g以下。
期间,在这一年间,吃了太多的药物了。
24年试错药物▽

肾上线给予了我答案
在此期间,我进行了基因检测,发现我基因确实有问题,顺带父母也检测了下,并不是遗传。可能是变异?太过深层专业的细节我也不是很懂。
基因检测报告▽

在一次肾上线官方肾友群官方发起的义诊中,我咨询了这个问题。肾上线工作人员说让我联系周绪杰主任;最终我得到了五年半来,是我五年半以来,第一次正确的对症下药!
我的病名全称是:COL4A5突变X连锁Alport综合征导致的薄基底膜肾病+胡桃夹综合征。
咨询周绪杰医生后给我调整了用药▽

在这非常感谢肾上线平台给了我获得答案的机会,让我得到走向临床治愈的曙光,下面是我2025.02.23复查的蛋白定量和肌酐。
现正在使用的药物:安立生坦片、达格列净、沙库巴曲缬沙坦。
我近期的复查结果▽


致肾友
最后我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各位肾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穿刺后得在一周内找院方寻求穿刺病理;
二、检测出胡桃夹综合征也未必是真有,还得详细的检测肾血管的夹角度数,是否小于30度;
三、基因检测不是奢侈品,有家族史或治疗反应异常者,应尽早检测;
四、中药需三甲医院开方,切记不可使用偏方,这样更容易本末倒置;
五、关注“看不见的战场”,尿蛋白会悄无声息摧毁肾功能,控制尿蛋白定量指标是百分之90以上的肾病最最最首要的目的!
肾上线
非常感谢作者“暮至君莫怅”将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我国约80%的罕见肾脏病为遗传性肾病,尽管在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中仅占5%~10%,但在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移植)的患者中占比高达25%以上。
由于遗传性肾病是罕见病,许多医生也未曾听过见过,经常被误诊、漏诊,延误了治疗时机。正如作者所提醒的:对于传统治疗效果非常不好的肾友们,应该要想到遗传性肾病,查查基因。
Alport综合征是常见的一类遗传性肾病,由于血尿、蛋白尿的表现跟普通肾炎、IgA肾病很像,尤其是像作者这样父母都健康的情况下,容易被误诊和漏诊。具体了解↓
一类会遗传且尿毒症风险高的肾炎,不该这样被忽视
这类血尿,极易发展为肾衰竭!早期诊断很重要
这类肾病通常对激素和各类免疫抑制剂无效,及时进行基因检测确诊,有助于减少无效的药物使用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和药物副作用。
同时,一部分遗传性肾病确诊后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早期诊断有助于延缓肾衰竭的到来。
